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人教版初二上册语文教案《记承天寺夜游》表格式教案28» 正文

《记承天寺夜游》表格式教案28

[10-21 00:12:03]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初二上册语文教案   阅读:68604

概要:课题 《记承天寺夜游》 教材解读《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的一篇小品文。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全文仅80余字,却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创造了一个清冷皎洁的艺术世界,传达了作者豁达乐观的心境。《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课程标准》还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本文语言干净利索而又极富表现力,可以说是写景抒情的精品。对于学生陶冶情操、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来说,本文是学生学习的典范。 学情分析与教学设想1、学生在知识的结构方面,对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有了一定的积累,也拥有了一定的归纳概括能力和理解力,教学上应注重整体感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通过注释和工具书,先对文章的主要内容以及感情基调有初步认识。2、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理解这一篇文章并不难,但是要深入理解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却有一定的难度。

《记承天寺夜游》表格式教案28,标签:人教版初二上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课题

 《记承天寺夜游》                         

                                           

 教材解读

《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的一篇小品文。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全文仅80余字,却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创造了一个清冷皎洁的艺术世界,传达了作者豁达乐观的心境。《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课程标准》还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本文语言干净利索而又极富表现力,可以说是写景抒情的精品。对于学生陶冶情操、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来说,本文是学生学习的典范。 

学情分析与教学设想

1、学生在知识的结构方面,对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有了一定的积累,也拥有了一定的归纳概括能力和理解力,教学上应注重整体感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通过注释和工具书,先对文章的主要内容以及感情基调有初步认识。

2、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理解这一篇文章并不难,但是要深入理解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却有一定的难度。多疑教学上,将让学生知人论世,了解作者的先关情况,了解作者被贬黄州这一历史背景。

3、学生文言文语感不强,所以教学生还是侧重朗读和背诵,通过这种方法带动其他环节。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正确译讲课文内容,

2、能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能背诵、默写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一种画轴,且细且长,静静垂于厅堂之侧。她不与那些巨幅大作比气势,争地位,却以自己特有的淡雅高洁,使人喜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轴精品——《记承天寺夜游》。(师板书课题)

二、读课文,清障碍

1、请几位学生轮流朗读课文,其余学生认真听,有错即停,指名正音。师板书读错的字于黑板,并及时表扬读音准确,声音响亮,吐字清晰的同学。

可能读错的地方: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

(4)荇(xìng)    寝(qǐn)

2、学生齐读板书内容一遍。

3、学生齐读课文一遍。

三、译课文,知大意

1、出示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边小声朗读课文,边对照课文下注释练习翻译,5分钟后比谁能解释重点词并能正确译讲。(若有不会的地方可同桌讨论或举手问老师。)

2、学生看书,准备译讲,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3、检测自学效果。

出示译讲方法:

一人译讲一句。先读一句原文,再解释重点词,人名不必解释,最后翻译整个句子。

指名后进生先译讲,发现错误,请其他学生帮助更正;若还不对,师更正,并板书学生译讲错的词语。

可能有障碍的词语:

念:考虑,想到    相与:共同,一起   空明:形容水清澈

盖:原来  但:只是

4、学生齐读板书一遍。

5、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富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四、寻友赏月

1、齐读“元丰六年……相与步于中庭”部分

2、请抓住“欣然”、“念”、“寻”、“亦”“步”等词语,认真揣摩作者的情感变化过程,看谁说得最到位并能有感情地将它读出来。

3、学生自主研读,可以互相讨论,随后回答。

答案预设:

优美的月色引起苏轼的兴致:喜悦、兴奋——念无与为乐者:遗憾、可惜——寻张怀民:急切,还可能有一丝担忧——怀民亦未寝:大喜过望——相与步于庭中:悠闲

五、庭中月色

1、生齐读“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师:有人对这个句子作了这样的评价:全句无一字写“月”,而又无一字不在写“月”。大家仔仔细细地读课文中这个写景的句子,看看月亮都藏在哪些字词里。

学生回答,而后师进行点评、归纳

‚把自己融进这个月的境界,齐读一遍。

答案预设:这句话先写“积水空明”,一泓积水清澈透明,可以推想见月色之明;继写“藻、荇交横”,纵横交错,摇曳生姿,可以推想月色之清;最后点出“盖竹柏影也”,可以推想月色之浓。

3、去掉“盖”字和加上“盖”字进行对比朗读,说一说从这个“盖”字中读出了什么感觉?——盖:苏轼有恍然大悟之感,进入了忘我之境。
4、发挥想象,将你脑子里呈现的月色图描绘出来。

生动笔写,三分钟后进行交流。

答案预设:

‚示例1:一轮明月挂在树梢,将她最温柔的月色流泻,水中竹柏的影子就像是水草交横,飘落的树叶悠悠飞舞,好像鱼儿在怡然自得地游来游去。

示例2:天空像一匹细腻光滑的蓝色缎带,映着月儿皎洁的光辉,更加温柔亲切。月光透过斑斑驳驳的树隙丝丝缕缕地洒下来,就像漫天飞舞的萤火虫。在温柔的清风里,每一片绿叶都像披着如水的薄纱一般轻盈,每一朵小花都散发着醉人的芳香。这是一个多么静谧、多么令人神往的月夜啊!

[1] [2]  下一页


Tag:初二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初二上册语文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人教版 - 初二上册语文教案
》《《记承天寺夜游》表格式教案28》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