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马说》教案15

[10-21 00:12:03]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初二下册语文教案   阅读:68613

概要: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短文所阐明的深刻道理。2、掌握短文中的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3、了解作者及文体特征。(二)过程与方法:1、加强朗读训练,训练学生的文言语感,督促学生疏通词句,翻译课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2、体会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封建社会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昏庸愚妄,引导学生认识当今时代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使自己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二、重点、难点:(一)重点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文章大意,把握文章内容。2、体会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伯乐与千里马的寓意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二)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文章表达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成才观。三、教学时数:1课时一、导入新课 以关于马的成语、古诗词引入。二、释题及作者简介 1.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写法灵活,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近。 2.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有《昌黎 先生文集》。 三、理解课文 1.教师范读。 2.正音,男女学生竞读课文乐( )祇

《马说》教案15,标签:人教版初二下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短文所阐明的深刻道理。

2、掌握短文中的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了解作者及文体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1、加强朗读训练,训练学生的文言语感,督促学生疏通词句,翻译课文,提高

文言文阅读能力。

2、体会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封建社会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昏庸愚妄,引导学生认识当今时代的优

越条件,努力学习,使自己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二、重点、难点:

(一)重点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文章大意,把握文章内容。

2、体会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伯乐与千里马的寓意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二)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文章表达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成才观。

三、教学时数:

1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以关于马的成语、古诗词引入。

二、释题及作者简介

1.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写法灵活,跟现代

的杂文大体相近。

2.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有《昌黎

先生文集》。

三、理解课文

1.教师范读。

2.正音,男女学生竞读课文

乐( )祇( )骈( )槽枥( )辱( )食( )

食马者( )策( )见( )邪( )石( )粟( )

3.(1)分析课文第一段。

提问:结合课文注解,翻译第一段并找出难懂的词语。

实词:千里马——日行千里的马,本文指人才伯乐——擅长相马之人,本文指识

别人才的人辱——辱没骄——一同槽流——喂牲口用的食器称——著称

虚词:而——表转折       故——因此   于——在    之——结构助词    

以 ——凭借       虽——即使。

学生根据注解理解内容

提问:第一段文字说明了什么?

伯乐对千里马的决定作用。

提问:是不是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呢?

是,强调伯乐能识马,如果不被伯乐识别,千里马就会被埋没。

齐读第一段。

(2)分析第二段。

提出重点字词,疏通文意。

实词:一食——吃一顿    食马者——通“饲”,喂     才美——才能,美好的素质     

外见——表现在外面,“见”通“现”        等——等同,一样常——普通的

虚词:或——有时其——代“千里马”  是——这种,作代词

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能够千里之能——能力       安——怎么 

.提问:①第二段说明了什么?

分析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进一步说明,千里马没有遇到伯乐,无法施展才华。

提问:②文中哪些句子可以体现千里马不能日行千里的原因?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女生齐读第二段。

(3)分析第三段。

找出重点字词,疏通文意。

实词:策之——用鞭子打    执策——马鞭子     道——方法,正确的方法。

尽—— 竭尽    材——通“才”,才能 鸣——鸣叫   通——通晓   执——拿着 

 临——面对       知 ——识别,了解

虚词:策之——作代词,代千里马以——按照鸣之——助词,无意义。

翻译全段。

提问:①第三段主要内容是什么?

不是天下无千里马,而是不识马。

提问:②本段中通过哪些语言来体现食马者的浅薄愚妄?

“策之不以其道…。天下无马”’

提问:③本段中哪句话点明了全文的中心?

“其真不知马也”这个结句,点明了中心。

散读第三段。

 4.多义词总结       策    其   以

5.理清文章思路

6.全班齐读。

提问:①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只是说“马”吗?

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对埋没人才的现状作了揭露。

提问:②本文中“伯乐”“千里马”各比喻了什么样的人?

伯乐即善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千里马即人才。

 提问:③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韩愈怎样的思想?

表达作者怀才不遇,有志难酬的愤接心情。

7.总结全文

四、活动迁移

1.连线:著名的“伯乐”和“千里马”

2.你认为社会中是伯乐重要还是千里马重要?

3.如果你是伯乐,该怎么做?你是“千里马”该怎么做?

4.学有所获,自我总结学习收获

五、课堂练习

1.课文重要词语

2.一词多义

3.中考链接

六、布置作业

1. 参考有关资料,用自己的话翻译全文

2. . 作者认为“伯乐”决定了千里马的命运,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以《假如我是千里马》或《我也是千里马》为题,写出你心中的想法。

3..关于马的成语5个

4..积累中国名马故事3则



Tag:初二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初二下册语文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人教版 - 初二下册语文教案
》《《马说》教案15》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