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人教版初二下册语文教案胡适《我的母亲》课堂实录» 正文

胡适《我的母亲》课堂实录

[10-21 00:12:03]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初二下册语文教案   阅读:68408

概要:师第2段,写了自己儿时“最活泼”的游戏,是什么? 生(读)居然和一群同学组织了一个戏剧班,做了一些木刀竹枪,借得了几副假胡须,就在村田里做戏。我做的往往是诸葛亮、刘备一类的文角儿…… 师这里用了一个“居然”,表示什么? 生表示原来没有想到……表示出乎意料……是“竟然”的意思。 师哎呀,他玩的是“高雅”呀!大师的童年就是高雅!可不像咱们有的同学就会追跑打闹——前天我还见有个同学在走廊举着个棍子……这一段流露出对儿童游戏生活的什么感情?看谁用词准确。 生怀念……感叹……叹息……遗憾。 师我的意见是“追念和惋惜”。你说是“追念”好还是“怀念”好?……是“惋惜”好还是“遗憾”好?……再看这里:(读)我在这九年之中……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一点”?还“算是”?——要是我写的话得这么说:“这九年,私塾的读书生活给我打下了扎实的国学功底。” 生不好…… 师确实是打下了扎实的国学功底啊!胡适在私塾确实是读了、背了许多东西啊!实话实说嘛。 生自己不能那么说。“算是”“一点”表明了胡适谦虚的态度。 师对喽。胡适虽是大师,却是十分谦虚的。往往越有学问的人

胡适《我的母亲》课堂实录,标签:人教版初二下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师 第2段,写了自己儿时“最活泼”的游戏,是什么?

生 (读)居然和一群同学组织了一个戏剧班,做了一些木刀竹枪,借得了几副假胡须,就在村田里做戏。我做的往往是诸葛亮、刘备一类的文角儿……

师 这里用了一个“居然”,表示什么?

生 表示原来没有想到……表示出乎意料……是“竟然”的意思。

师 哎呀,他玩的是“高雅”呀!大师的童年就是高雅!可不像咱们有的同学就会追跑打闹——前天我还见有个同学在走廊举着个棍子……这一段流露出对儿童游戏生活的什么感情?看谁用词准确。

生 怀念……感叹……叹息……遗憾。

师 我的意见是“追念和惋惜”。你说是“追念”好还是“怀念”好?……是“惋惜”好还是“遗憾”好?……再看这里:(读)我在这九年之中……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一点”?还“算是”?——要是我写的话得这么说:“这九年,私塾的读书生活给我打下了扎实的国学功底。”

生 不好……

师 确实是打下了扎实的国学功底啊!胡适在私塾确实是读了、背了许多东西啊!实话实说嘛。

生 自己不能那么说。“算是”“一点”表明了胡适谦虚的态度。

师 对喽。胡适虽是大师,却是十分谦虚的。往往越有学问的人越谦虚,越是半瓶子醋的越狂妄——无知者才无畏啊!哎?马蕾,你告诉我,你写作能力怎么样?

生 还算可以吧。

师 学了就用,谦虚!马蕾是咱们班写作能力最好的同学,我多次说她是才女,但人家自己说“还算”“可以”,这样说就非常得体啊!如果说“我作文特好,是才女”,就让同学们反感了。——发现没有,我们学语文,其实也是在学做人啊!

生 是啊!

师 批上“谦虚”二字。

第3段写作者三年中失去了两次“发展的机会”。用自己的话概述:是哪两次“发展的机会”?

生 学音乐的机会,做画家的机会。

师 对,但看看我怎么“概述”的:一是由于族长们的反对失掉了学音乐的机会;二是由先生的“大骂”和“撕毁”失掉了学做画家的机会。——谁的答案好?

生 老师的好。

师 好在哪里?

生 概括了原因。

师 是啊。这个题很简单,案也没有记住的必要,但这么简单的题也有一个表述得是否准确、完备的问题。而语言准确完备,是需要千百次的反复练习的。对待简单问题,好比狮子搏兔,亦用全力呀!

师 但这9年的生活,除了读书看书之外,究竟给了我一点做人的训练。“究竟”一词,与现在不同,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生 毕竟。

师 课文标题为“我的母亲”,而文章前三段只有一句提及母亲,而其他内容似与母亲无关,这是为什么?

生 为了引出母亲……是交代背景……是一种铺垫。

师 铺垫和交代背景的说法都有道理。有人据此主张本文分三段:铺垫、教育、影响……但我觉得,这篇课文选自《四十自述》,主要是写自己的人生历程的,只是在写自己的人生历程时涉及母亲的教育和影响。至于题为“我的母亲”,那是编者加的。

(四)阅读4-7自然段

师 下面朗读第4自然段:“但这九年的生活……我的恩师就是我的慈母。”

师 我的恩师就是我的慈母。“恩师”改为“老师”,“慈母”改为“母亲”可以吗?为什么?

生 不可以。“恩师”强调有恩、影响大;“慈母”强调慈爱。两词都饱含感激之情。

师 母亲对我的教育,课文有一句总领的话,它是:

生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师 我提供一则资料,说明“她是慈母兼任严父”:根据《四十自述》,胡适的父亲胡传生前在台湾做台东直隶州知州。1895年7月病死。这时胡适只有3岁8八个月。在这种情况下,胡适的母亲担起了“慈母兼任严父”的双重责任。

师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管束”可以换成“管理”吗? 

生 不可以。“管束”有“约束”的意思。

师 “管束”的对象一般是孩子、学生;意思侧重在加以约束,使不越轨。“管理”的对象要宽泛得多,包括机构、人员、事务、物品等。意思除了“管”之外,还有“治理”。你们班主任对咱们这个班是“管理”还是“管束”?

生 管理。

师 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地责罚了我一顿。“责罚”不能改为“惩罚”“处罚”,为什么?

生 “责罚”是责备加惩罚。

师 正如前文所写:“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而“惩罚”和“处罚”不含责备的意思。处罚,是单位、组织的惩罚性处理。

师 她是慈母兼任严父。请说说,“慈母”之“慈”表现在——

生 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用舌头舔我的眼病。

师 “病眼”还是“眼病”?

生 病眼。

师 再说说“严父”之“严”表现在——

生 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对我说昨天我做错了什么事,说错了什么话……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我说了轻薄的话,她重重责罚我。

师 这几段有详有略,其中详写的是:

生 我说了轻薄的话,她重重责罚我。……老师,“轻薄”是什么意思?

师 查查字典啊。

生 说话举动不严肃;玩弄。

师 再找个同义词。

生 轻浮……轻什么?……轻佻(tiāo)。

师 这一段扣“慈母兼任严父”很紧啊。确实。胡适的母亲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不惜为此花钱,请看这则资料: 

  我们家乡的蒙馆学金太轻,每个学生每年只送两块银元。先生对于这一类学生,自然不肯耐心教书,每天只教他们念死书,背死书,从来不肯为他们“讲书”。

  我一个人不属于这“两元”的阶级。我母亲渴望我读书,故学金特别优厚,第一年就送六块钱,以后每年增加,最后一年加到十二元。这样的学金,在家乡要算“打破纪录”的了。我母亲大概是受了我父亲的叮嘱,她嘱托四叔和禹臣先生为我“讲书”:每读一字,须讲一字的意思;每读一句,须讲一句的意思。我先已认得了近千个“方字”,每个字都经过父母的讲解,故进学堂之后,不觉得很苦。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初二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初二下册语文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人教版 - 初二下册语文教案
》《胡适《我的母亲》课堂实录》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