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人教版初二下册语文教案《端午的鸭蛋》教案17» 正文

《端午的鸭蛋》教案17

[10-21 00:12:03]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初二下册语文教案   阅读:68459

概要:端午的鸭蛋汪曾祺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第二课时)剑阁县龙源中学 高玉芳教材分析 : 《端午的鸭蛋》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本单元课文以民间文化为主题,所涉及的文章生动丰富,趣味盎然。这组课文意在让学生关注各地的民俗,了解民生和民间文化,并通过这些有声有色的民俗风情去感受日常生活中蕴涵的无穷乐趣。而《端午的鸭蛋》是本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属于民俗文化中的食文化,小小的鸭蛋,让我们感受到它背后的文化意味和浓郁民俗风情。这篇文章十分典型地体现了汪曾祺散文“小叙事”的特点。文章信笔写来,从容闲适;文笔自然生动,语言平实有味。所写内容虽然简单,但作者灌注深情于文章,写出了其中的人生滋味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者闲适自由的写作风格。 2、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 3、感受传统文化,分享节日快乐。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关注日常生活细节的习惯,引导他们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 2、激起学生对儿时生活怀想和对故乡的热爱的感情,提倡珍惜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通过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

《端午的鸭蛋》教案17,标签:人教版初二下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端午的鸭蛋

汪曾祺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第二课时)

剑阁县龙源中学   高玉芳

教材分析 :     

《端午的鸭蛋》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本单元课文以民间文化为主题,所涉及的文章生动丰富,趣味盎然。这组课文意在让学生关注各地的民俗,了解民生和民间文化,并通过这些有声有色的民俗风情去感受日常生活中蕴涵的无穷乐趣。而《端午的鸭蛋》是本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属于民俗文化中的食文化,小小的鸭蛋,让我们感受到它背后的文化意味和浓郁民俗风情。这篇文章十分典型地体现了汪曾祺散文“小叙事”的特点。文章信笔写来,从容闲适;文笔自然生动,语言平实有味。所写内容虽然简单,但作者灌注深情于文章,写出了其中的人生滋味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者闲适自由的写作风格。

2、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

3、感受传统文化,分享节日快乐。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关注日常生活细节的习惯,引导他们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

2、激起学生对儿时生活怀想和对故乡的热爱的感情,提倡珍惜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通过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解读文本内在的韵味,感受作者独特的情趣。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调动自身体验,感受日常生活中的无穷趣味。

教学方法:1、多媒体展示法 2、诵读法 3、合作探究法  4拓展延伸法

      教法:导入——回顾——品评——拓展

                    学法:归纳复述——诵读品味——合作感悟——拓展反思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分钟)

这节课,我们就跟随文学家汪曾琪老先生一起继续去品尝《端午的鸭蛋》(点击,屏显课题)

二、 上节课你掌握了吗(3分钟)

    1、字词(屏显)

  2、课文写了哪几方面内容?(屏显)

  3、作者对家乡鸭蛋如此津津乐道,意义何在?(屏显)

  (1)爱生活,从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快乐,发现诗意。

 (2)流露出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

  师:对,就是想表达他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深切热爱啊!一只小小的鸭蛋,却注入了作者太多的情感,让已近年迈的汪老先生为他浓墨重彩。

领悟创作风格(3分钟)

    1、文章题目是端午的鸭蛋,第一段却大谈端午的种种风俗而不写“鸭蛋”,离题吗?

(点击屏幕)题为“端午的鸭蛋”,先浓墨重彩地描绘出“端午”的气氛,就为文章主体“鸭蛋”预设了一个合理背景,然后转写“端午的鸭蛋”,有“水到渠成”之妙。

这也是汪老先生写作风格的体现。(点击屏幕)我们看,汪老从家乡的端午习俗开始谈起,谈到吃“十二红”里有一项是吃咸鸭蛋,这样自然而然的就写到了家乡的特色——咸鸭蛋,然后又水到渠成的将笔触转入本文的中心话题——端午的鸭蛋。全文不事雕琢,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他不刻意追求结构的严谨,但在随意之中也体现了整体上的严谨与和谐。汪曾琪老先生就是用这种随意聊天式的行文思路,在自然而然中,从一枚小小的鸭蛋里品味出了诗意的生活情趣。

   2、请同学们阅读课后第三题(生读)

   师:结尾,由萤火虫在鸭蛋里面闪闪发亮的样子自然而然地想到车胤囊萤夜读的故事是不是也是汪曾祺闲适自由文风的体现呢?

这就是汪曾琪散文的魅力所在。他带给我们的感受总是那么闲适自由,而这种平淡自由的文风在他文章的语言中也有充分的体现。

四、精读美段    品味语言(屏显)(19分钟)

记得汪老先生曾谈到过自己在行文语言上的追求,(屏显)A平淡而有味, B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 C有淡淡的幽默。

1、这三点在课文中能看出来吗?请你轻声朗读课文第二、三段,画出你喜欢的句子,并做批注,(不少于三处)仔细品味本文语言上的特色

(语言学习是本文教学的一个重点,教师必须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语言。)

(1).“平淡而有味”例:(屏显)

  “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  (男生朗读)

    一个普普通通的鸭蛋,在作者笔下居然写得如此别具一格,这是一般人通常不会注意的,但仔细一想,却又大合情理。可不是吗?淡青色的蛋壳就比白色蛋壳更有“格调”,而鸭蛋的形状也确实有蠢笨与秀气之别。生活中的情趣是无处不在的。

    好处:读起来亲切自然

(2).“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例:(屏显)

这一点在本文中体现得不太明显,但也有所体现。例如,“一般是敲破空头”“白嘴吃也可以”等句中的“空头”“白嘴”等词语,都带有较为鲜明的地方特色。

    好处:脱口而出,直率朴素

(3).“有淡淡的幽默”例:(屏显)

 “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女生读)

   这一“文白夹杂”句让人忍俊不禁,为文章增添了不少幽默和趣味。“曾经沧海难为水”一句,大词小用,很是幽默(此处可适当解释一下这句话的出处及意思,使学生能更深的笔体会语言的幽默)

[1] [2]  下一页


Tag:初二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初二下册语文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人教版 - 初二下册语文教案
》《《端午的鸭蛋》教案17》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