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陋室铭》复习要点

[10-21 00:12:03]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初二下册语文教案   阅读:68896

概要:3、骈散结合的句法。散句有: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孔子云:何陋之有?其余是骈句。五、文章中心:这篇文章 通过对自己所居住的简陋的居室的描绘,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人生态度)。四、问题探究:1、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陋室的?有何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从自然环境的优美,交往人物不俗,生活情趣高雅三个方面描写陋室,目的在于表明“惟吾德馨”,暗示“陋室不陋”。这也就为下文“何陋之有”的结论提供了事实依据。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3、作者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的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示例:这种交友方式可取,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就是要与那些有知识有学问的交往,这样才能不断进步。4、古代的高雅之士常在诗文中表现他们对居室环境之美的追求,请举一个这样的例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3.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言外之意?答:①表现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②作者对官僚们的寻欢作乐生活的批判,对官府公事的厌倦。4.作者在本文的结尾引用孔

《陋室铭》复习要点,标签:人教版初二下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3、骈散结合的句法。散句有: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孔子云:何陋之有?其余是骈句。

五、文章中心:这篇文章 通过对自己所居住的简陋的居室的描绘,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人生态度)。

四、问题探究:

1、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陋室的?有何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从自然环境的优美,交往人物不俗,生活情趣高雅三个方面描写陋室,目的在于表明“惟吾德馨”,暗示“陋室不陋”。这也就为下文“何陋之有”的结论提供了事实依据。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3、作者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的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示例:这种交友方式可取,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就是要与那些有知识有学问的交往,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4、古代的高雅之士常在诗文中表现他们对居室环境之美的追求,请举一个这样的例子。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3.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言外之意?

答:①表现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②作者对官僚们的寻欢作乐生活的批判,对官府公事的厌倦。

4.作者在本文的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

答:孔子的原话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省略了上句而只引用下句,隐含“陋室”主人以“君子”自居之意,既巧妙地照应了开头的“惟吾德馨”,又画龙点睛,强调了陋室不陋的主题。

5.文章是在写自己的陋室,为什么还要提到“诸葛庐”“子云亭”?

答:此句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室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陋室”主人也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6、作者在文中以仙人蛟龙自况,更以孔子、诸葛亮、子云等古代名贤自比,这种毫不自谦的思想是否让人觉得有些自以为是、不可一世?

答:不会的。作者的这种自比,并非狂妄自大,实是自勉自励,是要求自己交往纯正,志趣高雅,品质高洁,要以古代名贤为榜样,去追求一种崇高的道德境界。立身处世就要有这种自知自勉的精神。

7、本文写法:托物言志

8、本文对偶句: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②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③调素琴,阅金经。④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四、开放性试题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功颂德的文字,后成为一种文体。人们经常用"座右铭"来激励鞭策自己。请你从平时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一则有关学习方面的"座右铭"。

示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中考链接】

二、(2006长沙)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答题(共42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9.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谈笑有鸿儒(博学的人)        B.可爱者甚蕃(多)

  C.陶后鲜有闻(少)              D.宜乎众矣(适宜)

1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文言句子的大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1.简要回答问题。

(1)  甲文中统领全文、表明作者品德的语句是                        

(2)  (2)乙文中多次提到菊和牡丹.这样写的作用是                          

12.甲文先说“斯是陋室”,结尾又说“何陋之有”,是否自相矛盾?请简要分析。(3分)

  

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甲文表现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乙文表现作者洁身自好的高贵品质。

    B.甲乙两文都是托物言志的名篇,文字优美,意味深远。

    C.“铭”和“说”都是古代文体,“铭”侧重于议论,“说”侧重于叙事。

    D.甲文句式整齐,对仗工整;乙文语言精练,骈散相间。

二、(2008年厦门市)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14—17题(14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

[乙]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①也日益②,赐也日损③。”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好与贤己者④处,赐好说⑤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⑥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⑦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⑧,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选自王肃《孔子家语》)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初二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初二下册语文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人教版 - 初二下册语文教案
》《《陋室铭》复习要点》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