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人教版初三上册语文教案《出师表》文言文复习» 正文

《出师表》文言文复习

[10-21 00:12:03]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初三上册语文教案   阅读:68598

概要:5、作者的思想可用文中的六个字概括,这六个字是:亲贤臣,远小人。选段中可用六个字概括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报先帝忠陛下。6、“奖率三军,北定中原”的主观条件是什么?客观条件是什么?答:主观条件是:南方已定,客观条件是:兵甲已足。7、诸葛亮提出北伐的动机是什么?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8、概括这两段文字的中心意思。追述以往经历,表达“报先帝而忠陛下”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9、诸葛亮出师的战略目标是“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10、表现诸葛亮对后主殷切希望的句子是: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11、作者是怎样感激先帝的知遇之恩的?(用原文)答:遂许先帝以驱驰。12、作者受命以来,为什么夙夜忧叹?(用原文)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13、选文中哪两句表现了诸葛亮跟随先帝创业的艰难?受任于败定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14、文段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中的4个四字短语回答。 答:兴复汉室 15、简述选文第一段作者自述身世的目的。作者自叙本志,说明自己身份低

《出师表》文言文复习,标签:人教版初三上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5、作者的思想可用文中的六个字概括,这六个字是:亲贤臣,远小人。选段中可用六个字概括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报先帝忠陛下。

6、“奖率三军,北定中原”的主观条件是什么?客观条件是什么?

答:主观条件是:南方已定,客观条件是:兵甲已足。

7、诸葛亮提出北伐的动机是什么?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8、概括这两段文字的中心意思。

追述以往经历,表达“报先帝而忠陛下”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9、诸葛亮出师的战略目标是“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10、表现诸葛亮对后主殷切希望的句子是: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11、作者是怎样感激先帝的知遇之恩的?(用原文)

答:遂许先帝以驱驰。

12、作者受命以来,为什么夙夜忧叹?(用原文)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13、选文中哪两句表现了诸葛亮跟随先帝创业的艰难?

受任于败定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4、文段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中的4个四字短语回答。

答:兴复汉室

15、简述选文第一段作者自述身世的目的。

作者自叙本志,说明自己身份低微,生活淡泊,且无意于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叙述先帝“三顾茅庐”之恩,称赞先帝宽宏的气度和不耻下问的品德,也表达了自己的知恩感激之情。最后概述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说明了创业的艰难,进一步表达了作者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以陈情的方式为“出师”作铺垫。作者自叙本志,为的是突出先帝的知遇之恩,而出师伐魏,“北定中原”,正是为了完成先帝未竟的事业以报答先帝。

16、概括这部分的大意:追述以往经历,表达“报先帝而忠陛下”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17、陆游在《感状》中说“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足可见此文传唱千古的原因在于作者凛然正气中所蕴含的耿耿忠心。细读此文,指出作者“忠陛下”之“忠”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答出两点即可)(2分)

答:①积极献言,提岀三项建议。(或答“提岀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②积极荐贤,安排内政、军事人才。(或回答“推荐人才”)

   ③平定南方,使后方稳定,得以岀师北伐。   ④积极筹备北伐,为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作准备

13.作者“报先帝而忠陛下”的挚诚,缘于先帝的三顾之恩、托孤之重,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用毕生心血履行着自己神圣的职责。请结合原文中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在重视责任意识的今天,他的这种精神将会对你产生怎样的影响?

答:围绕“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尽职尽责,尽心尽力作好分内的事”来回答即可。能围绕“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等中的任意一个角度来谈自己受到的影响即可

14、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很多事例足以体现这一特点,如“摆八卦阵”_____,______。

15、有学者认为,诸葛亮在益州疲弊之时出师北伐加速了蜀汉政权的灭亡,你的观点呢?

答:开放性题,言之成理即可。

13、《出师表》一文中十三次提到先帝,目的是什么?

答:勉励刘禅“光先帝遗德”“深追先帝遗诏,完成先帝未完成的大业。”

14.除文中外,《三国演义》中你还知道哪些事情体现出诸葛亮对刘氏父子忠心耿耿的事例,再写出两个来。

答:如舌战群儒、六出祁山、七擒孟获。

15.文中作者叙写自己二十一年来的历程是什么?在全文的作用如何理解?

 答:三顾茅庐、出山效命、临危委以重任、临崩寄大事。作用:追述先帝殊遇,说明进言属忠谏,叫后主舒心;鼓励后奋发图强;以不平凡的历程,说明创业艰难,叫后主不可半途而废,更不可前功尽弃;劝后主效法先帝;自表心态,让后主放心,并乐于接受前面的进言。

16.第七自然段中“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的条件和目的各是什么?此处照应了前边的哪句话?

答:条件是“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照应了“先帝知臣谨慎,故临界崩寄臣以大事也”

17.《出师表》中,句句是肺腑之言,仔细体会,全文洋溢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有感于先帝知遇之恩而图报,对刘氏父子一片忠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8.根据你对《出师表》的理解,谈一谈诸葛亮是怎样的贤相?

答:知人善任,知恩图报,虑事慎密,能识时务,一片忠心的治世之能臣。

19.结合本文及《三国演义》的理解,你认为诸葛亮千百年来一直备受人们称颂的原因是什么?

(围绕“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回答即可。)

20.文中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哪三条建议?请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条,结合《出师表》和自己的生活谈谈你的体会?

答:广开言路、严明法纪,赏罚分明,内外一致、亲贤远佞。

(可选择从能广泛听取意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有则改之,无侧加冕角度;或选择从各党派,团体到个人应有一个统一平等的标准,不应有特权角度;或选择从人际交往中,或选择君子,远离小人角度。)


上一页  [1] [2] 


Tag:初三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初三上册语文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人教版 - 初三上册语文教案
》《《出师表》文言文复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