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人教版初三上册语文教案《杨修之死》表格式教案8» 正文

《杨修之死》表格式教案8

[10-21 00:12:03]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初三上册语文教案   阅读:68619

概要: 明确:忌——恶——愈恶——愈恶——怒——有杀修之心(3)复述课文。任选其中的故事进行创造性的复述。四、理清文章结构 (3).第一个小故事按时间顺序是第几个?(第7个)为什么用插叙?记叙的顺序有哪些?(顺叙、插叙、倒叙)找出插叙叙部分并思考插叙的作用。(与顺叙相结合,层层深入,揭示杨修之死的原因,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极具吸引力。) *第二部分从记叙的顺序看属于哪一种?本部分与题目有什么关系? 明确:插叙 目的在于说明杨修之死的深层原因,揭示杨修之死是曹、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4)根据课文的记叙顺序可把文章分为几部分? 明确:三部分。第一部分(1至3段)写杨修被曹操所杀。第二部分(4至9段)写杨修和曹操之间矛盾的发展过程。第三部分(10至12段)写曹操兵败班师。 由这个分析,我们还可看出本文插叙在结构上的作用:使文章的结构层次分明。五、归纳小结六、作业布置思考课后练习,试分析人物形象。板书设计: 鸡肋事件——操杀修 改建园门——甚忌之 分食酥饼——心恶之 语破奸心——愈恶之

《杨修之死》表格式教案8,标签:人教版初三上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明确:忌——恶——愈恶——愈恶——怒——有杀修之心

(3)复述课文。

任选其中的故事进行创造性的复述。

四、理清文章结构

  (3).第一个小故事按时间顺序是第几个?(第7个)为什么用插叙?记叙的顺序有哪些?(顺叙、插叙、倒叙)找出插叙叙部分并思考插叙的作用。(与顺叙相结合,层层深入,揭示杨修之死的原因,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极具吸引力。) *第二部分从记叙的顺序看属于哪一种?本部分与题目有什么关系?
   明确:插叙 目的在于说明杨修之死的深层原因,揭示杨修之死是曹、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4)根据课文的记叙顺序可把文章分为几部分?
明确:三部分。

第一部分(1至3段)写杨修被曹操所杀。

第二部分(4至9段)写杨修和曹操之间矛盾的发展过程。

第三部分(10至12段)写曹操兵败班师。
由这个分析,我们还可看出本文插叙在结构上的作用:使文章的结构层次分明。

五、归纳小结

六、作业布置

思考课后练习,试分析人物形象。

板书设计:

         鸡肋事件——操杀修

         改建园门——甚忌之

         分食酥饼——心恶之

         语破奸心——愈恶之

         告发曹丕——愈恶之

         教植斩吏——操大怒

         代作答教——操大怒

         失利葬修

教学后记:

学 科 课 时 教 案

课题:杨修之死

第 18 课        第  3 课时        课型:阅读赏析       总序号:

编写时间:2010年   月    日      执行时间:2010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罗贯中与《三国演义》,了解杨修的有关史实。

2、引导学生自读本文,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3、分析理解杨修的死因,深入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4、学习本文通过典型事例来展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5、引导学生做人要谦逊自持,保持心理健康,完善健全人格。

批注:

重点难点:

1、分析曹操、杨修的性格特征,明确二人之间的矛盾。

2、学习本文刻画人物形象的独特写法。

3、探讨杨修之死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人物形象分析

1、分析曹操的性格特点。(答案参见教师用书。)
曹操的复杂性格:即十分奸诈,又有深谋远虑。阴险虚伪、狡诈奸猾。

2、分析杨修的性格特点。
杨修之才具体表现在哪里?(找出文中关键句,举例子回答)

小说中杨修“放旷”表现在                       ,

我是从            读出来的。(抓住人物语言)

杨修:恃才放旷  狂妄轻率   目中无人   耍小聪明

二、合作探究:探讨杨修的死因

关于杨修的死因,历史上有很多争议。有人推之于曹操,有人归过于杨修自己,还有人认为另有它因,你持哪种观点呢?

请以“杨修之死,过在于_,因为__”的句式谈谈你的看法。

同学们对“杨修”这个人物颇感兴趣,因他才华横溢,特别聪明。杨修因其才受到曹操的赏识,也因其才被曹操斩首,这是为什么?我首先给学生提出问题。大家七嘴八舌,有的说是因曹操妒才,有的说曹操心狠手辣、奸诈、坏……,气氛热烈。教师趁机点拨:杨修之死仅仅只是曹操的原因吗?“不!”有学生看着书说,杨修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还有人认为是杨修太不把曹操放在眼里,太自以为是,太骄傲……

这时教师概括学生讨论的两种意见:(1)杨修恃才放旷,终招杀身之祸;(2)曹操借违反军纪之名处死杨修,是因其心胸狭窄,忌贤妒能。然后让学生举手表明自己的态度,结果大多数同学认为杨修之死是第一种原因,教师因势利导:何谓“恃才放旷”?依仗(自己的)才能而不拘礼俗,用现在的话讲是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狂妄轻率,耍小聪明,无视他人的存在,不拘小节。这样的人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没有?“有!”大家异口同声地答道,有学生说我们班就有这种人。教师引导:对!由于我们现在绝大多数同学是独生子女,有些同学唯我独尊,自私冷漠,我行我素,不顾及他人,缺乏爱心和责任感。若是成绩优秀,那更是有了“资本”。在家里随意辱骂父母,在学校稍不顺心就随意责骂老师和同学,这实际上是一种心理疾病,叫“人格障碍”。人格又称个性,它表现为人与其他人相区别的特质或个人特征,是一个人在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行为模式、思维方式和情绪反应的特征。人格障碍是人格特征偏离了正常,也称病态人格。这种人缺乏调节情感活动和行为活动的能力,从而成为一个放荡不羁、缺乏对情感情绪的自制力,偏离正轨、低级趣味占优势的人。杨修的“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实际上是一种人格障碍,一种心理疾病,只不过当时人们并没有从心理学角度进行分析,而只是认为是其性格不好。那么我们现在的青少年学生应从杨修之死中明白什么呢?

教师让学生讨论,然后总结:一个人应有健全的人格,要有正常人的心理,这当然需要从小培养,心理健康的标准是:(1)了解自我,接纳自我,能体验自我存在的价值;(2)正视现实,接纳他人;(3)能协调、控制情绪,心境良好;(4)有积极向上的、现实的人生目标;(5)对社会有责任心;(6)心地善良,对他人有爱心;(7)有独立、自主的意识。同学们,生活是七彩的,有欢乐也有悲伤,只要我们给予他人帮助、关怀、爱抚,心中装盛的不仅仅是一己之悲喜,急他人之所急,忧他人之所忧,学会与他人休戚相关,就会感到生活充满阳光,“杨修之死”的悲剧就不会在我们身上发生,我们便会有一个健全的人格。

三、作业:

1、完成基础训练。

2、写一篇文章——《从“杨修之死”所想到的》

教学后记:www.88haoxue.com-免费资源站:http://www.88haoxue.com


上一页  [1] [2] 


Tag:初三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初三上册语文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人教版 - 初三上册语文教案
》《《杨修之死》表格式教案8》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