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朗读第12自然段—30自然段;第55自然段) 《故乡》写闰土着重的是前后对照的方法。作品从哪几方面进行对照?通过对照突出了什么? 明确:(1)外貌对照:(2)动作、对话对照: (3)闰土对\'我\'、对生活的态度前后对照: (4)小结: 3.杨二嫂人物形象(外貌、对话、动作描写): (朗读39自然段—52自然段) 小说对杨二嫂的描写,先闻其声,再见其人。 外貌描写——对话描写—— 动作描写——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中\'我\'的人物形象。 2.理解课文重点语句的深层含义。 3.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 二.教学过程: 1.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2. 讲读第三段,离开故乡: (1)\'我\'这次是\'永别了熟识的老屋,而且远离了熟识的故乡\',到异地去谋生。离开时\'我\'的心情是怎样的?有没有依依不舍的情感? 明确: (2)为什么\'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 明确: 3. “我”的人物形象:(心理描写。主要采用内心独白,直抒胸臆的方法。) 4.
《故乡》表格式教案15,标签:人教版初三上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2)动作、对话对照:
(3)闰土对\'我\'、对生活的态度前后对照:
(4)小结:
3.杨二嫂人物形象(外貌、对话、动作描写):
(朗读39自然段—52自然段)
小说对杨二嫂的描写,先闻其声,再见其人。
外貌描写——
对话描写——
动作描写——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中\'我\'的人物形象。
2.理解课文重点语句的深层含义。
3.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
二.教学过程:
1.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2. 讲读第三段,离开故乡:
(1)\'我\'这次是\'永别了熟识的老屋,而且远离了熟识的故乡\',到异地去谋生。离开时\'我\'的心情是怎样的?有没有依依不舍的情感?
明确:
(2)为什么\'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
明确:
3. “我”的人物形象:(心理描写。主要采用内心独白,直抒胸臆的方法。)
4. 理解课文环境描写的作用:
提问:这篇小说实际上写了两个故乡:一是记忆中的故乡,一是现实目睹的故乡。记忆中的故乡,色彩鲜明,是一幅“神奇的图画”,现实的故乡又是一幅怎样的图景?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最后一段又再现了记忆中的故乡的美丽画面,这又说明了什么?
明确:
5. 小说的主题思想:
课后
练习
作业
抄写生字生词,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练习册课文重点段落阅读训练习题
课后随笔
板 书
探讨小说主题:“故乡”是中国人精神的反映。
表现中国社会愚昧、落后、贫穷的轮回。
渴望纯真的人与人的关系。
人物形象分析:
闰土
杨二嫂
“我”
艺术手法:
对比
课后反思
课后记:这篇课文能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处境,由闰土联想到自己,有一定的危机意识和自我好胜的心情。其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他们掌握的比较好。但是,一些背景知识虽然讲了,学生理解的也不深,因而对文章主题的理解还不很全面。
教案检查情况: 检查人:
上一篇:《孔乙己》表格式教案16
分类导航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