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人教版初三上册语文教案《不朽的失眠》课堂实录» 正文

《不朽的失眠》课堂实录

[10-21 00:12:03]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初三上册语文教案   阅读:68476

概要:《不朽的失眠》课堂实录成都盐道街外语学校:陈玉军执教班级:初2004级1班 上课,师生问好后,我回望黑板,自读课题两遍,然后笑问:“都失眠过吗?有没有过这种体验?”学生纷纷回答:“有啊!”我说,你们晚上失眠都做些什么呢?学生七嘴八舌,集中起来主要是听音乐,想问题,数数等。我说,看来大家的失眠都很普通啊,就是听听音乐,读读书,我们小说的主人公也失眠,但是他的失眠不得了,叫什么?”学生齐答“不朽的失眠”,“呵呵,他的失眠为什么会不朽呢?”一个学生站了起来说“因为他写了一首不朽的诗呀”,“写了一首什么诗?”我追问,他不假思索的说:“《枫桥夜泊》,小学还背过的。”“哦,大家都能背吧”,我转过来面向大家,同学们纷纷点头,我说:“好,我们一起来大声背诵一遍,另外请我们的科代表到黑板上来写出这首诗”。 待科代表写完,我说,这首诗非常有名,脍炙人口,日本的小学教材也选编了,足见他的影响力,它之所以广为流传,在于给我们展示了一幅江南水乡奇异的图画,色彩鲜明,情景交融”。说到这里,我顿了一下,问道:“这副图画里有哪些景物呢?”学生纷纷答道:月亮,乌鸦、寒霜,

《不朽的失眠》课堂实录,标签:人教版初三上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不朽的失眠》课堂实录

成都盐道街外语学校:陈玉军

执教班级:初2004级1班

      上课,师生问好后,我回望黑板,自读课题两遍,然后笑问:“都失眠过吗?有没有过这种体验?”学生纷纷回答:“有啊!”我说,你们晚上失眠都做些什么呢?学生七嘴八舌,集中起来主要是听音乐,想问题,数数等。我说,看来大家的失眠都很普通啊,就是听听音乐,读读书,我们小说的主人公也失眠,但是他的失眠不得了,叫什么?”学生齐答“不朽的失眠”,“呵呵,他的失眠为什么会不朽呢?”一个学生站了起来说“因为他写了一首不朽的诗呀”,“写了一首什么诗?”我追问,他不假思索的说:“《枫桥夜泊》,小学还背过的。”“哦,大家都能背吧”,我转过来面向大家,同学们纷纷点头,我说:“好,我们一起来大声背诵一遍,另外请我们的科代表到黑板上来写出这首诗”。

         待科代表写完,我说,这首诗非常有名,脍炙人口,日本的小学教材也选编了,足见他的影响力,它之所以广为流传,在于给我们展示了一幅江南水乡奇异的图画,色彩鲜明,情景交融”。说到这里,我顿了一下,问道:“这副图画里有哪些景物呢?”学生纷纷答道:月亮,乌鸦、寒霜,还有渔火、江枫,寒山寺、姑苏城、客船。学生说的时候,我将这些景物在黑板上用粉笔一一标出。但是学生的回答并没有达到我预期的目的,我于是继续引导:“如果光是这些堆砌这些景物,那也太呆板了,这些景物里有人在吗?”学生说:“有的,比如有人在客船上,还有敲钟的人。”应该说学生说得很对,但这不是主要的,恰好另外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还有人在对愁而眠”,我嘘了口气,紧接着他的回答问道“谁在对愁而眠啊”,“诗的作者张继”,我说:“是啊,正是因为有了人,这些景物才有了活力,才生出一种动人的意境”。我接着说:“那么,张继为什么要对愁而眠,他又是在什么样的一种情景下创作这首诗的呢?台湾女作家张晓风跨越了千年的时空,用她细腻敏感的笔触给我们描摹了当时的情景,下面就让我们来表情朗读一下这篇《不朽的失眠》”。

        接下来,我把表情朗读的要求作了简单的介绍,请了四个同学各读四段,我读最后一段,读完后,学生鼓起掌来,我笑着说,,我们还是一起来评价一下吧,于是针对朗读作了一些评价。在评价的时候,有同学提到某个同学对课文还不是太熟悉,所以朗读得不好。这也正是我所担心的,因为我们后面的赏析正是建立在对文本熟悉的基础上,我想有必要再把文章内容熟悉一下,于是发问道:“张继为什么要离开京城啊”,学生说,他落榜了,我又问,张继那一个晚上用什么来给自己疗伤?学生回答:他自己给自己写了一首诗。我又追问:在写诗之前他怎么样了?“他失眠了”。我说,他失眠了,看到了许多景物。这些景物的总体特点是什么?不少的学生说:看到什么都感到很凄凉感伤。我于是在黑板上写下:落榜――无眠――感伤――《枫桥夜泊》,然后小结道:最后在无眠的夜里,张继心中充满了感伤,挥笔写下了《枫桥夜泊》。这篇文章事实上就是以枫桥夜泊作为背景材料,而诗歌只是张继才气和心情的一个载体而已。我们说自古圣贤皆寂寞,他虽然落第了,但是在诗歌史上是不朽的,让我们记住张继,记住《枫桥夜泊》!来,大家再来背一下这首诗。学生充满感情的背诵。

        我继续道:“刚才请同学读的时候,我注意到同学们听得很认真,有的甚至在下边也小声的跟读起来,看来大家很喜欢读这篇文章,能说说这篇文章给你的整体感受吗?”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我觉得张晓风对人物的心理刻画写得很细腻”,这个学生的感悟能力不错,这正是这篇文章最大的一个写作特色,因此我觉得应该把这个讨论深入下去,于是继续启发道:“那我们一起来找找这样的一些句子。大家用笔在书上把这些句子勾画下来,并且作点自己的旁批好吗?”学生开始默读,有的在勾画,有的在评点,有的在沉思。过了一会儿,有几个同学开始举手――

        “我觉得第13自然段中的‘今夜,月自光其光,霜自冷其冷’表面是写景,但让我感觉到张继当时那种寂寞和孤独。”

“我觉得‘只有我张继是天不管地不收的一个’写了张继没有机会去展示自己的才华,所以他悲伤到了极点。”

……

       学生对这种借景抒情看来体会得比较深刻,发言较踊跃,我没有过多评点,我在等待机会。

        一个学生起来说道:“那阴阴不怀好意的凉气啊,正等待凝成早秋的霜花”这段话用很细腻的文笔写出了他的黯淡的心理。我眼睛一亮,马上追问道:“阴阴不怀好意的凉气,换了你,会不会这样写呢?”他想了想说:“我可能写不出来。”“呵呵,我也想不出来,大家读完这篇文章可能都会有这样一个感觉吧,那就是文章的语言很别致,比如说不朽的失眠,失眠是人在亢奋或者失意时的一种情绪波动的生理反应,不朽一般与伟大,不可磨灭联系在一起,把这两个词搭配在一起表面上给人的感觉很新奇,但读完这篇小说后却觉得这个标题是那样的熨贴,这就是语言的陌生化。突破了一些日常语言搭配上的一些规范束缚,这是作者有意识的。大家还能从文中找到类似的句子吗?”我话音刚落,就有同学高高扬起手臂:“那月亮被它一声声叫得更黯淡了”,“江水睡了……”

       忽然有个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我不太明白13段中说的‘能辛苦工作,也是一项幸福吧’。”我说,能说得更明白一点吗?他说:“捕鱼人在那样一个寒霜的夜里捕鱼,应该是很辛苦的,谈不上有什么幸福而言。”还没等他说完,就有不少同学举起了手要反驳,一个同学起来道:“我想张继落榜了,他没有工作,他觉得渔父捕鱼,通过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劳动,是很幸福的。”我赞同道:“有道理。还有吗?”另一个同学起来补充:“在张继看来,在风波里出没的渔人,尽管比较艰辛,但还是幸福的。更何况张继连睡眠这一点福气都没有了。”我说:““是啊,越是写捕鱼人的幸福,就更反衬出张继此时的悲惨。”

        学生继续赏析,有个学生道:“第七段最后一句‘并且眼睁睁看着自己的生命如劲风中的残灯’,我觉得是比喻他自己愿望没有实现,不甘心的心情。那句‘它都不曾华美灿烂过啊’,其实就是张继自己的写照。”我预感到又一个亮点应该来了,于是紧接着她的话说:“是啊,毕竟,他曾经为了这样一种愿望寒窗苦读了十年,对了,这一种写作的方式叫做――移情”,我在黑板上重重的写下这两个字。继续说道:“他由风中的残灯联想到自己的遭遇,类似的句子在课文中还有吗?”有个学生举起了手:“有的,比如这句:‘钟声那么美丽,但钟自己到底痛还是不痛呢?’因为他痛,所以他觉得钟也痛,这就叫移情。”我表扬了这个同学,说:“这寒山寺的钟声本来是每天必敲的,但在今夜的张继看来,这钟声仿佛是特别为他而敲,专门为他的失眠而敲,他进入了失眠,也就进入了真正的苏州,所以他觉得那钟声一记一记撞在自己的心坎上。”

[1] [2]  下一页


Tag:初三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初三上册语文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人教版 - 初三上册语文教案
》《《不朽的失眠》课堂实录》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