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人教版初三上册语文教案《沁园春·雪》课堂教案实录3» 正文

《沁园春·雪》课堂教案实录3

[10-21 00:12:03]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初三上册语文教案   阅读:68980

概要: 生:比喻 生:“蜡”与前面的“银”还都写出了冰雪的白 师:很好,词中虽然没有出现一个“白”字,但巧妙的比喻不但写出了动静相宜,而且也涂抹上了颜色还有其他意见吗? 生:“惟余莽莽”的“惟”用得好 师:“惟”是什么意思? 生:“只”,说明整个世界完全被白茫茫的雪覆盖了 师:很好,写出了冰雪覆盖的广阔“惟”这个副词用得特别好,还有哪个副词用得特别好? 生:“顿失滔滔”的“顿” 师:把它去掉好不好? 生:不好,“顿”是立刻的意思,写出了磅礴的气势 师:“顿失滔滔”是写黄河汹涌的气势吗? 生:是写黄河河水滚滚 生:不是,是写冰雪的气势,黄河结冰了 师:对,是写严寒之厉我们在读文章的时候,一定要咬文嚼字,词语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会传达出贴切传神的语境义 师:眼前的雪景已经写透写足,但作者并没有停留在这里,而是宕开一笔,敞开丰富的想象,陡然转到雪后初晴,另开一番新景象看下面三句,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一下雪后初晴的景象是怎样的吗? 生:在太阳出来的时候,看到的是一幅红白相间的美丽画卷 师:“红装素裹”是什么? 生:“红装素裹”是指太阳和雪 生:“红装”是指阳光,“素裹”是指白雪

《沁园春·雪》课堂教案实录3,标签:人教版初三上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生:比喻

 

生:“蜡”与前面的“银”还都写出了冰雪的白

 

师:很好,词中虽然没有出现一个“白”字,但巧妙的比喻不但写出了动静相宜,而且也涂抹上了颜色还有其他意见吗?

 

生:“惟余莽莽”的“惟”用得好

 

师:“惟”是什么意思?

 

生:“只”,说明整个世界完全被白茫茫的雪覆盖了

 

师:很好,写出了冰雪覆盖的广阔“惟”这个副词用得特别好,还有哪个副词用得特别好?

 

生:“顿失滔滔”的“顿”

 

师:把它去掉好不好?

 

生:不好,“顿”是立刻的意思,写出了磅礴的气势

 

师:“顿失滔滔”是写黄河汹涌的气势吗?

 

生:是写黄河河水滚滚

 

生:不是,是写冰雪的气势,黄河结冰了

 

师:对,是写严寒之厉我们在读文章的时候,一定要咬文嚼字,词语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会传达出贴切传神的语境义

 

师:眼前的雪景已经写透写足,但作者并没有停留在这里,而是宕开一笔,敞开丰富的想象,陡然转到雪后初晴,另开一番新景象看下面三句,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一下雪后初晴的景象是怎样的吗?

 

生:在太阳出来的时候,看到的是一幅红白相间的美丽画卷

 

师:“红装素裹”是什么?

 

生:“红装素裹”是指太阳和雪

 

生:“红装”是指阳光,“素裹”是指白雪

 

师:那这又是什么手法?

 

生:比喻

 

师: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毛泽东同志放眼远望,看着看着,雪后的江山似乎幻化成了一位青春少女,红装素裹,既纯洁素雅又富丽热情,充满了美的气息写雪景的词有好多,但是这首词写来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既写亲眼所见,更有奇瑰想象,给我们描绘出了一幅气势磅礴、壮丽宏伟的北国雪景图我们在朗读的时候,语气是不是就要有所区分实写部分重点突出雪景之壮,虚写部分重点突出雪景之丽实写部分应该怎样朗读啊?

 

生:高昂的语气

 

师:实写部分要读得高昂一些,虚写部分呢?

 

生:平缓柔和一些

 

师:好,那么我们现在来读一读,从“望”字开始,谁想来试一试?一学生朗读

 

师:哦,这位同学读得抑扬顿挫,不错!有一个词处理得很好,“顿失滔滔”的“顿”读重音,而“滔滔”读得比较轻缓,因为如重读“滔滔”(教师重读),这是在突出谁的气势?(生答:黄河流水的气势)因此重音应该加在“顿”上,“顿失滔滔”

 

(师示范读)

 

师:古往今来,写雪的诗词数不胜数,我们小学时就学过柳宗元的《江雪》,我们一起背一下好吗?(师生齐背)“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同样是写雪景,这两首诗有什么区别?

 

生:这首《江雪》写得孤僻冷清

 

师:是的,同样是写雪景,柳宗元的雪景则是那么幽僻冷清千山万径死一般沉寂,一叶小舟,一个老翁独自在江边的风雪中垂钓,这是与作者当时孤独失意的心情分不开的有什么样的心情,就有什么样的景物,写景与抒情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情景相生、水乳交融我们再来看这首词,你能想象一下当时毛泽东同志面对这雪景时的神情与姿态吗?请想象一下

 

生:当时毛泽东应该是抬着头,挺胸,两手背在身后,目不斜视地看着前方

 

师:哦,不错还有吗?还有谁想说一下?

 

生:骄傲地望着

 

师:骄傲地望着,换一个词(另一学生答:自豪)

 

生:我还是用骄傲,骄傲地望着祖国的美好河山(生笑)

 

师:不错,骄傲更能把自豪、豪迈的心情表现出来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毛泽东同志当时可能是身姿挺拔,两手背在身后,极目远视,神情庄重而又欣喜,踌躇满志而又意气风发,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领袖的磅礴大气飘洒在冰天雪地之间所以我们在朗读时,一定要驱谴我们的想象,读出韵味,读出情致好,现在把上阕放声自由朗读一遍(生自由读,师来回走动指点)

 

师:好,下面我们来看下阕,先看前两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全词结构上起一个什么作用?(生:承上启下的作用)对,承上启下,那么,哪一句承上?(生: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显然是启下,表明作者由侧重于写景转移到抒情这里也有一个领字,(生答“惜”)那么这一“惜”字领起到哪?是领起到下阕的结束吗?

 

生:不是到结束,是到“只识弯弓射大雕”

 

师:都历数了哪几个英雄豪杰?

 

生:两个唐宗宋祖、成吉思汗

 

师:她说列举了两个,唐宗宋祖、成吉思汗,对不对?再结合注释读一读,数一数

 

生:应该是五个,秦皇、汉武两个,唐宗、宋祖两个和成吉思汗

 

师:对,秦皇是指秦始皇,汉武是指汉武帝,唐宗是指唐太宗,宋祖是指宋太宗,还有成吉思汗这可都是一代名君呀,推动了历史的发展,那还惋惜什么呢?请思考一下

 

生:因为他们都过去了(生笑)

 

师:哦,你的意思是惋惜他们都过去了(生笑)

 

生:因为他们都已经成为历史了(生笑)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初三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初三上册语文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人教版 - 初三上册语文教案
》《《沁园春·雪》课堂教案实录3》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