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人教版初三上册语文教案《沁园春·雪》课堂教案实录3» 正文

《沁园春·雪》课堂教案实录3

[10-21 00:12:03]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初三上册语文教案   阅读:68980

概要: 师:哦,你的意思是他们都已经成为历史了,所以惋惜他们有点道理,但思考仅仅停留在这里还不够,再结合上下语境想一想 生:惋惜秦皇汉武文化治理方面做得不太够,唐宗、宋祖两个和成吉思汗只是在打仗方面做得好 师:仔细琢磨一下句式,看看“文采”和“风骚”是什么意思? 生:文采是文学和才华 师:是说他们不会写诗?(生:不是)老师说说自己的理解,“文采”和“风骚”在这里是指广义的文化,哲学思想、文化修养都在内,也就是说,虽然他们武功有余,但政治思想、文化方面不足他们虽然推动了历史的发展,但都是封建帝王统治,只是把美好江山、黎民百姓作为自己的猎获物那作者是不是把他们批得一无是处,一点好处都没有? 生:不是,从“一代天骄”可看出来,还是有肯定的意思 师:不错,还有补充吗? 生:从“略”和“稍”这些用词上也可以感觉到,只是说他们稍微差一点 师:对作者在评价他们的时候,惋惜之中带着肯定,议论中夹杂着抒情,分寸感掌握得很好在“略”和“稍”下面加上圆圈 师:好,我们接着往下看,“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俱往矣”是什么意思?(生:都已经过去了)“矣”是个语末助词,相当于我们现代汉语中的

《沁园春·雪》课堂教案实录3,标签:人教版初三上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师:哦,你的意思是他们都已经成为历史了,所以惋惜他们有点道理,但思考仅仅停留在这里还不够,再结合上下语境想一想

 

生:惋惜秦皇汉武文化治理方面做得不太够,唐宗、宋祖两个和成吉思汗只是在打仗方面做得好

 

师:仔细琢磨一下句式,看看“文采”和“风骚”是什么意思?

 

生:文采是文学和才华

 

师:是说他们不会写诗?(生:不是)老师说说自己的理解,“文采”和“风骚”在这里是指广义的文化,哲学思想、文化修养都在内,也就是说,虽然他们武功有余,但政治思想、文化方面不足他们虽然推动了历史的发展,但都是封建帝王统治,只是把美好江山、黎民百姓作为自己的猎获物那作者是不是把他们批得一无是处,一点好处都没有?

 

生:不是,从“一代天骄”可看出来,还是有肯定的意思

 

师:不错,还有补充吗?

 

生:从“略”和“稍”这些用词上也可以感觉到,只是说他们稍微差一点

 

师:对作者在评价他们的时候,惋惜之中带着肯定,议论中夹杂着抒情,分寸感掌握得很好在“略”和“稍”下面加上圆圈

 

师:好,我们接着往下看,“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俱往矣”是什么意思?(生:都已经过去了)“矣”是个语末助词,相当于我们现代汉语中的“了”,“已过去了”“数风流人物”中的“风流人物”是指的谁啊?

 

生:建功立业的人

 

生:“风流人物”是指的有作为的人

 

生:那些伟大的功臣

 

师:都有道理“风流人物”在明清小说当中也经常出现,它指的是“轻浮、放荡的花化公子”,(生笑)但本文中所指的“风流人物”是截然不同的“风流”就是“风之散水之流也”,“风流人物即喻指这种人所建立的丰功伟业引起的社会影响如“风之散,水之流”那样广泛深远结合本首词特定的语言环境,你认为“风流人物”是指的谁?

 

生:毛泽东

 

师:是哪位同学?别紧张我想问一问,赞同这位同学,认为是毛泽东的举手?实事求是(生左右张望,老师点数,约有六人)好,看课本下面的注释“风流人物”是指的谁?(生:人民大众)这后一种意见教材上有注释,有它的权威性,但刚才那位同学的说法有道理吗?

 

生:“风流人物”就是就是指那些建功立业的人,不是一般的大众

 

师:那人民大众没有建功立业吗?

 

生:建功立业小

 

师: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生笑)

 

生:我也觉得“风流人物”是指毛泽东,因为在这前面都列举了一些名君

 

师:老师说说自己的意见说“风流人物”是指人民大众,如果脱离这首词的语境,我非常赞成但结合本首词的语境及写作的时代背景来看,我更赞同“风流人物”就是指毛泽东本人这种意见前面我们说过,毛泽东写这首词的时间是 1936年,是他刚被确立了在党和红军中的领袖地位不久,正欲东渡黄河、大展宏图之际,一场大雪之后,毛泽东登高远眺,触景生情上阕描写的雪景壮阔宏大,气势非凡,黄河、群山,尽收眼底;下阕雄视千古,睥睨群雄,把自己与谁相比?对,把自己与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和成吉思汗相比啊,一种集圣贤与豪杰于一身,文治武功并举的宏伟抱负油然而生时值九年之后,也就是 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文人柳亚子曾向毛泽东索诗,毛泽东同志毫不犹豫地把这首词送给了他,后来登载在当时的《新民晚报》上,蒋介石读后,惊愕不已,很受震惊马上组织一伙文人,以“沁园春”为词牌来填词,想在气势上压倒毛泽东,但结果只能是自讨没趣,以失败而告终因为什么?因为毛泽东的思想代表着历史的潮流,挥洒出了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充分的自信自立,只有这样的领袖,这样的风流人物才能写出这震撼寰宇的风流篇章好,我们来看这后三句应该怎样来读?应该以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生:“俱往矣”应该以感叹、感慨的语气来读

 

师:好,语调应该是平缓的(师范读“俱往矣”)后两句应该怎样读?

 

生:高昂,自豪

 

师:哦,高昂的特别是重音,应该加在哪些词上?

 

生:“风流人物”,“今朝”

 

师:为了渲染一种气势,可以“今朝”的“今”后稍有一个小的停顿好,在课本上注出来我们一起来读一下(生齐读)你们感觉怎么样?(生:不好)为什么不好?对,语调应该陡然上升我给大家示范一下,大家注意听(师范读)我们再来试一遍,进入情境(生齐读)好,这一遍不错了

 

师:好,这首词我们就先学习到这里,下面给大家五分钟的时间,看谁先把这首词背过请同学们结合几个“领字”,再回味一下整首词的结构,这样是不是背得快一些(生自由背诵)看老师的手势,我们一起来背诵一遍(生齐背)好,我们再把最后三句背一遍(生齐背)一定要朗诵出它的气势再来一遍(生齐背)好,不错这节课就上到这里


上一页  [1] [2] [3] 


Tag:初三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初三上册语文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人教版 - 初三上册语文教案
》《《沁园春·雪》课堂教案实录3》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