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人教版初三上册语文教案《故乡》优质课教案16» 正文

《故乡》优质课教案16

[10-21 00:12:03]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初三上册语文教案   阅读:68771

概要:(学有所获,练习说话)达标检测:《配套练习册》1-5题板书设计: 故乡渐进故乡在故乡-离开故乡第二课时【学习要点】 1.能够根据人物语言、动作、外貌描写说说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2.感受课文通过人物形象的对比来突出中心思想的好处 课前检测:检测上节课所学知识:屏幕显示,学生做题,订正。【导入新课】 同学们,阅读一篇小说,就如同认识一个人一样,只有走进他的内心世界,你才能与他相知交流。上一节课我们理清了小说的线索和情节,对课文已比较熟悉,现在我们来走进其中的人物形象,了解一下他们各是怎样的人。【整体感知】1.小说中出现了哪些人物?你认为主人公是谁?为什么?人物:闰土、杨二嫂、母亲、水生、宏儿、“我”(对主人公的理解可能众说纷纭,预计会落在“我”和“闰土”上,让学生展开辩论)教师总结:判断小说主人公要看人物在小说中是否通过他来表现小说“主题思想”。这篇小说中闰土处在小说的中心地位,对表现小说的主题起决定作用,因此闰土就是本文的主要人物。而“我”只是本文的线索人物。2.分析闰土人物形象: (分角色朗读第12自然段—30自然段;

《故乡》优质课教案16,标签:人教版初三上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学有所获,练习说话)

达标检测:《配套练习册》1-5题

板书设计:                         

故乡

渐进故乡--------------------在故乡-----------------离开故乡

第二课时

【学习要点】

1.能够根据人物语言、动作、外貌描写说说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2.感受课文通过人物形象的对比来突出中心思想的好处

课前检测:检测上节课所学知识:屏幕显示,学生做题,订正。

【导入新课】

同学们,阅读一篇小说,就如同认识一个人一样,只有走进他的内心世界,你才能与他相知交流。上一节课我们理清了小说的线索和情节,对课文已比较熟悉,现在我们来走进其中的人物形象,了解一下他们各是怎样的人。

【整体感知】

1.小说中出现了哪些人物?你认为主人公是谁?为什么?

人物:闰土、杨二嫂、母亲、水生、宏儿、“我”

(对主人公的理解可能众说纷纭,预计会落在“我”和“闰土”上,让学生展开辩论)

教师总结:

判断小说主人公要看人物在小说中是否通过他来表现小说“主题思想”。这篇小说中闰土处在小说的中心地位,对表现小说的主题起决定作用,因此闰土就是本文的主要人物。而“我”只是本文的线索人物。

2.分析闰土人物形象:

(分角色朗读第12自然段—30自然段;第55自然段)

《故乡》写闰土着重的是前后对比的方法。作品从哪几方面进行对比?通过对比突出了什么?

学生讨论说说议议

明确:

(1)外貌对照:

少年闰土:"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淳朴天真、可亲可爱;

中年闰土:"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 身瑟索着","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受尽生活折磨,命运悲惨(经济生活的艰难和精神负担的沉重)。

(2)动作、对话对照:

少年闰土:雪地捕鸟,月夜刺碴,"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聪明勇敢、活泼开朗;

4个省略号(5处对话)说明闰土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说也说不完。

中年闰土:说话前的神态是"欢喜--凄凉--恭敬";他说了七句话,前六句用断断续续的话表达自己的心情和谦恭,最后一句还是用断断续续的话诉说自己的苦状;说话后的神态是"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迟疑麻木、痛苦难言。

9个省略号(5处对话)说明闰土心里有说不尽、道不明的苦处。

“迅哥儿”改称“老爷”,写出闰土不仅为饥寒所苦,而且深受封建等级观念思想的束缚。

“厚障壁”就是所谓“身份”、“地位”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精神隔阂。

(3)闰土对"我"、对生活的态度前后对照:

对我:

少年闰土:"只是不怕我","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情真意切,亲密无间;

中年闰土:恭敬地叫"老爷",要水生"给老爷磕头",认为少年时的"哥弟称呼"是"不懂事",不成"规矩"。——被封建礼教牢牢束缚。

对生活:

少年闰土:捕鸟、看瓜、刺碴、拾贝、观潮……——天真活泼、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希望。

中年闰土:拣了"一副香炉和烛台"。—— 将希望寄托于神灵。

【问题探究】

是什么原因使闰土从外表到精神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你能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来说明吗?

明确后小结:

残酷的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多子、饥荒、税、兵、匪、官、绅”,把一个活泼的小英雄折磨成凄惨的木偶人。

鲁迅在这个人物的前后对比中,不仅从经济上、政治上刻画了闰土的痛苦,而且十分深刻地从精神上揭示了闰土的痛苦。封建思想意识给他加上精神枷锁,尊卑观念愚弄淳朴的农民。见“我”时,强自按熄霎时间闪现出来的真挚友谊的火光;见面时一系列精神变化细致入微地刻画了尊卑观念给闰土心灵深处留下的创伤。对香炉和烛台细节的描写,进一步揭示内心世界,他虔诚地渴望神灵的赐福,摆脱贫困与苦难,这样描写,可清楚地看到:闰土对苦难根源有直觉,但不理解;希望改变现状,却又无可奈何;他憧憬未来,却寄希望于渺茫的神佛保佑。

在鲜明的对比中,揭示了闰土们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制度下,遭受经济上的剥削,政治上的压迫,精神上的摧残,也揭示了闰土们悲惨命运的深刻的社会原因是多子、饥荒、税、兵、匪、官、绅。是旧中国贫苦农民的典型。

3.分析杨二嫂人物形象(外貌、对话、动作描写):

(自由朗读39自然段—52自然段)

问题:(1)你能从文中哪些富有特征性的描写语言中说说杨二嫂是一个怎样的人吗?

(学生讨论说说、议议)

明确:小说对杨二嫂的描写,先闻其声,再见其人。

外貌描写——"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她的语言和动作表现了她尖嘴利舌,贪小便宜泼辣的小市民习性和日趋贫困的生活。

(2)试比较刻画杨二嫂与闰土的方法有何异同

(讨论说说议议)

明确:同  ①运用对比手法描写人物的前后变化

          ②通过外貌、语言、动作描写刻画人物

      异  闰土---回忆少年闰土----描写眼前闰土

          杨二嫂---先闻其声,后见其人(符合杨二嫂泼辣的性格)

(3)杨二嫂不是主人公却被刻画得入骨三分,这个人物对主人公的塑造及表现主题有何作用?

(讨论说说议议)

明确:杨二嫂是当时社会既被侮辱、被损害,而又深受私有观念支配的村镇小私有者形象的代表,她的形象塑造有两个意义:一是用她的自私刻薄来衬托闰土的纯朴善良;二是用她的变化来说明城镇小市民的贫困化,从另一侧面反映了农村经济的破败,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弊病。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初三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初三上册语文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人教版 - 初三上册语文教案
》《《故乡》优质课教案16》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