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人教版高五册语文教案《孔孟》教案及练习2» 正文

《孔孟》教案及练习2

[10-21 00:12:03]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高五册语文教案   阅读:68386

概要:【研究性学习】 资料参考: 1.子见南子,子路不悦,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孔子去见南子,子路不高兴,孔子对天发誓说:“如果我的行为不合礼,天厌弃我吧!天厌弃我吧!” 南子:卫灵公夫人,把持朝政,行为不正。 矢,通“誓”,发誓。 2.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这两句比喻当时天下没有清明的指望了,孔子说这话是感叹看不到太平盛世了,表示这一生不能有所作为了。 【同步达纲练习】 一、阅读下文,完成1~3题。 在儒家的传统中,孔孟总是形影相随,既有大成至圣,则有亚圣。既有《论语》,则有《孟子》。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他们的宗旨也始终相配合。《史记》说:“孟子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今人冯友兰,也把孔子比作苏格拉底,把孟子比作柏拉图。 但是我们仔细比较他们,却也发现很多不相同的地方。最明显的,《论语》中所叙述的孔子,有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不如孟子凡事紧张。所以大成至圣能够以“君子坦荡荡”的风格,避免“小人长戚戚”的态度去保持他的悠闲。孔子令门人言志,只有曾皙最得他的赞许。而曾皙所说的,大致等于我们今天的郊游和野餐,“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

《孔孟》教案及练习2,标签:人教版高五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研究性学习】 
资料参考: 
1.子见南子,子路不悦,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孔子去见南子,子路不高兴,孔子对天发誓说:“如果我的行为不合礼,天厌弃我吧!天厌弃我吧!” 
南子:卫灵公夫人,把持朝政,行为不正。 
矢,通“誓”,发誓。 
2.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这两句比喻当时天下没有清明的指望了,孔子说这话是感叹看不到太平盛世了,表示这一生不能有所作为了。 

  
【同步达纲练习】 
一、阅读下文,完成1~3题。 
在儒家的传统中,孔孟总是形影相随,既有大成至圣,则有亚圣。既有《论语》,则有《孟子》。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他们的宗旨也始终相配合。《史记》说:“孟子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今人冯友兰,也把孔子比作苏格拉底,把孟子比作柏拉图。 
但是我们仔细比较他们,却也发现很多不相同的地方。最明显的,《论语》中所叙述的孔子,有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不如孟子凡事紧张。所以大成至圣能够以“君子坦荡荡”的风格,避免“小人长戚戚”的态度去保持他的悠闲。孔子令门人言志,只有曾皙最得他的赞许。而曾皙所说的,大致等于我们今天的郊游和野餐,“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与这种态度截然相对的是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主张。孔子还说饭菜不做好,这样不吃那样不吃,衣服也要色彩裁剪都合式。孟子却毫不忌讳地提出“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而且“老羸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这样的话也经常出现在他的嘴中。 
1.“孔孟”的相似点有哪些? 


2.这两段文字表现了孔孟在什么方面不相同?两人的主张有什么特点? 


3.文中画线句子表现了什么? 


二、阅读下文,完成4~5题。 
为什么孔子和孟子之间会有这样一段距离?为什么春秋阶段与战国阶段会有这样巨大的差别?为什么中国会如此早熟——在纸张都未发明,文书尚用竹简木片传抄之际,即出现至圣亚圣,而且与孟子同一世纪即出现了秦始皇,且对此后的中国有决定性的影响? 
对于上述诸问题的背景,前人已经说过:是因为华北黄土地带,耕耘容易,农业既盛,人口增加,交通又便利,商业开始互通有无,社会之流动性大。加以铸铁技术出现于春秋战国之间,影响到农具和兵器等等。这些解答都有根据,但是没有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历史地理的特点。春秋战国间剧烈的变化,百家争鸣,最后又以暴力完成统一,在世界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现象。 
4.阅读此文,请总结三条形成的原因。 
①                                                                         
②                                                                         
③                                                                         
5.为什么春秋阶段与战国阶段会有这样的巨大差距? 


  
参考答案 
【同步达纲练习】 
一、1.有四点相似:①称谓;②主张与宗旨;③序与叙;④类比。 
2.生活态度上不同。孔子主张轻松愉快、悠闲;孟子主张忧以天下,紧张而忧虑。 
3.表现了对贫富不均的忧虑。 
二、4.①经济发展;②历史地理特点;③百家争鸣兴起。 
5.一是铸铁技术;二是百家争鸣。


上一页  [1] [2] 


Tag:高五册语文教案人教版高五册语文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人教版 - 高五册语文教案
》《《孔孟》教案及练习2》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