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人教版高五册语文教案《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教案4» 正文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教案4

[10-21 00:12:03]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高五册语文教案   阅读:68168

概要:第5段论述话本小说的兴起以及话本与小说的不同风格。话本“是植根于讲给人听的说书艺术的”,“以描绘精彩动人的情节场面和塑造生动活跃的人物性格见长”;话本小说和演义小说则是经过文人加工进行再创作,而专供人阅读的小说。第6段论述明清时期文人独立创作的小说。以其代表作《金瓶梅》为例,论述其写平凡人和生活在文学发展史上的开创意义。《红楼梦》就是沿着《金瓶梅》开辟的现实主义道路,而“走到一个辉煌的顶点”。以上6个自然段,从小说的起源、雏形,写到成熟、中落,再发展而达到高峰,评述了我国古代小说发展的脉络及特点,简洁明了,线索清晰。这一部分的表达方式主要是述中有评。第7段用“大致就是如此”作一简单小结,以过渡到第二部分。第8—16为第二部分,分述4条规律。第8段承上启下,作为过渡。第9—11段论述小说来自民间,是人民群众思想、愿望以及生活实际的反映。第12—13段论述史传文学对中国古典小说的影响。第14—15段论述中国为群众长期热爱的小说创作多是立足于现实,不脱离现实的。第16段论述中国小说受封建统治文化的摧残,发展极为艰难。这一段写得言简意丰,戛然而止。上述4条规律的论述,有主有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教案4,标签:人教版高五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第5段论述话本小说的兴起以及话本与小说的不同风格。话本“是植根于讲给人听的说书艺术的”,“以描绘精彩动人的情节场面和塑造生动活跃的人物性格见长”;话本小说和演义小说则是经过文人加工进行再创作,而专供人阅读的小说。
第6段论述明清时期文人独立创作的小说。以其代表作《金瓶梅》为例,论述其写平凡人和生活在文学发展史上的开创意义。《红楼梦》就是沿着《金瓶梅》开辟的现实主义道路,而“走到一个辉煌的顶点”。
以上6个自然段,从小说的起源、雏形,写到成熟、中落,再发展而达到高峰,评述了我国古代小说发展的脉络及特点,简洁明了,线索清晰。这一部分的表达方式主要是述中有评。第7段用“大致就是如此”作一简单小结,以过渡到第二部分。
第8—16为第二部分,分述4条规律。第8段承上启下,作为过渡。
第9—11段论述小说来自民间,是人民群众思想、愿望以及生活实际的反映。第12—13段论述史传文学对中国古典小说的影响。
第14—15段论述中国为群众长期热爱的小说创作多是立足于现实,不脱离现实的。
第16段论述中国小说受封建统治文化的摧残,发展极为艰难。这一段写得言简意丰,戛然而止。
上述4条规律的论述,有主有次,有详有略,先评后述,以论带叙。一条规律就是一个分论点,每个分论点都论述得有理有据,条理分明。
四、字斟句酌,分寸恰当
与写评论一部文学作品相比,对文学现象的评论是一种更高级、更复杂的批评活动。因为文学现象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本文评论的对象是我国古代小说,从上古神话到清末名著,上下数千年;范围包括“笔记”、传奇、话本、演义、“拟话本”、章回体等多种小说样式,具体作品更是浩如烟海,何止万千。要评论恰当是很难的。作者凭借深厚的语言修养,精练而恰当地表述了自己从长期研究中获得的真知灼见。其语言的特色主要表现为:1准确周严。如第1段说神话与传说“两者之间的界限很难确切划分”。这句话强调两者的“同”,同到难以分辨。但两者毕竟有“异”,神话是“把神人化”,传说是“把人神化”。
作者用“很难”和“确切”对“划分”严加限制,就不致造成自相矛盾。
又如第14段说“中国为群众长期热爱的小说创作多是立足于现实,不脱离现实,否则就没有生命力。”有了“为群众长期热爱”这个限制性短语,就把论述范围缩小到少数优秀小说,而把多数小说排除在外。在“立足于现实”之前又加“多是”一词,使这一论述更为严密,无懈可击。
再如第15段论述《西游记》中的描写,两次用“不是没有现实根据的”这种双重否定的句式来减轻语气,就比直说“有现实根据”显得分寸恰当,留有余地。
简洁明了。评论语言多用判断句,为求严密,句式往往较长。作者却常用短句就准确表述了自己的看法。如:
神话是把神人化,传说是把人神化。
“志”是记录的意思,而不是创作。
唐代小说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想像虚构与讲求文采,这就同过去的作品有所区分。
传奇小说发展到宋代就衰落了。
这一类代表作是《金瓶梅》,它在小说发展史上开辟了一条新路。
史传文学不是源,而是流。
正是作者立足于现实的创作精神,才使作品有了旺盛的生命力。
这些话都说得语气肯定,简洁明了。正因如此,才使这篇评论有如此巨大的容量。
教学这篇课文,一要把握单元教学的要求。因为这是初高中全套语文教材中唯一的文学评论单元。既应以本单元的基础知识《文学评论的特点》作为学习的向导,又要发挥本课在单元教学中特有的作用,重点学习如何阅读从宏观上评论文学现象的文章,以培养学生阅读这类文学评论的兴趣。二可从温故中知新。初中第一册的《〈咏柳〉赏析》,是一篇诗评,也是先按顺序逐句赏析诗的语言,再评析诗的三点艺术特色,呈纵横交织的结构。稍作回顾,可为本课的学习作点铺垫。三是运用比较阅读来加深理解。高中第四册第五单元“基础知识”《中国古代小说的特点》,与本课有同有异。《特点》是说明文,介绍的是大家公认的常识;本课是文学评论,着重阐述作者的观点。两篇文章第一部分都是谈小说发展源流,但详略不同。《特点》第二部分介绍我国古代小说的一般特点,而本课第二部分论述发展中的规律。通过比较,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四是开拓视野,读写结合。可组织一次小说评论或文学评论报告会,或出一期文学评论手抄报,以课外阅读活动来丰富课堂教学。


上一页  [1] [2] 


Tag:高五册语文教案人教版高五册语文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人教版 - 高五册语文教案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教案4》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