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北师大版初一上册语文教案《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教案教学设计6» 正文

《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教案教学设计6

[02-27 00:26:52]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初一上册语文教案   阅读:68126

概要:课 题:《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课 型:比较探究课授课时间:2013.10.24作 者:司文海电话:13969479369单 位:滕州市龙阳中学北师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 (1课时)课前预习:1.朗读课文,解决阅读中遇到的生字词。2. 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作品。3. 完成课前准备的习题。相关课程标准: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2.“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3.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一波三折意外迭生的故事情节;2.捕捉文中的细节,思考细节的内涵。 3.注意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文章幽默的语言风格,感受幽默背后的深情。评价任务:1.能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故事情节,能复述课文。2.再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母亲形象。3.体会

《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教案教学设计6,标签:北师大版初一上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课 题:《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

课 型:比较探究课

授课时间:2013.10.24

作 者:司文海

电话:13969479369

单 位:滕州市龙阳中学

北师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 (1课时)

课前预习:

1.朗读课文,解决阅读中遇到的生字词。

2. 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作品。

3. 完成课前准备的习题。

相关课程标准:

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3.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一波三折意外迭生的故事情节;

2.捕捉文中的细节,思考细节的内涵。                                                     

3.注意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文章幽默的语言风格,感受幽默背后的深情。 

评价任务:

1.能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故事情节,能复述课文。

2.再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母亲形象。

3.体会文章幽默的语言风格,感受幽默背后的深情。

教学过程:

课前热身

1、本文作者是 (       ),(     )国 家,(     ) 家。

2、母亲节是每年的(        )天,代表花儿是 (         )。

3、给加粗字注音:

        点(   )游(    )席 (     )

4、 解释: 想入非非:

5、 分组复述故事情节。

一、导入新课

     你了解西方哪些节日?比如说:圣诞节、愚人节、母亲节等,你知道母亲节的由来吗?你们是怎样替妈妈过母亲节的?  

      交流各自是怎样为妈妈过母亲节的。引起学生的回忆,调动学生的情感积累,作好感情上的铺垫。 

二、自主学习(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理清故事内容思路:

 故事的起因:

       经过:我们最初打算是在(家里 )过母亲节,帮助母亲打扫整理装饰房间,

我们突然改变计划 ( 让母亲到乡下兜游 ),母亲准备便餐收拾行李; 出现意外(汽车太小,必须有一个人留在家里) ,我们都有理由出去,母亲( 留了下来 ) ;我们尽兴游玩归来,享受丰盛晚餐;

       结果:我们(  吃得很高兴 ) ,母亲(  很累却很快乐 )

2、学生按以上思路复述课文内容。



三、合作学习(再读课文,感受对比)

再读课文,了解文章整体内容,理解运用对比手法的作用:  

1、作者一家是怎样过母亲节的?为了庆祝母亲节,父亲和孩子们为母亲做了些什么?母亲为“我们”做了些什么?

    起先是大家请假回来,用鲜花和格言装饰房间,女孩子隆重地购买了新帽子,男孩子隆重购买了新领带;后来为了让母亲开心的一切举措一个又一个被否决。

2、作者这样的写法和文章的题目、主题相符合么?为什么?  

1)、同组的找两位位同学分别作一个数量的统计:为了庆祝母亲节,父亲、孩子们为母亲做了些什么事,母亲为“我们”做了些什么事。  

2)、交流统计结果,说说看了统计结果之后有什么感受。  

3、思考:文章的题目是《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但是统计的结果却令人诧异,这样的写法和文章的主题相符合么?为什么?  

4、课堂交流。  

通过直观的数量统计,在强烈的对比中促使学生发现矛盾,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表现主题的?

通篇没有一句直接写母爱的无私,但是,我们却深深感到了母亲的无私。通篇没有一句话写到做丈夫的和做子女的自私,但是,全篇无处不在显示丈夫和子女的自私。文中所呈现的都是为了母亲,而实际上,恰恰是丈夫和孩子为了自己。

 、探究学习(研读课文,品味细节)

学生仔细研读课文,教师点拨思考: 

   1、“我们”一家的出发点是为了给母亲庆祝母亲节,但是,最后,母亲却独自留在家里操持家务,等待一家人郊游归来,事实上又回到了起点。梳理“我们”一家过母亲节的细节,说说你感受到什么?  

 (1)、学生仔细阅读文章,圈划出“我们”一家过母亲节的细节。  

 (2)、小组交流,说说各自的感受。      

   2、文章的结尾写到“一切收拾完毕,已经很晚了。睡觉之前我们全都去吻过母亲;她说,这是她有生以来过得最最快活的一天。我觉得她眼里含着泪水。”这里母亲的泪水中有哪些心绪和情感?请想象母亲当时的心理活动是怎样的?  

[1] [2]  下一页


Tag:初一上册语文教案北师大版初一上册语文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北师大版 - 初一上册语文教案
》《《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教案教学设计6》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