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三春中学初二语文组集体备课 执笔人:赵修玉【学习目的】1、 朗读课文,疏通文言课文。2、 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3、 培养学生自强精神和正义感。【自学重点】疏通课文的基础上理解人物性格特点。【自学难点】通过人物对话理解人物性格特点。【自学过程】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古往今来,在国家和民族在遭受外敌入侵、面临危机的时候总是有许多仁人志士挺身而出、保家卫国,他们位卑未敢忘忧国。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对国家的热爱。小国之臣唐雎,面对强秦的寻衅威胁,奉命危难之间,同秦王展开了面对面的针锋相对的斗争,最终折服秦王,不辱使命,保全了国家的领土。这需要何等的气魄胆识和智慧!这里的唐雎,是《战国策》里塑造的又一个游侠勇士的形象。【自主学习部分】1、 积累词语分组找出并交流易读错的字、通假字、古今易义字。易读错的字:且( ) 怫( ) 跣( ) 抢 ( )傀( ) 缟( ) 挠( )通假字:错—— 直—— 仓——古今
《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2,标签:北师大版初二下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
三春中学初二语文组集体备课 执笔人:赵修玉
【学习目的】
1、 朗读课文,疏通文言课文。
2、 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
3、 培养学生自强精神和正义感。
【自学重点】
疏通课文的基础上理解人物性格特点。
【自学难点】
通过人物对话理解人物性格特点。
【自学过程】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古往今来,在国家和民族在遭受外敌入侵、面临危机的时候总是有许多仁人志士挺身而出、保家卫国,他们位卑未敢忘忧国。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对国家的热爱。小国之臣唐雎,面对强秦的寻衅威胁,奉命危难之间,同秦王展开了面对面的针锋相对的斗争,最终折服秦王,不辱使命,保全了国家的领土。这需要何等的气魄胆识和智慧!这里的唐雎,是《战国策》里塑造的又一个游侠勇士的形象。
【自主学习部分】
1、 积累词语
分组找出并交流易读错的字、通假字、古今易义字。
易读错的字:
且( ) 怫( ) 跣( ) 抢 ( )傀( ) 缟( ) 挠( )
通假字:
错—— 直—— 仓——
古今易义字:
虽 是 谢
2、 范读课文,学生勾画出人物对白。
3、 分组结合注释翻译课文,各组派一名代表译课文。小组长补充、强调重点词语。
4、 分析人物性格。
A、 分角色朗读人物对白。
B、 请学生说说你认为唐雎是个怎样的人?你认为秦王是个怎样的人?为什么?
C、 学生小组内一起理清写作思路,归纳人物性格特征。
学生代表(板书)
秦王:使人谓——不悦 怫然怒 色挠——长跪而谢
人物表现:
唐雎:临危出使——沉着应对 针锋相对——挺剑而起
人物性格: 秦王: 骄蛮欺诈 盛气凌人 外强中干 色厉内荏
唐雎:不畏强暴 从容镇定 敢于斗争 忠于使命
5、 归纳写作特色:
A、 通过对话,展现矛盾,突出人物性格;
B、 多种形式的对比;
C、 用衬托来刻画人物;
D、 语言简练准确。
学生进行课堂小结:
本文记叙的是强国与弱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的情况。文章用对话塑造了唐雎的形象,表现了他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和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布衣精神。
课后延伸:
1、 你还了解中国历史上哪些“布衣之士”?说说他们的名言、事例。
2、 当今中国在世界之林仍算不上强国,我们在外交上又应当怎样做呢?
【共同学习部分】
一、 作者作品背景介绍:
作家作品:刘向(约前77~前6)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今江苏沛县)人。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本文选自《战国策?魏策》。《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时事的记录整理编辑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共三十三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
背景资料: 公元前230年和前225年,靠近秦国的韩国、魏国相继被秦国所灭,其余山东六国中的赵、燕、齐、楚,在连年不断的战争中,早已被秦国日削月割,奄奄待毙了,又过了几年,秦就统一了天下。安陵国是魏国的附庸小国。安陵在它的宗主国魏国灭亡之后,一度还保持着独立的地位。秦国想用诈骗手段吞并安陵,于是
二、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学生在疑难字词上注音,交流:
可能出现的字词:弗fú 雎jū 怫fú 跣xi?n
抢qiāng 傀guī 祲jìn 缟g?o 挠náo 谕yù
上一篇:《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案2
最新更新
推荐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