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北师大版初三下册语文教案《鱼我所欲也》导学案2» 正文

《鱼我所欲也》导学案2

[10-21 00:05:30]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初三下册语文教案   阅读:68685

概要:三、合作探究。1、文中所指的比生命更可贵的东西是指什么?比死亡更可怕的东西是指什么? 2、作者认为人的本心是什么? 2、 本文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具体说明。3、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是心”指什么? 5、我国历史上,许多人把文中的观点作为自己做人的准则,作为自己最高道德标准来追 求。请根据你所掌握的有关知识,举一个能用本文观点来赞美的例子。(40字内)6、本文观点广为后人所赞同,请写出与本文观点一致的两句诗。7、本文主要阐述了“舍生取义”的道理。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你怎样理解这个“义”字?8、这篇文章的语言有什么特点?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请具体分析。 板书设计:(中考链接)2008年河南省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6—19题。(共10分)(一)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节选自《鱼我所欲也》)(二)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①以为养②。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

《鱼我所欲也》导学案2,标签:北师大版初三下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三、合作探究。

1、文中所指的比生命更可贵的东西是指什么?比死亡更可怕的东西是指什么?

 

2、作者认为人的本心是什么?

 

2、  本文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具体说明。

3、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是心”指什么?

 

5、我国历史上,许多人把文中的观点作为自己做人的准则,作为自己最高道德标准来追

   求。请根据你所掌握的有关知识,举一个能用本文观点来赞美的例子。(40字内)

6、本文观点广为后人所赞同,请写出与本文观点一致的两句诗。

7、本文主要阐述了“舍生取义”的道理。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你怎样理解这个“义”字?

8、这篇文章的语言有什么特点?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请具体分析。

 

板书设计:

(中考链接)

2008年河南省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6—19题。(共10分)

(一)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二)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①以为养②。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以行③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④也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

(节选自《吕氏春秋》)

注:①廪丘:地名。②养:供养之地。③未之行:没有采纳我的主张。④丘:孔子,名丘。

16.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万钟于我何加焉  何加: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4分)

(1)是亦不可以已乎?

 

(2)此之谓失其本心。

 

18.文段(一)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19.孔子为什么不肯接受景公赐给他的供养之地呢?请用文段(一)中的语句回答。(2分)

(2004·呼和浩特)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B.呼尔而与之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公与之乘

   C.所欲有甚于生者 D.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译文:

   ②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译文:

   3.在这篇文章中,孟子提出了什么观点?这一观点是怎样提出的?

   答:

   4.古今中外有许多舍生取义的英雄人物,试举出两位,并用一句话概括其事迹。

   答:


上一页  [1] [2] 


Tag:初三下册语文教案北师大版初三下册语文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北师大版 - 初三下册语文教案
》《《鱼我所欲也》导学案2》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