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苏教版初三下册语文教案《鱼我所欲也》复习教案12» 正文

《鱼我所欲也》复习教案12

[10-21 00:22:33]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初三下册语文教案   阅读:68305

概要: 鱼我所欲也――孟子 复习目标:1、掌握常见的实虚词。 2、熟悉通假字、特殊的词的用法‘ 3、熟悉翻译。 4、熟悉文章的结构、论证方法。复习重点、难点: 1、掌握文中的观点-舍生取义。 2、围绕中心论点采用的论证方法。复习步骤:一、5分钟背诵可文。二、3分钟熟悉注释。三、5分钟熟悉翻译四、5分钟检查一)、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二者不可得兼 同时得到 2、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祸患,灾难。辟:通“避”,躲避。 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假如 4、贤者能勿丧耳 不丢掉 5、蹴尔而与之 用脚踢 6、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 通“辨”,辨别。 7、万钟于我何加焉 有什么益处 8、妻妾之奉 侍奉 9、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通“德”,感激。与:通“欤”,语气词。 10、乡为身死而不受 通“向”,从前。 11、是亦不可以已乎 停止,放弃。 12、此之谓失其本心 本性,天性 二)、翻译下列句子 1、舍生而取义者也 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

《鱼我所欲也》复习教案12,标签:苏教版初三下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鱼我所欲也――孟子

  复习目标:1、掌握常见的实虚词。

          2、熟悉通假字、特殊的词的用法‘

          3、熟悉翻译。

          4、熟悉文章的结构、论证方法。

复习重点、难点:

          1、掌握文中的观点-----舍生取义。

          2、围绕中心论点采用的论证方法。

复习步骤:

一、5分钟背诵可文。

二、3分钟熟悉注释。

三、5分钟熟悉翻译

四、5分钟检查

一)、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二者不可得兼 同时得到
   2、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祸患,灾难。辟:通“避”,躲避。
   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假如
   4、贤者能勿丧耳 不丢掉
   5、蹴尔而与之 用脚踢
   6、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 通“辨”,辨别。
   7、万钟于我何加焉 有什么益处
   8、妻妾之奉 侍奉
   9、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通“德”,感激。与:通“欤”,语气词。
   10、乡为身死而不受 通“向”,从前。
   11、是亦不可以已乎 停止,放弃。
   12、此之谓失其本心 本性,天性
   二)、翻译下列句子
   1、舍生而取义者也 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3、呼尔而与之 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
   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
   5、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从前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在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
   6、此之谓失其本心 这就叫做丧失了人的本性。

五、熟悉课文内容(15分钟)

一)、明确中心内容:(5)

二)、掌握课文的论证方法及结构(5)

 三)、检查有关问题。(5)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以什么方式引出论点? 舍生而取义
   比喻
   2、“鱼”与“熊掌”分别比喻什么? “鱼”比喻“生”,“熊掌”比喻“义”。
   3、本文主要赞扬了什么?批判了什么? 赞扬了“舍生取义”,批判了“见利忘义”。
   3、为什么行道之人、乞人不接受施舍? 因为这是侮辱性的施舍,受之有损人格。
   4、写出一两个你所知道的舍生取义的历史人物以及他的名言。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六、12分钟复习有关已经做的中考题 



Tag:初三下册语文教案苏教版初三下册语文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苏教版 - 初三下册语文教案
》《《鱼我所欲也》复习教案12》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