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2、《春江花月夜》,题目共五个字,代表五种事物。你认为作者重点写的是哪一个字?为什么?《春江花月夜》,题目共五个字,代表五种事物。全诗便扣紧这五个字来写,但又有重点,这就是“月”。春、江、花、夜,都围绕着月作陪衬。诗从月生开始,继而写月下的江流,月下的芳甸,月下的花林,月下的沙汀,然后就月下的思妇反复抒写,最后以月落收结。有主有从,主从巧妙地配合着,构成完整的诗歌形象,形成美妙的艺术境界。3、下面两句诗中,在流传的不同版本中出现了不同的用字,请结合你对诗中的情境和意象的理解,为它们选择最为妥帖的字,并说说理由。 (1)“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这句中的“只”字,有些版本作“望”,你觉得作“只”好还是作“望”好? (2)“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句中的“待”字,有些版本作“照”,你觉得作“待”好还是作“照”好?(1)“只”字写出了月圆而缺;月缺而圆,年年相望,只是如此,从来没有两样的明月,人哪里比得上明月之长在永恒的情景,而且与“无”字相对。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丰富多彩的人生却是“代代无穷已”的,这样也就与“年年只相似”的明月一样获得
《春江花月夜》教案+练习11(苏教版高二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标签:唐诗宋词大全,http://www.88haoxue.com2、《春江花月夜》,题目共五个字,代表五种事物。你认为作者重点写的是哪一个字?为什么?
《春江花月夜》,题目共五个字,代表五种事物。全诗便扣紧这五个字来写,但又有重点,这就是“月”。春、江、花、夜,都围绕着月作陪衬。诗从月生开始,继而写月下的江流,月下的芳甸,月下的花林,月下的沙汀,然后就月下的思妇反复抒写,最后以月落收结。有主有从,主从巧妙地配合着,构成完整的诗歌形象,形成美妙的艺术境界。
3、下面两句诗中,在流传的不同版本中出现了不同的用字,请结合你对诗中的情境和意象的理解,为它们选择最为妥帖的字,并说说理由。
(1)“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这句中的“只”字,有些版本作“望”,你觉得作“只”好还是作“望”好?
(2)“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句中的“待”字,有些版本作“照”,你觉得作“待”好还是作“照”好?
(1)“只”字写出了月圆而缺;月缺而圆,年年相望,只是如此,从来没有两样的明月,人哪里比得上明月之长在永恒的情景,而且与“无”字相对。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丰富多彩的人生却是“代代无穷已”的,这样也就与“年年只相似”的明月一样获得了永恒。“望”字虽然也写出了江月互望的动作神态,也包孕了望月之人的怅惘之情;但从前后对应、简洁来说,还是选“只”好。
(2)“待”字表现出了明月徘徊,像是在等待什么人似的,但又永远不能如愿的情境;而“照”字只表现出了月光照人的情景,缺乏“待”字的悠远和怅惘的意境。
4、诵读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结合张若虚、刘希夷的诗和你对宇宙人生的思考,找出此诗中与《春江花月夜》抒情方式相似的句子。
代悲白头翁
【唐】刘希夷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好颜色①,坐见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②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③全盛红颜子④,应怜半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伊⑤昔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禄⑥池台开锦绣,将军⑦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无相识⑧,三春⑨行乐在谁边?
宛转蛾眉⑩能几时?须臾⑩鹤发乱如丝。
但⑩看古来歌舞地,惟有黄昏鸟雀悲。
【注】①[颜色]指容貌。②[摧]被砍伐。③[寄言]传话。这里是奉劝的意思。④[红颜子]指年轻人。 ⑤[伊]他,他们。⑥[光禄]古代官职名,职掌宿卫侍从。⑦[将军]指东汉大将军梁冀。据《后汉书•梁冀传》载,梁大兴土木,建造府宅,“图以云气仙灵”。⑧[相识]指友人。⑨[三春]指初春、仲春、季春,即春季的三个月。⑩[宛转蛾眉]指女子描画的线条弯曲的眉毛,代指美女容貌。⑩[须臾]顷刻之间。⑩[但]只要。
(如:“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与“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与“今年落花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情感寂寥的兴叹,人世沧桑的感慨。)
5、《春江花月夜》中用词精彩的地方很多,试举例说明。
(比如第二句“海上明月共潮生”,告诉我们那一轮明月乃是伴随着海潮一同生长的。诗人在这里不用升起的“升”字,而用生长的“生”字,一字之别,另有一番意味。明月共潮升,不过是平时习见的景色,比较平淡。“明月共潮生”,就渗入诗人主观的想像,仿佛明月和潮水都具有生命,她们像一对姊妹,共同生长,共同嬉戏。这个“生”字使整个诗句变活了。)
6、古人在诗歌中常常喜欢用“月”和“江水”的意象来表情大意,试找出几句,并分析这两种意象含盖的情素。
(1)明月: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唐李白)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唐王昌龄)
“明月何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宋苏轼)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唐刘禹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唐.张九龄)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
意象含盖的情素:思念,怀想,寂寞,冷落,凄美。
(2)江水: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李之仪的《卜算子》)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南宋辛弃疾《南乡子》)
“离恨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意象含盖的情素:人生短暂,自然永恒,绵延思念,愁情。
(3)落花
“欲向相思处,花开花落时。”(唐·薛涛《春望词》四首之一)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宋·晏殊《浣溪纱》)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宋·晏几道《临江仙》)
“春恨秋愁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清·《红楼梦》)
“流水落花春去也”(李煜《浪淘沙》)
意象含盖的情素:综观中国诗歌史,写花开的少,写花落的多。飘零的落花中,弥漫着春光不再、青春不再、美人迟暮的感慨与恐惧。缤纷的落花是中国古典诗歌伤春主题的核心意象。以落花为媒介,用优美流畅的语言表表达对年光流转、红颜易老、生命无常的感叹,几乎涵盖了后世落花意象的所有意义。
三、课堂小结:
自古以来,春、江、花、月、夜就与诗歌结下了解不开的意象情愿,伴随着人类的脚步,关注着苍生的冷暖,千百年来一直成为文人墨客笔下所吟咏的对象,在此之中倾注了他们的爱恨情愁,寄托了他们的悲欢离合,展示了他们的人生坎坷。
分类导航
最新更新
推荐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