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唐诗宋词《兵车行》教学设计15» 正文

《兵车行》教学设计15

[02-27 11:04:19]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唐诗宋词   阅读:68441

概要:《兵车行》教学设计枣庄八中南校高二语文组 王慧 第十五周课 题 兵车行课 型 诗歌鉴赏新授课课 时两课时 教 具 多媒体教学目标知识点1.了解歌行体的特点。2.理解叙事、抒情、描写相结合的艺术特色。能力点1.理解诗人对战争的控诉和对百姓疾苦同情的情感。2.背诵全诗。 教育点1.真正理解战争与和平2.关注民生,了解百姓疾苦,以天下为己任。重难点1.理解诗人对战争的控诉和对百姓疾苦同情的情感。2.背诵全诗。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文本研习与对话)一、激趣导入,检查预习(PPT)齐读“课前小积累”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2、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4、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5、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6、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7、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9、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师:知道这是谁的诗句吗?生(齐):杜甫。师:一代“诗圣”杜甫以他忧国忧民的悲悯情怀,在文坛上奠定了他的不朽地位。而他的诗歌也因真实反映了唐朝由

《兵车行》教学设计15,标签:唐诗宋词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兵车行》教学设计

枣庄八中南校高二语文组   王慧   第十五周

课  题

  兵车行

课  型

诗歌鉴赏新授课

课  时

两课时

 教  具

 多媒体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了解歌行体的特点。

2.理解叙事、抒情、描写相结合的艺术特色。

能力点

1.理解诗人对战争的控诉和对百姓疾苦同情的情感。

2.背诵全诗。

教育点

1.真正理解战争与和平

2.关注民生,了解百姓疾苦,以天下为己任。

重难点

1.理解诗人对战争的控诉和对百姓疾苦同情的情感。

2.背诵全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文本研习与对话)

一、激趣导入,检查预习

(PPT)

齐读“课前小积累”

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2、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5、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6、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

7、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9、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师:知道这是谁的诗句吗?

生(齐):杜甫。

师:一代“诗圣”杜甫以他忧国忧民的悲悯情怀,在文坛上奠定了他的不朽地位。而他的诗歌也因真实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而被誉为“诗史”。韩愈曾这样评价:“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PPT)

杜甫(712~770) 是我国____代_______诗人。字______。由于他在长安时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称________,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又称他为杜少陵、_________。

师:杜甫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大诗人,四千年文化中最庄严、最瑰丽、最承久的一道光彩。“诗史数千言,一腔君国河山泪。草堂三五里,沉郁顿挫野老心。”“河山日月本平平,一触此老奇趣生。”杜甫是一位穷于一时,达于千秋的伟大诗人。诗雄百代,光焰万丈,有如长江大河,万古长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篇千古名篇《兵车行》(板书)。

简介时代背景(多媒体播放“唐之韵”截取的视频): 据《资治通鉴》记载“天宝十载四月,剑南节度史鲜于仲通讨南诏,大败于泸南。时仲通将兵八万,……军大败,士卒死者六万人,仲通仅以身免。杨国忠掩其败状,仍叙其战功。……制大募两京及河南北兵以击南诏。人闻云南多瘴疠,未战,士卒死者十八九,莫肯应募。杨国忠遣御史分道捕人,连枷送诣军所。……于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者震野。”杜甫诗歌再现了这一社会现实。

师:“行”是乐府歌曲的一种体裁。杜甫的《兵车行》没有沿用古题,而是缘事而发,即事名篇,自创新题,运用乐府民歌形式,深刻地反映了人民的苦难生活。

二、  目标导航,自主阅读

   (PPT展示学习目标)

一、初读——正其音

   找生试读全文,其余学生边听边勾画读错的字或易读错需重点掌握的字词。生交流纠错。

(齐读)正音:辚辚( ) 萧(    )    (    )云霄   点(    )     (     )边    荆(     )    (      )亩  声啾(      )

二、再读——懂其文

借助注释,理解全诗的内容。

提示自读要求:不动笔墨不读书,将有触动的句子圈点勾画出来,并将自己的感悟记录在书本的空白处。

三、研读——明其意。

1、这首古体诗,主要叙述了一件怎样的事情?

要求:要抓住这件事的几大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前因,后果。

    明确:唐玄宗天宝年间,唐王朝穷兵黩武。为了和吐蕃继续作战,在长安一带大肆征兵,造成老百姓生离死别的惨痛后果。

 2、诗歌展现出哪些触目惊心的画面?我们犹如听到哪些扣人心弦的诉说?这样写有怎样的效果?

    明确:看到的画面有咸阳桥头悲惨送别图、田亩荒芜健妇犁耕图、青海头上苍苍的白骨。似乎可以听到“行人”的怨言、冤鬼的哭诉。悲惨的场面,是诗人亲眼所见;悲切的言辞,又是诗人亲耳所闻,增强了诗歌的真实感。

3、造成这一切苦难的根源又是什么?

明确:“点行频”(诗眼)是频繁征兵的意思。

三、合作学习,交流探究   对话文本,学会审美

 1、作者围绕“点行频”写了哪些内容?

    明确:“点行”出征的场面,惨别的场面,“点行”的频繁,“点行频”的原因,“点行频”的灾害性结果。

  2.教师与学生对话:

    作者在描写出征场面和惨别场面时,用了一些很富有表现力的词语。你认为这些诗句应如何读?请说说理由。

生1:“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剑各在腰,”这不是出征的威武之师,而是无可奈何的悲怨之行。本马行人虽然众多,但叠用两个批声之词,“辚辚”、“萧萧”渲染出一种悲凉之意。

生2: 一个普通“走”字写出众多“行人”被抓,急促出征,更写出了爹娘妻儿奔走相送,依依不舍的情景,不忍亲人离去,惟恐一去成永别的心情。同时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出当时朝廷征召的紧急。

[1] [2] [3] [4]  下一页


Tag:唐诗宋词唐诗宋词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唐诗宋词
》《《兵车行》教学设计15》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