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教学内容:《仁义礼智》教学目标:1.研读课文,诵读名句,积累文言知识。2.通过学习孔孟的言行,了解他们的为人与境界,理解人的价值,掌握“仁”的内容,明确君子之道。重点难点:1.如何理解“仁”的内涵,君子的含义2.仁义礼智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的现实意义。教学方法:读析、质疑、讨论、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欲仁,斯仁至矣”,请问“仁”有怎样的三个境界?回答后教师明确。一是仁者爱人,主要是人与人的关系,怎样去做人;二是推己及人,推亲及众;三是在生死关头,“无求生以害人,有杀生以成仁”,不惜牺牲生命以保全“仁”。今天我们学习:“仁者爱人”板块的《仁义礼智》。二、整体感知教师点拨,学生概括。明确:第10则,说明“仁者、智者 ”与“仁”的关系。第11则,说明“仁者 ”与“智者”的不同特征。第12则,成为君子的途径和方法。第13则,论述怎样处理仁和智的辨证关系。第14则,论述了勇和义的辨证关系。第15则,指出仁和义是人们行为的准绳。第16则,表明仁义礼智之心能使人愉悦。第17是,揭示君子和小人的区别。三、文本研读www.88haoxue.com-免费资
《仁义礼智》教案教学设计4(苏教版选修之《论语孟子选读》),标签:《论语》《孟子》选读大全,http://www.88haoxue.com教学内容:《仁义礼智》
教学目标:
1.研读课文,诵读名句,积累文言知识。
2.通过学习孔孟的言行,了解他们的为人与境界,理解人的价值,掌握“仁”的内容,明确君子之道。
重点难点:
1.如何理解“仁”的内涵,君子的含义
2.仁义礼智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的现实意义。
教学方法:读析、质疑、讨论、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欲仁,斯仁至矣”,请问“仁”有怎样的三个境界?回答后教师明确。
一是仁者爱人,主要是人与人的关系,怎样去做人;二是推己及人,推亲及众;三是在生死关头,“无求生以害人,有杀生以成仁”,不惜牺牲生命以保全“仁”。
今天我们学习:“仁者爱人”板块的《仁义礼智》。
二、整体感知
教师点拨,学生概括。明确:
第10则,说明“仁者、智者 ”与“仁”的关系。
第11则,说明“仁者 ”与“智者”的不同特征。
第12则,
第13则,论述怎样处理仁和智的辨证关系。
第14则,论述了勇和义的辨证关系。
第15则,指出仁和义是人们行为的准绳。
第16则,表明仁义礼智之心能使人愉悦。
第17是,揭示君子和小人的区别。
三、文本研读www.88haoxue.com-免费资源站:http://www.88haoxue.com
具体分析每则内容:
(10)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译文】 孔子说:“没有仁德的人不能长久地处在贫困中,也不能长久地处在安乐中。仁人是安于仁道的,有智慧的人则是知道仁对自己有利才去行仁的。”
【评析】 在这章中,孔子认为,没有仁德的人不可能长久地处在贫困或安乐之中,否则,他们就会为非作乱或者骄奢淫逸。只有仁者安于仁,智者也会行仁。这种思想是希望人们注意个人的道德操守,在任何环境下都做到矢志不移,保持气节。
(11)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译文】 孔子说:“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活动,仁德者沉静。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
【评析】 孔子这里所说的“智者”和“仁者”是那些有修养的“君子”。他希望人们都能做到“智”和“仁”,只要具备了这些品德,就能适应当时社会的要求。
(12)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译文】 孔子说:“君子以义作为根本,用礼加以推行,用谦逊的语言来表达,用忠诚的态度来完成,这就是君子了。”
(13)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译文】 孔子说:“凭借聪明才智足以得到它,但仁德不能保持它,即使得到,也一定会丧失。凭借聪明才智足以得到它,仁德可以保持它,不用严肃态度来治理百姓,那么百姓就会不敬;聪明才智足以得到它,仁德可以保持它,能用严肃态度来治理百姓,但动员百姓时不照礼的要求,那也是不完善的。”
(14)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译文】 子路说:“君子崇尚勇敢吗?”孔子答道:“君子以义作为最高尚的品德,君子有勇无义就会作乱,小人有勇无义就会偷盗。”
(15)孟子曰:“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仁, 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译文】 孟子说:“自己糟蹋自己的人,和他没有什么好说的;自己抛 弃自己的人,和他没有什么好做的。出言使低毁礼义,叫做自己 糟蹋自己。自认为不能居仁心,行正义,叫做自己抛弃自己。仁, 是人类最安适的精神住宅;义,是人类最正确的光明大道。把最 安适的住宅空起来不去住,把最正确的大道舍弃在一边不去走.这 可真是悲哀啊!”
(16)孟子曰:“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是也;礼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乐之实,乐斯二者,乐则生矣;生则恶可已也,恶可已,则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
【译文】孟子说:“仁的实质是侍奉父母;义的实质是顺从兄长;智的实质是明白这两方面的道理而不背离;礼的实质是在这两方面不失礼节、态度恭敬;乐的实质是乐于做这两方面的事,快乐就产生了;一产生就抑制不住,抑制不住,就会不知不觉地手舞足蹈起来。”
(17)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
【译文】孟子说:“人类不同于禽兽的地方很少(仅在于人懂道理),可是一般人还抛弃这些区别,只有高尚的君子能保留它。舜能够明了各种事物的道理,体察各种人物的心情,是因为他按照仁义去做,不是把仁义作为工具来使用。”
四、讨论、质疑
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结合你个人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看法。
2.试举出我们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说明“仁”内“义”外的观点。
五、思考、感悟
1.孟子对孔子“仁”的学说做了哪些发展?
明确:孟子发展了孔子的仁学主张,具体概括成为“仁义礼智”四个字。他认为:“仁义礼智根于心”,是人心所固有的,其理由是人人都有“善端”,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有的人能扩充它,加强道德修养,有的人自暴自弃,成为品格低下的人。因此,孟子十分重视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2.“仁义礼智”它们各自的关系如何?“仁与义”、“仁与礼”、“仁与智”哪种关系最为重要?为什么?
明确:“仁与义”的关系,“仁”是孔子思想的本质和核心,“义”是评判事物的价值准绳,一个人是否“仁”,是否“礼”,是否“智”最终都由是否知“义”来裁决。“仁”内而“义”外。
六、课时总结
分类导航
最新更新
推荐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