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中国小说欣赏《儒林外史》教案[中国小说欣赏]» 正文

《儒林外史》教案[中国小说欣赏]

[10-21 00:01:39]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中国小说欣赏   阅读:68718

概要:匡超人在书中的地位是独特的,这主要表现为他是小说中惟一一个全程被描写的由善变恶的典型,也是前后性格变化最大的一个人物,作者不惜笔墨,用了五回多的篇幅来描写他(书中的正面人物杜少卿等不过三回的篇幅)。在他的身上,统治阶级所宣扬的人生价值取向对他的腐蚀最为明显:当匡超人在家侍奉久病的父亲,敬事兄嫂,亲睦乡里,表现出人性的淳良时,他只能是个卖豆腐的小百姓;而当他混迹于斗方名士之中,附庸风雅,追名逐利,以及在潘三手下包揽词讼、做枪手代考之时,道德上已开始堕落,却开始拥有了荣耀和富贵。通过这样一个原本淳朴善良的青年士子精神生命毁灭的悲剧,作者告诉读者,匡超人在正常的社会里,理应具有正常而美好的人性,然而,在封建主流意识中,功名富贵是衡量一个人人生价值的最重要的砝码。生活其中的青年士子,精神无所依归,只能按照统治阶级规定好的路线前行,为了达到目的,他们学会了吹牛拍马、坑蒙拐骗、装腔作势,逐渐丧失了纯朴的本性。节选的部分主要写了匡超人发迹、潘自业遭祸、匡超人停妻再娶、回乡取结、路遇牛布衣等几件事,集中叙述了匡超人的蜕变。转折点是岁考的成功:取在一等第一,又被宗师题了优行。此时的匡

《儒林外史》教案[中国小说欣赏],标签:中国小说欣赏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匡超人在书中的地位是独特的,这主要表现为他是小说中惟一一个全程被描写的由善变恶的典型,也是前后性格变化最大的一个人物,作者不惜笔墨,用了五回多的篇幅来描写他(书中的正面人物杜少卿等不过三回的篇幅)。在他的身上,统治阶级所宣扬的人生价值取向对他的腐蚀最为明显:当匡超人在家侍奉久病的父亲,敬事兄嫂,亲睦乡里,表现出人性的淳良时,他只能是个卖豆腐的小百姓;而当他混迹于斗方名士之中,附庸风雅,追名逐利,以及在潘三手下包揽词讼、做枪手代考之时,道德上已开始堕落,却开始拥有了荣耀和富贵。通过这样一个原本淳朴善良的青年士子精神生命毁灭的悲剧,作者告诉读者,匡超人在正常的社会里,理应具有正常而美好的人性,然而,在封建主流意识中,功名富贵是衡量一个人人生价值的最重要的砝码。生活其中的青年士子,精神无所依归,只能按照统治阶级规定好的路线前行,为了达到目的,他们学会了吹牛拍马、坑蒙拐骗、装腔作势,逐渐丧失了纯朴的本性。

节选的部分主要写了匡超人发迹、潘自业遭祸、匡超人停妻再娶、回乡取结、路遇牛布衣等几件事,集中叙述了匡超人的蜕变。转折点是岁考的成功:取在一等第一,又被宗师题了优行。此时的匡超人可谓踌躇满志,春风得意。也就在此时,心里也就开始“添出一些势利见识来”了。果然,他其后的言行暴露出一个“得志便猖狂”的小人嘴脸。这集中表现在对待潘三的态度转变和停妻再娶两件事上。

潘三犯事被官府拘押,受过其恩惠的匡超人本当设法营救,至少应当到狱中探望,方合朋友之义。但当他知道潘三案可能牵扯到自身时,原先的恩情就都抛之脑后了。他惟恐祸及己身,于是,赶紧逃走(这样的事情以前也曾经做过),去投奔自己京中的老师。又不好跟自己的妻子说真话,就编出了一番谎言,妻子不从,就再三威逼。其言语的急切、行动的迅速,表现了内心的急功近利。当潘三托人从狱中捎话给他,请求帮助的时候,他干脆以一套虚伪的官话挡驾:“本该竟到监里去看他一看,只是小弟而今比不得做诸生的时候,既替朝廷办事,就要照依着朝廷的赏罚;若到这样地方去看人,便是赏罚不明了。”充分表现了他的虚伪和势利。当蒋刑房对此提出质疑后,匡超人则干脆赤裸裸地表示:“潘三哥所做的这些事,便是我做地方官,我也是要访拿他的。”活脱脱一幅忘恩负义的嘴脸。如果说前面不敢去探望潘三是胆小怕事,不敢承担责任的话,那么考取教习,步入官场后不去探望潘三,则纯粹是惟恐影响自己的前途,正如他自己所说将是“一生官场之玷”。可见,功名富贵、个人荣辱,永远是决定他的选择的最重要砝码。有人说匡超人这个人物形象刻画得并不真实,原因在于性格转变太快,前面没有很好的铺垫。但如果联系到他在杭州时所结识的那些文人攀龙附凤、附庸风雅的虚伪、做作与势利,长期混迹其间的匡超人耳濡目染,羡慕荣华富贵,从而生出一些“势利见识”来,也就不足为奇了。卧评对此评论道:

匡超人之为人,学问既不深,性气又未定,假使平生所遇,皆马二先生辈,或者不至陡然变为势力熏心之人:无如一出门即遇见景、赵诸公,虽欲不趋于势利,宁可得乎?蓬生麻中,不扶自直,苟为素丝,未有不遭染者也。(第十七回)

第二件事是匡超人的停妻再娶。匡超人本已有妻室,但当李给谏问起,却因为自己的“丈人是抚院的差”,惟恐被人小瞧,所以回答没有。不料李给谏却想把外甥女嫁给他,他也曾经有过踌躇,但攀龙附凤的诱惑吸引着他,最终还是答应了下来,过了几个月神仙般的日子,全把在老家受苦的糟糠之妻忘在了脑后。可谓败德丧行。

除此之外,匡超人对待元配妻子丧事的态度以及与牛布衣的谈话,也都处处表现了步入官场之后的匡超人人格的蜕变。

这段文字突出表现了吴敬梓冷静的讽刺风格。在整部书中,作者对于自己笔下无智、无聊和无耻的人物,并没有混杂强烈的同情、愤慨和厌恶之情,只是持冷静的旁观态度,客观写来,却具有一种强烈的感染力。对于匡超人发迹前后言行的变化,作者不落一字褒贬,全凭匡超人的言行来表现。比如,匡超人对着牛布衣胡吹自己选文的精妙,却不料露了怯,作者把他的话客观记录下来,不做任何评论,但匡超人无智且无耻的嘴脸昭然若揭。再比如,做官之后,对家里人的嘱托:“就是那年我做了家去与娘的那件补服,若本家亲戚们家请酒,叫娘也穿起来,显得与众人不同。哥将来在家,也要叫人称呼‘老爷’,凡事立起体统来,不可自己倒了架子。”作者不着一字评论,匡超人那种得志猖狂、颐指气使的神情历历在目,不由得读者不产生一种深深的厌恶之情。

“思考”导引

一对于自己不去监狱探望潘三,匡超人先是用一套虚伪的官话挡驾:“本该竟到监里去看他一看,只是小弟而今比不得做诸生的时候,既替朝廷办事,就要照依着朝廷的赏罚;若到这样地方去看人,便是赏罚不明了。”当蒋刑房对此提出质疑后,匡超人则干脆赤裸裸地表示:“潘三哥所做的这些事,便是我做地方官,我也是要访拿他的。”对于自己停妻再娶的行为,匡超人有过踌躇,但为了圆谎,不得不自欺欺人地安慰自己:“戏文上说的蔡状元招赘牛相府,传为佳话,这有何妨! ”这些话可能有自欺欺人、平衡自己内心不安的成分,但他更相信自己的选择是在这个社会中生存的惟一法则。这就使得匡超人的悲剧有更广泛、更深刻的社会意义。

二从这两处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匡超人的虚伪、无智和无耻。

作者通过这样一个原本淳朴善良的青年士子精神生命毁灭的悲剧,告诉读者,在封建的主流意识中,功名富贵是衡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的最重要的砝码。生活其中的青年士子,精神无所依归,只能按照统治阶级规定好的路线前行,为了达到目的,他们学会了吹牛拍马、坑蒙拐骗、装腔作势,逐渐丧失了淳朴的本性。

教学建议

一、首先通过《儒林外史》中讲述的一些有趣的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课下阅读《儒林外史》,并联系作者的生平经历,讨论交流:作品主要描写了几类人物?哪些人物是可怜的,哪些是可悲的,哪些是可憎的,哪些又是可敬的?作者描写这些士林人物,有什么深意?

二、教学《匡超人》一文,首先要引导学生仔细阅读前面几回的内容,全面把握匡超人的性格特征和生活经历。针对课文描写的匡超人的蜕变,引导学生思考:哪些地方表现了匡超人的蜕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这种变化是否突然?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Tag:中国小说欣赏中国小说欣赏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中国小说欣赏
》《《儒林外史》教案[中国小说欣赏]》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