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中国小说欣赏《人间词话》十则教案5(共三课时)» 正文

《人间词话》十则教案5(共三课时)

[10-21 00:01:39]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中国小说欣赏   阅读:68804

概要:六、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导入作者提出了“境界”说,又在第二至六则阐述了什么是“境界”,那么,怎样才能写出有“境界”的作品呢?全班一起读第三部分,诗人的思想和艺术修养。二、分析课文,诵读、理解第三部分。1、第七则借用形象比喻描述艺术创作或学术研究的历程,分析这些诗句的比喻意义?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长林叶落,西风乍起的清秋时节,登楼远眺,云淡天高,一条路通向遥远的天际。此情此景,一种孤独寂寞油然而生,似乎也唤起了一种追求和探索的期望。比喻在创业治学的开始阶段,要志存高远,广泛涉猎,吸取前人的经验,独辟蹊径,这是第一阶段。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描绘热恋中情人的相思之苦。情有独钟,专一执着,虽衣带渐宽,枯槁憔悴也心甘情愿,无怨无悔。比喻创业治学的过程中,要坚忍不拔,百折不挠,孜孜以求,不惜殚精竭虑的献身精神,这是第二阶段。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描绘了在灯如海、花如潮的元宵节时,情人约会的情景。经过百千次苦苦追求,在那灯火冷落之处,终于见到朝思暮想的意中人,不禁大喜,极度幸福、欢欣。

《人间词话》十则教案5(共三课时),标签:中国小说欣赏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六、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作者提出了“境界”说,又在第二至六则阐述了什么是“境界”,那么,怎样才能写出有“境界”的作品呢?全班一起读第三部分,诗人的思想和艺术修养。

二、分析课文,诵读、理解第三部分。

1、第七则借用形象比喻描述艺术创作或学术研究的历程,分析这些诗句的比喻意义?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长林叶落,西风乍起的清秋时节,登楼远眺,云淡天高,一条路通向遥远的天际。此情此景,一种孤独寂寞油然而生,似乎也唤起了一种追求和探索的期望。比喻在创业治学的开始阶段,要志存高远,广泛涉猎,吸取前人的经验,独辟蹊径,这是第一阶段。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描绘热恋中情人的相思之苦。情有独钟,专一执着,虽衣带渐宽,枯槁憔悴也心甘情愿,无怨无悔。比喻创业治学的过程中,要坚忍不拔,百折不挠,孜孜以求,不惜殚精竭虑的献身精神,这是第二阶段。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描绘了在灯如海、花如潮的元宵节时,情人约会的情景。经过百千次苦苦追求,在那灯火冷落之处,终于见到朝思暮想的意中人,不禁大喜,极度幸福、欢欣。比喻经过艰辛的探索和追求,终于获得事业成功,学业有成,理想实现的无比喜悦和快慰,这是第三阶段。 

点评:王国维在此则中谈的是创业之路、治学之路。他认为大事业大学问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循序渐进,进行长期的探索和追求,必须坚忍不拔、百折不挠,不仅要有天赋,更需要进行刻苦的修养。他强调的是一种献身精神,这既是一条充满荆棘和险阻的艰辛之路,也可使人体验到最高的精神愉悦,话中蕴含深邃的人生哲理。 

2、第八、九则强调诗人应该有怎样的内在修养方成“大家”?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明确:胸襟开阔、见识卓越。例证法。

3、如何理解“东施之效捧心”?

明确:即东施效颦pín:机械地,仅从外在形式上模仿别人。思想、修养要达到一定的境界,才能写出有境界的作品,光从形式上去仿照,达不到美的境界,还可能带来丑的效果。

4、第十则作者认为,诗人对自然人生要做到:入乎其内与出乎其外的统一。

入乎其内,即深入生活,才能获得丰富的创作材料,逼真地描写生活,作品才有生气。

出乎其外,即胸中无物,跳出自然人生之外,才能纵观生活的整体,作品才能内容深刻,情致高远。

5、作家应该怎样修养自身,才能写出有“境界”的作品?

明确:从第七则看,要志存高远,甘于寂寞;苦苦探索,执着追求。从第八、九则看,要有开阔的胸襟、卓越的见识,要有真性情。从第十则看,要深入生活、观察生活并注意有所领悟。

三、《人间词话》的说理有何特点?

形象化,表现在四方面:一是善于引用古诗词名句来说理,形象生动;二是善于以典型作家为例,增强说服力;善于对比说理,分析透彻,易于理解;四是语言含蓄生动,真切感人。

四、小结

学习了本文之后,希望大家能够喜欢王国维的诗词鉴赏理论,并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和艺术修养。否则,不谈当一个好的作家,就是当一个读者也难与有境界的作品产生心灵的共鸣,最终与一种高雅的艺术形式失之交臂。希望今天的学习能给大家这样的启示。最后,全班齐读,再一次熟悉巩固。

五、完成课后练习

 附:板书

一、开宗明义,提出“境界”说

↗从不同角度论述 → 二则:“造境”与“写境”的区别与渗透

二                                  → 三、四则:“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区别

↘“境界”问题   →五、六则:境界是真情真景,情景交融

↗诗人的思想     →七则: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三种境界:

志存高远→执着追求→终获成功

三         →八、九则:诗人应有开阔胸襟、卓越见识,修身而成“大家”

↘和艺术修养     → 十则:诗人要做到“入乎其内”与“出乎其外”的统一

 

第三课时

一、自读《红楼梦评论》,感知了解王国维的“红学”观点及其学术意义。

1、第一段,作者指出传统戏曲、小说是怎样的色彩?《红楼梦》呢?

2、第二段,作者如何阐明《红楼梦》的悲剧性质的?

3、本文有何艺术特点?

明确:说理透彻,对比论证、举例论证运用得当。

二、自读《人境庐诗草自序》,了解黄遵宪在诗歌方面的追求和创作主张。

三、看看“阅读指南”,议议“议论练习”。


上一页  [1] [2] 


Tag:中国小说欣赏中国小说欣赏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中国小说欣赏
》《《人间词话》十则教案5(共三课时)》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