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梦游天姥吟留别》学案7(自学案)» 正文

《梦游天姥吟留别》学案7(自学案)

[10-21 00:01:39]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阅读:68793

概要:《梦游天姥吟留别》自学案学习目标:1、背诵这首诗,积累“信”“因”“或”“拔”等重点词语的含义。2、领会作品想象奇特和大胆夸张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3、体会诗人鄙视权贵,追求自由生活的思想感情。预习导学:一、题目、作者、背景简介(知人论世)(一)解题诗题中的“梦游”二字,点明了所写内容是虚幻的,暗示了本诗运用的是一种想像的浪漫主义手法。“吟”,表明了本诗是一首“歌行体”的形式。“留别”则表明了写作本诗的目的。(二)写作背景李白早年就有济世的抱负,但不屑于经由科举登上仕途,而希望由布衣一跃成为卿相。因此他漫游全国各地,结交名流,以此广造声誉。唐玄宗天宝元年李白的朋友道士吴筠向玄宗推荐李白,玄宗于是召李白到长安来。40岁的李白对这次长安之行报有很大的希望,以为“济苍生”“安社稷”的时机已经到来。但到长安后仅供奉翰林,任了个侍御闲职,不能施展政治才能。李白又一身傲骨,不趋炎附势,并因醉中命玄宗的宠臣高力士脱靴,得罪了权贵,遭到权贵的排挤,连玄宗也对他不满。李白在长安呆了一年多,公元744年,玄宗就以“赐金还乡”为名,将李白赶出了长安。冷酷的现实粉碎了李白不切实际的幻想。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学案7(自学案),标签: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梦游天姥吟留别》自学案

学习目标:

1、背诵这首诗,积累“信”“因”“或”“拔”等重点词语的含义。

2、领会作品想象奇特和大胆夸张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

3、体会诗人鄙视权贵,追求自由生活的思想感情。

预习导学:

一、题目、作者、背景简介(知人论世)

(一)解题

诗题中的“梦游”二字,点明了所写内容是虚幻的,暗示了本诗运用的是一种想像的浪漫主义手法。“吟”,表明了本诗是一首“歌行体”的形式。“留别”则表明了写作本诗的目的。

(二)写作背景

李白早年就有济世的抱负,但不屑于经由科举登上仕途,而希望由布衣一跃成为卿相。因此他漫游全国各地,结交名流,以此广造声誉。唐玄宗天宝元年李白的朋友道士吴筠向玄宗推荐李白,玄宗于是召李白到长安来。40岁的李白对这次长安之行报有很大的希望,以为“济苍生”“安社稷”的时机已经到来。但到长安后仅供奉翰林,任了个侍御闲职,不能施展政治才能。李白又一身傲骨,不趋炎附势,并因醉中命玄宗的宠臣高力士脱靴,得罪了权贵,遭到权贵的排挤,连玄宗也对他不满。李白在长安呆了一年多,公元744年,玄宗就以“赐金还乡”为名,将李白赶出了长安。冷酷的现实粉碎了李白不切实际的幻想。李白怀着悲愤离开长安后,先到洛阳与杜甫相会,结下友谊。随后又同游梁、宋故地,这时高适也赶来相会,三人一同往山东游览,到兖州不久,杜甫西入长安,李白南下吴越故地。行前写下了这首留别诗。

二、整体感知  理清思路

(1)题目中说是“梦游”,诗中写梦游的部分是第几段,梦游的高潮又在哪里?

 

(2)第几自然段扣住了题目“留别”二字?

(3)是什么激发了作者梦游的幻想?

三、内容探究

1、阅读第一段,思考、讨论:既然题为“梦游天姥”为何开篇要“谈瀛洲”?除了瀛洲外,此段中还提到五岳等山,有何作用?

2、阅读第二段,思考作者登上天姥山之后描摹了那些光怪陆离的景色?运用了什么手法?

3、阅读第三段,思考全诗的诗眼是哪两句诗?反映了诗人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请你将自学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有疑问的问题写下来,等待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们探究。

我的问题:

我完成自学目标的情况

超额完成

完成

基本完成

未完成

我对学案中问题的解决情况

全能自己解决

在组员帮助下解决

基本解决

不能解决

我在自学中学习时间利用率

很高

一般

我在自学中的学习效率

很高

一般

我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

很高

一般



Tag: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梦游天姥吟留别》学案7(自学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