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苏 幕 遮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技巧的指导,让学生更深切体会作品的情感。 2、通过揣摩词的语言,体会词的意蕴,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3、理解本词表现手法的运用。教学重点:1、朗读指导 。2、揣摩语言,体会意境,培养想像力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总第18课时一、导入板书“思乡”二字,问学生有怎样的感受?我们学过哪些写思乡的诗词?生各抒己见。 思乡,自古以来一直是诗歌表现的主题之一。尤其是在交通、通讯极不发达的古代,一旦离乡,前路漫漫,何日是归年;关山重重,乡书谁人传递?于是,远在他乡异地的诗人,常常不禁悲从中来,美丽而忧伤的诗句便汩汩而出,成为了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诗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继柳永之后“婉约派”的集大成者周邦彦的思乡情中,看他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板书课题)二、合作探究 (一)诵读 初步感知1、结合课件初步了解作者2、给学生五分钟的时间自由朗读诗词,尽量做到背诵。点拨:诗是“直觉”的艺术,因此“朗读”是诗歌审美的第一要义朗读不是机械的读,而是要美读,也就是体会诗人情感,要读出感
周邦彦《苏幕遮》教案教学设计3(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标签: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大全,http://www.88haoxue.com苏 幕 遮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技巧的指导,让学生更深切体会作品的情感。
2、通过揣摩词的语言,体会词的意蕴,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3、理解本词表现手法的运用。
教学重点:
1、朗读指导 。
2、揣摩语言,体会意境,培养想像力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总第18课时
一、导入
板书“思乡”二字,问学生有怎样的感受?我们学过哪些写思乡的诗词?生各抒己见。
思乡,自古以来一直是诗歌表现的主题之一。尤其是在交通、通讯极不发达的古代,一旦离乡,前路漫漫,何日是归年;关山重重,乡书谁人传递?于是,远在他乡异地的诗人,常常不禁悲从中来,美丽而忧伤的诗句便汩汩而出,成为了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诗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继柳永之后“婉约派”的集大成者周邦彦的思乡情中,看他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
(一)诵读 初步感知
1、结合课件初步了解作者
2、给学生五分钟的时间自由朗读诗词,尽量做到背诵。
点拨:诗是“直觉”的艺术,因此“朗读”是诗歌审美的第一要义朗读不是机械的读,而是要美读,也就是体会诗人情感,要读出感情,要读出轻重缓急,读得抑扬顿挫,有声有色。
a、 注意句内节拍,联末韵脚;www.88haoxue.com-免费资源站:http://www.88haoxue.com
b、 词大多是参差不齐的长短句组成,缓急要处理好;
c、揣摩作品中词句声音上的情感色彩和作者情绪的变化,在缓急、曲直的语调中,融入自己的情感,以情带声,因声求气,声情并茂。
请同学范读,其他同学谈感受。然后齐读本词
教师总结,要更好地把握一首词的情感,我们首先要做的便是了解词的内容。
(二)细读 理解内容
1、问:本词从结构上可以分上、下两阕;在内容上,上、下两阕分别写了些什么呢?
答:上阕写景,下阕抒情。
2、让学生分组讨论下面问题:词人选取了哪些意象?描绘成了几幅图画?你认为哪些字词写得好?你喜欢哪些词句?然后请学生自由作答,老师稍加点拨
意象:沉香、鸟雀、荷、初阳、水面
图画:燎香消暑、鸟雀呼晴、风荷摇曳
赏析:“燎沉香,消溽暑”梅雨季节,一场连阴雨过后的清晨,房间里面又潮有闷,人的心情也闷闷地。词人点起沉香,驱赶室内湿热的暑气。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鸟儿们一大早就已在屋檐下探头探脑,互相交谈;叽叽喳喳,清脆的鸟叫声相互转告着天气转晴的消息。“呼”表现出小鸟欢快的叫声和活泼灵动的神态。“窥”字把鸟儿们东张西望的神态表现得活灵活现。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雨后初晴的早晨,明丽的阳光照在翠绿的荷叶上,荷叶上还有昨夜的雨滴在滚动,一颗颗晶莹剔透,在阳光的照射下慢慢被晒干,放眼望去,水面上的荷叶就像玉盘一样圆满,经过雨水的洗涤又那么清新润泽,一片一片在微风中亭亭玉立。“一一”把荷叶在水面上错落有致、疏密相间、高低起伏的层次感刻画得惟妙惟肖,简单一个“风”字,把微风吹过荷塘,荷叶随风轻轻摇动的姿态不动声色地勾勒出来了,“举”字,把荷茎修长挺拔、英姿飒爽的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
(欣赏三幅图片,感受意境)www.88haoxue.com-免费资源站:http://www.88haoxue.com
教师总结,多么美的图景啊,让人如临其境。正是因为看到如此美景,作者不由地触景生情。齐读下阕,体会思乡之情。
(三)美读 体会情感
1、全词中最能表现作者思乡之情的是那一句?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明确:“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直抒胸臆
2、触发作者思乡之情的是哪幅图画?
明确:第三幅 风荷(因为作者家乡在现在的江苏苏州,苏杭一带每逢盛夏,必定会出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景象,由眼前风荷想到家乡的美景,衔接自然)
3、“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在抒情上有何特点?
明确:此时作者不禁想起旧友,没有直写,而是用设问的手法,反写不知旧友是否忆我。
最后两句转入虚构的梦境描写,思乡情切以致梦中飞度,恍若已回到故乡,与友人小楫轻舟又畅游于芙蓉浦了。以梦景作结,使词意又多了一层,乡情又弄了一分。
运用了想象,以虚写实的手法,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
4、结合上阕体会词人情感的变化,提示朗读技巧。
上阕虽是写景但也传达出作者的感情,这是什么手法?表现出怎样的情感?
明确:借景抒情 沉闷 欢快 欣喜
由此得出上片的朗读技巧:上片写景的整体格调是活泼的,诵读时要有一种欢快之感,同时又要读出词人情感的变化“燎沉香,消溽暑”情绪烦闷,声音低沉,语速稍慢“鸟雀呼晴,侵晓窥言语”转为欢快,声音清脆,节奏加快,情绪饱满“叶上初阳”三句,词人已置身室外,视野开阔,境界清远,诵读时语势要连贯,中音中速,“风荷举”重读,要读出英姿飒爽的感觉。
下片抒怀乡之情,格调轻柔,如梦似幻“故乡遥”四句要放慢语速,以喃喃自语的感觉诵读出来“五月渔郎相忆否?”三句写词人梦回故乡,要充满深情,突出梦幻的感觉。
请同学朗读。
三、总结全文
词人用自然淡雅、素洁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清新爽朗的词境。从眼前的风荷入手,通过回忆与联想,既细致传神的写景状物又颇有诗意的表达了思乡之情。
四、深化主题
词中除了流露出作者强烈的思乡之情外,还有寄托了什么情感?
我们从作者对故乡的强烈思念中,从对小楫轻舟泛游芙蓉浦的自在生活的向往中,也能依稀地感到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对回归自然的宁静生活的向往。
五、布置作业www.88haoxue.com-免费资源站:http://www.88haoxue.com
诵读课后相关链接的两首咏荷词,体会作者通过写荷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课后反思:分类导航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