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上下句以“而”相连,表转折关系。据“亡国破家”这个并列结构的短语可推知“圣君治国”则当为并列关系。译为“圣明之君,治平之国。”若译成“圣明的君主治理国家”,则为主谓关系,与前句结构显然不相对应。 2、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功能推断词义 词在句中所处的位置、词性,为我们推断词义提供了依据。 例2.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威自京都省之 省:探望 B.不审于何得此绢 审:知道 C.自放驴,取樵炊爨 樵:打柴 D.后因他信,具以白质 信:使者 A、B、D三项加粗词的解释在具体语境中都能讲通,兹不赘述。C项加粗词“樵”,前有动词“取”,后有动词“炊”,上下联系起来,不难推断它处于宾语位置,是名词“木柴”;而C项对该词的解释则是动词“打柴”,显然不当。本题答案为C。 3、根据学过的知识推断词义 高考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因此,考生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以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问
《种树郭橐驼传》导学案4,标签: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大全,http://www.88haoxue.com上下句以“而”相连,表转折关系。据“亡国破家”这个并列结构的短语可推知“圣君治国”则当为并列关系。译为“圣
2、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功能推断词义
词在句中所处的位置、词性,为我们推断词义提供了依据。
例2.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威自京都省之 省:探望
B.不审于何得此绢 审:知道
C.自放驴,取樵炊爨 樵:打柴
D.后因他信,具以白质 信:使者
A、B、D三项加粗词的解释在具体语境中都能讲通,兹不赘述。C项加粗词“樵”,前有动词“取”,后有动词“炊”,上下联系起来,不难推断它处于宾语位置,是名词“木柴”;而C项对该词的解释则是动词“打柴”,显然不当。本题答案为C。
3、根据学过的知识推断词义
高考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因此,考生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以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
例3.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城之不拔者二耳 拔:被攻取 B.齐人未附 附:归附
C.使老弱女子乘城 乘:巡视 D.齐人追亡逐北 北:指败逃者
这道题所选四个实词在教材中并不鲜见。考生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去迁移,则可推断词义的正误。依据《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其后秦伐赵,拔石城”的“拔”当“攻取”讲,可推断A项正确(A项为被动句);依据《论积贮疏》中“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的“附”(带宾语)当“使……归附”讲,可推断B项正确;依据《涉江》中“乘鄂渚而反顾兮”中的“乘”当“登”讲,可推断C项不正确(其实“乘”并无“巡视”这一义项,这是命题者故意设置的干扰因素。该项为本题答案);依据《过秦论》中“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的“亡”当“逃亡的人”讲,可推断D项正确。
4、根据上下文义推断词义
文言实词往往一词多义,要确定其句中意义,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义”。
例4.“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中,“害”字的正确词义是
A.损害 B.阻碍 C.妨忌 D.妨害
本题考查多义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害”的义项题目提供了四个,在该句中究竟该选用哪一个,关键要看下一句。下一句是“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这里的“短”作“诽谤”解,那么,“诽谤”的原因是什么?妒忌!由后文反推,可知“害”的正确词义为C项。
九、随堂练习
一、巩固训练
1.解释加横线的词语
A.郭橐驼,不知始何名 B.凡植木之性
C.去不复顾 D.以子之道,移之官理
2.选出有通假字的一项
A.吾又何能为哉? B.既然已
C.苛有能反是者 D.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3.解释加横线的虚词
A.名我固当 B.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C.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D.若甚怜焉
4.选出加横线的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
A.非有能硕茂之也 B.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C.驼业种树 D.鸣鼓而聚之
5.选出文言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 ( )
A.故不我若也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若属皆且为所虏 D.不然,籍何以至此
二、解释加框字。
不知始何名 病偻 隆然
上一篇:《陶庵梦忆序》教案教学设计4
分类导航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