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游沙湖》教案5

[10-21 00:01:39]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阅读:68293

概要:整首词如同一首意气风发的生命交响乐,一篇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宣言书,流露出对青春活力的召唤,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读之令人奋发自强。五.体会作者的感情(人生态度),是否一开始就是如此之豁达乐观呢?1 《念奴娇•赤壁怀古》: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2 《前赤壁赋》: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3 《寒食雨二首》:中描绘大雨之中: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4 《答李端叔书》:得罪以来,深自闭塞。……自喜渐渐不为人识。5 《与参寥子书》:谪居以来,杜门念咎而已。平生亲识,亦断往还6 《送沈逵赴广南》:我谪黄冈四五年,孤舟出没烟波里。故人不复通问讯,疾病饥寒疑死矣! 师总结:这些诗句中我们不难看出苏轼初到黄州也曾失意过,愤恨过,悲伤过,思想上也消极过,记得王国维曾在人间词话中说过:“凡成大事者首先要有的境界是什么?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苏东坡在被贬谪到黄州的时候,自己动手建了一座农舍,叫作“雪堂”,以雪命名,取静适之意。农舍后面有个亭

《游沙湖》教案5,标签: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整首词如同一首意气风发的生命交响乐,一篇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宣言书,流露出对青春活力的召唤,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读之令人奋发自强。

五.体会作者的感情(人生态度),是否一开始就是如此之豁达乐观呢?
1 《念奴娇•赤壁怀古》: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2 《前赤壁赋》: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3 《寒食雨二首》:中描绘大雨之中: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
4 《答李端叔书》:得罪以来,深自闭塞。……自喜渐渐不为人识。
5 《与参寥子书》:谪居以来,杜门念咎而已。平生亲识,亦断往还
6 《送沈逵赴广南》:我谪黄冈四五年,孤舟出没烟波里。故人不复通问讯,疾病饥寒疑死矣!
    师总结:这些诗句中我们不难看出苏轼初到黄州也曾失意过,愤恨过,悲伤过,思想上也消极过,记得王国维曾在人间词话中说过:“凡成大事者首先要有的境界是什么?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苏东坡在被贬谪到黄州的时候,自己动手建了一座农舍,叫作“雪堂”,以雪命名,取静适之意。农舍后面有个亭,叫“远景亭”,东面山坡有几亩田地,因而就把自己叫作“东坡居士”。苏东坡一生都保持着这样一种从容坦然的心态,保持着积极奋进的行为。在整个贬谪的人生旅途中,他都能超然于艰难困苦之上,精神的伟岸卓然屹立。
六、吟啸且徐行,“一蓑烟雨任平生”

    定    风    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 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青衫磊落的他,仿佛正从风雨的郊外走来,竹仗芒鞋,“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就这样一蓑风雨,走向他曾经憧憬过的“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的闲人野趣。他能遵从心灵的指引,实现对人生的积极的观照和超越,在生命的左岸和右岸之间,从容地做了一个摆渡者,长篙一点,繁华付水,而自己却翩然靠岸,守住了那个乐观、持重、拙朴、豁达、天真的自我! 
七、探究阅读

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黄玉峰《说苏轼》

“与屈原比,苏轼多了一分自我,少了几分愚忠;与陶潜比,苏轼多了一分经历,少了几分寒闲;与韩柳比,苏轼多了一分豁达,少了几分悲观;与李白比,苏轼多了一分责任,少了几分狂漫;与杜甫比,苏轼多了一分大度,少了几分怨言……”

八、小结

风雨如晦,是另一种形式的成全。黄州,这个本为苏轼官场的低谷,人生最为失意之处却也成就了这位天才,可谓塞翁失马,焉之非福。

九:作业

    1、以“心态与生活”为话题, 写一篇800字作文 。题目自拟,文体自定。
    2、以“苏轼,我想对你说”为开头,写一段自己处于困境时的心灵告白。
    3、完成本课教辅。

 

 

【附录】:

《苏轼的爱情》

有人说一个人的命运主要由两次机会决定,一是出生,二是升学及就业;若是女子,还有第三次机会,就是嫁人。出生是由上天决定的,生于豪门,就是大家闺秀;生于穷户,就是小家碧玉。升学及就业,也受种种因素牵制,不见得皆由人意,唯有嫁人,主动权基本操纵在自己手中。  
近代女子为文而名声最盛者,非冰心莫属,她曾评述最佳男人应“情”“趣”“味”兼备,寻常男子,能具其中之一已是难得,三者兼备者,真是少之又少。
    先说“情”。人若无情,不如草木,一个人之可爱与可敬,全在于其之真情,才高如顾城,却以利斧劈死相濡以沫的妻子,这样的男人,为他心寒都来不及,想说爱他,确实不容易。中国古代的男人,把忠孝节义看得重于一切,与妻子的情谊,看得最淡,如《三国》《水浒》中的英雄好汉,以同性的眼光看去,确实值得钦敬,以异性的眼光看去,未免心中酸涩。所幸,苏轼是有血有肉的人,并非这样有义无情的英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这是苏轼在妻子王弗去世后十年写下的悼亡诗。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本想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谁料一朝弃我而去,从此幽冥隔世,轩窗凄然一面,醒来却是幽梦一场,隔着近千年的时光,我们仍能感受到词人无尽的悲痛。天不假年,苏轼先后三位王姓妻子,却都弃他而去,没有一人伴他走完生命的旅程。“不合时宜,唯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更思卿。”据说这是苏轼怀念最后一位妻子兼红颜知已王朝云而作,晚年丧妻,形只影单,潇潇暮雨,多少落寞与孤独,只向琴中倾诉。自古男儿多薄情,多少男子老婆还活着,就巴不得她赶快死去,有几人似苏轼这般深情?

    再说苏轼之趣。据传,丞相王安石曾大发宏论:“四马为驷,天虫为蚕,古人造字,定非无义。”苏轼问:“鸠字九鸟,可知有故?”王安石欣然请教,苏轼答:“《毛诗》云:‘鸣鸠在桑,其子七兮’,连爷带娘,共是九个。”这样妙答,真让人不由大笑。据说苏轼有一妹,聪明才智不亚其兄。苏轼大胡须,长下颏,妹妹高额头,深眼窝。兄妹互相取笑嘻戏。妹妹笑哥哥:“口角几回无觅处,忽闻毛里有声传。”“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流不到腮边。”哥哥笑妹妹:“未出庭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边。”“几回拭脸深难到,留却汪汪两道泉。”兄妹对诗,何其有趣。这些故事不见得件件真实,苏轼之机敏与幽默,由此却可窥一斑。幽默之人,往往是最体贴与富有理解力之人,也唯有这种人,方能从平凡的生活中寻出无尽乐趣,一本正经的道学先生,与无情有义的英雄一样,是供外人钦敬的,不是值得自家人喜欢的。
    一个人有情有趣,已是难得,但若无味,日日相守,终嫌其浅薄。我们且看苏轼的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多么豪迈;“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多么俏皮;“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又是多么空濛清幽。苏轼还是两宋第一位大书法家,其行书笔墨浓郁,不似王羲之行书的空灵优雅,不似颜真卿楷书的端正森严,也不似张旭草书的狂放飞舞。苏轼之书法有筋有骨,厚重洒脱,一如他的词句。苏轼不仅词文书法尽佳,流传至今的东坡肉,东坡肘子,更不知让多少人垂涎欲滴。词句好,是文学品味高;书法好,是艺术品味高;饮食讲究,是生活品味高。这样三味俱高的男人,请问世间有几?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游沙湖》教案5》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