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韩愈和《祭十二郎文》学案及答案12» 正文

韩愈和《祭十二郎文》学案及答案12

[10-21 00:01:39]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阅读:68100

概要:段意:说明自己和侄子从小孤苦伶仃,相依为命。吾年十九,始(才)来京城,其后四年,而归视汝。又四年,吾往(到,去)河阳省(探望,祭拜)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又二年,吾佐董丞相幕于汴州,汝来省吾,止(停止,住了)一岁,请归取其孥(棋子和儿女)。明年,丞相薨(死),吾去(离开)汴州,汝不果来。是年,吾又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才动身),吾又罢去(罢官离开),汝又不果来。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久住);图(想要)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呜呼!孰谓(谁知道)汝遽(突然)去吾而殁(去世)乎!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舍弃,离开)汝而旅食(谋生)京师,以(为了)求斗斛之禄。诚(假如)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停止,离开)汝而就(就职)也。 特殊句式:1. 使取汝者始行:此为省略句式,全句该是“吾使汝取汝孥归吾,汝始行”,意思是说我让你带着你的妻子搬过来和我一起住,你才开始动身前来。2.吾念汝从于东:省略句式,全句该是“吾念汝从吾于东”,意思是我想到你跟着我一起在东方客居。段意:自己和侄子之间的三别两会:暂时分别居然成为永别,留下

韩愈和《祭十二郎文》学案及答案12,标签: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段意:说明自己和侄子从小孤苦伶仃,相依为命。

吾年十九,(才)来京城,其后四年,而归视汝。又四年,吾(到,去)河阳(探望,祭拜)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又二年,吾佐董丞相幕于汴州,汝来省吾,(停止,住了)一岁,请归取其(棋子和儿女)。明年,丞相(死),吾(离开)汴州,汝不果来。是年,吾又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才动身),吾又罢去(罢官离开),汝又不果来。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住);(想要)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呜呼!孰谓(谁知道)汝(突然)去吾而(去世)乎!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弃,离开)汝而旅食(谋生)京师,(为了)求斗斛之禄。(假如)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停止,离开)汝而(就职)也。

特殊句式:1. 使取汝者始行:此为省略句式,全句该是“吾使汝取汝孥归吾,汝始行”,意思是说我让你带着你的妻子搬过来和我一起住,你才开始动身前来。

2.吾念汝从于东:省略句式,全句该是“吾念汝从吾于东”,意思是我想到你跟着我一起在东方客居。

段意:自己和侄子之间的三别两会:暂时分别居然成为永别,留下无穷的悔恨。

以上为第一部分,主要意思是:叙述情人之间相聚之温馨、相别之相念、永别之悔恨。

去年孟东野往,吾书与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视力)茫茫(模糊),而发苍苍(灰白),而齿牙动摇。(想到)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早晚,一旦)死,而汝(承受)无涯之戚(没有尽头的悲伤)也。”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

段意:斥责上天不公,痛惜侄子英年早逝。

呜呼!(固定格式,是)(真实)然邪?其梦耶?其传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使...夭折)其(后代)乎?汝之纯明(纯正明智)而不(能够)(承受)其(恩泽)乎?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生存保全)乎?未可以为(真实的事情)也。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为什么)而在吾侧也?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应该)(继承)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所谓天者(确实)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究),而寿者不可知矣。

特殊句式: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其然乎?其不然乎?:以上两句是选择复句,构成“其……其……”格式。意思分别是“是做梦呢?还是传送的消息不确实呢?”“是这样呢?或不是这样呢?”

 段意:斥责上苍不明,不相信侄子早逝,表达作者对侄子去世的无限哀悼之情。

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毛血日益(一天比一天)衰,志气日益(衰退),几何(还有几天)不从汝而死也?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也。

段意:说明自己即将老去,但心中仍然对侄子念念不忘。

汝之子始十岁,吾之子始五岁,少者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希望)其成立(长大成人)邪?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段意:年轻的人已去,年老的人在,担心子女难以长成。

汝去年书云:“(近来)得软脚病,往往(常常)而(剧痛)。”吾曰:“(这 )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未始以为忧也。呜呼,其竟以此(因此)而(使...陨落)其生乎?(或者)别有疾而至斯乎?

段意:侄子得病去世,作者无比悲痛。

汝之书,六月十七日也;东野云:汝殁(在)六月二日。耿兰之报,无月日。(大概)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而)耿兰之报,不知当言月日。东野(给)吾书,(就)问使者,使者妄称(瞎说)以应之耳。其然乎?其不然乎?

特殊句式: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此为介宾短语后置,正常语序是“盖东野之使者不知以月日问家人”,意思是大概孟郊的使者不知道用十二郎去世的具体日期这个问题问家里人。

段意:侄子死期不详,又增一个永久的遗憾。

以上为第二部分,意思是叙述侄子之死给作者带来的悲痛

今吾使健中祭汝,(安慰)汝之孤与汝之乳母。彼有食可守,(用来)待终丧,则待终丧而取以(迎接他们然后)来;如不能守待终丧,则(立即)取以来。其余奴婢,(一同)令守汝丧。吾力能改葬,(最终)葬汝于先人之(同垗,坟地),然后(满足)其所愿。

特殊句式:则待终丧而取以来:省略句,全句该是“则待汝终丧而取之以来”,意思是就等到你的丧期过完了然后再把你的妻子和孩子接来和我一起住。

段意:照顾侄子母子,许以改葬,以安慰在天之灵。

呜呼!汝病吾不知(什么时候),汝殁吾不知(什么日期),生不能相养以共居(共同居住、生活),殁不能抚汝以尽哀。殓不得(靠着,临)其棺,(下葬)不得临其穴。吾(行为)(辜负)神明,而使汝夭。不孝不慈,而不能与汝相养(进而)生,相守(连词,表承接,引申为直到)死。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却)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吾(其实)(造成)之,(这样)又何尤!彼苍者天,(何 )其有极!自今已往(从今以后),吾(或许)无意(没有兴趣)于人世矣!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与汝子,(希望)其成长;(养育)吾女与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韩愈和《祭十二郎文》学案及答案12》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