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师生互动学习新知一、赏析第四段1、齐读第四段,勾画重点字词:2、学生反馈,教师重点字词疏通:(1)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族:名词作动词,族灭。 (2)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使:如果。爱:爱护。 (3)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递:传递。为:做。 (4)谁得而族灭也 得:能够。 (5)秦人不暇自哀 哀:哀叹。 (6)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鉴:意动用法,以为鉴。 3、分析内容(1)作者提出什么论点?怎样证明这个论点?(2)用“后人”这个称谓,用意何在?4、小结:总结六国和秦灭亡的历史教训,向当世统治者发出警告。这一段作者发表议论,指出六国灭亡秦朝覆灭,其根本原因在于本同自己而非秦国和天下人。作者运用了假设论证,说明爱护百姓可以拒敌固国,万世而为君,民心向背决定国家存亡。作者讽谏时弊,希望统治者以秦灭亡为借鉴。(前车之鉴慎勿同)二、全文小结细读全文,不难看出作者旨在总结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第1段铺陈阿房宫的宏伟壮丽。第2段叙写官中美女之众,珍宝之多。第3段夹叙夹议,点明:正是由于秦王朝的统治者骄奢淫逸,滥用民力,致使农民起义,一
《阿房宫赋》优质课导学案6,标签: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师生
互动
学习
新知
一、赏析第四段
1、齐读第四段,勾画重点字词:
2、学生反馈,教师重点字词疏通:
(1)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族:名词作动词,族灭。
(2)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使:如果。爱:爱护。
(3)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递:传递。为:做。
(4)谁得而族灭也 得:能够。
(5)秦人不暇自哀 哀:哀叹。
(6)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鉴:意动用法,以为鉴。
3、分析内容
(1)作者提出什么论点?怎样证明这个论点?
(2)用“后人”这个称谓,用意何在?
4、小结:总结六国和秦灭亡的历史教训,向当世统治者发出警告。
这一段作者发表议论,指出六国灭亡秦朝覆灭,其根本原因在于本同自己而非秦国和天下人。作者运用了假设论证,说明爱护百姓可以拒敌固国,万世而为君,民心向背决定国家存亡。作者讽谏时弊,希望统治者以秦灭亡为借鉴。(前车之鉴慎勿同)
二、全文小结
细读全文,不难看出作者旨在总结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第1段铺陈阿房宫的宏伟壮丽。第2段叙写官中美女之众,珍宝之多。第3段夹叙夹议,点明:正是由于秦王朝的统治者骄奢淫逸,滥用民力,致使农民起义,一举亡秦。第4段转入议论,进一步指出:六国衰亡,秦朝覆灭,其根本原因都在于不能爱民。篇末4句言简意赅,暗寓讽谏之意,含蓄地告诫后人,如不以历史为鉴,还会重蹈覆辙。
由此可见,总结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用以敬诫“后人”是全文主旨。联系杜牧自己在《上知己文章启》中所说的“宝历(唐敬宗的年号——5;者)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可以看出这“后人”指的应是当时最高统治者。
阿房宫诗:雄伟壮丽阿房宫,美人珍宝在其中。穷奢极欲付一炬,前车之鉴慎勿同。
三、写作特点
1、想象、比喻与夸张
阿房宫毁于战火,其形制如何,早已无人能够说清,《秦始皇本纪》的记载也不很详。这给写“阿房宫”造成了困难,也给作者留下了驰骋想象的空间。可以说,杜牧在这篇赋中艺术地再造了阿房宫。无论是对楼阁廊檐的工笔细刻,还是对长桥复道的泼墨挥洒,都是出自想象。这些奇特的想象不但不给人以造作之感,反而能带动人沿着他开辟的路径走下去,在头脑中活现当年这座宫殿的盛况。这种效果的取得,和本文运用生动的比喻、大胆的夸张有直接关系。如“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一段出于想象,既是比喻,也是夸张,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2、描写、铺排与议论
从整体结构来看,本文前两段以描写为主,后两段以议论为主。前面的描写是为后面的议论作铺垫的。但是,无论描写还是议论,都大量采用了铺排的手法,叙事言情,极尽其致,气势夺人,令人耳目一新。描写中铺排的例子,如“明星荧荧,开妆镜也”一段;议论中铺排的例子,如结尾一段的正反述说。这固然是赋体的传统写法,但值得称道的是杜牧没有像编类书一样堆砌相同词语,写得不繁缛冗杂,而是恰到好处。
3、骈句散行,错落有致
本文发挥了骈文的某些长处,如铺排、对偶、押韵等,但也大量使用单句散行,增强表现力。如在用了“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六个四字句后,接以“盘盘焉,困困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一个散行的长句。这样,句子整散结合,长短不拘,节奏鲜明,更富于表现力。
四、总结归纳
1、总结:这是一篇借古讽今的赋体散文,作者通过浓墨重彩地描写阿房宫的宏伟富丽正是为了突出表现秦统治者的穷奢极欲耗尽了民脂民膏,激起了农民起义导致了秦王朝的必然灭亡,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朝统治者因骄奢亡国的历史经验,向唐朝统治者发出了警告:切勿蹈秦与六国的覆辙,表现出一个封建时代正直文人的忧国忧民、匡世济俗的情怀。
2、重点字词
(1)一:①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数词,表示最小的整数。)②六王毕,四海一。(动词,统一。)③黄鹤一去不复返。(崔颢《黄鹤楼》)(一旦) 一鼓作气。(《曹刿论战》)(初次)⑤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范仲淹《岳阳楼记》)(整个,全)
(2)爱:①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喜爱。)②使秦复爱六国之人。(爱护)
(3)取:①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夺取,搜括。)②公输盘为云梯,必取宋。(攻取)
(4)族:①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灭族)②其诗以养父母,收亲族为意。(王安石《伤仲永》)(有血缘关系的亲属。)
(5)焉:①盘盘焉。(杜牧《阿房宫赋》)(助词,相当于“然”。)②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怎么,哪里。)
(6)而:①骊山北构而西折②不敢怒而敢言③谁得而族灭也④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生积极思考,同时根据教师提醒做好笔记。
上一篇:《阁夜》优质课说课稿
分类导航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