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⑥. 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转折连词,却)(三)分析景物描写和情感的抒发1. 找出文章中景物描写集中的句子,品味这些句子的妙处。明确:(1) 山石:横当其垠。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形态之美、奇)(2) 土堡: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形象之美)(3) 山洞: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激越,良久乃已。(有情趣,声音之美)(4) 树竹:嘉树美箭,益奇而坚。(简洁,生动)(5) 特点:简明、生动,突出了形象美。2.找出文章中反映作者思想情感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悲愤之情。 提供背景:柳宗元,805年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但不久即告失败。唐宪宗李纯上台后,王叔文被杀,柳宗元等八位改革人士被贬到边远地区当司马。司马,编外闲职,实为流放;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永州,湖南零陵,在古代,这里偏远荒凉,素为贬官谪居之地。柳宗元和他的67岁的老母,刚到永州,连住的地方也没有,幸亏重巽和尚相助,在龙兴寺住下。 那么,在这篇文章中,我们能不能窥见柳宗元被贬谪居时的思想、情感呢?明确:①. 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别人观点,作者
《小石城山记》教学设计,标签:综合资料大全,http://www.88haoxue.com⑥. 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转折连词,却)
(三)分析景物描写和情感的抒发
1. 找出文章中景物描写集中的句子,品味这些句子的妙处。
明确:
(1) 山石:横当其垠。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形态之美、奇)
(2) 土堡: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形象之美)
(3) 山洞: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激越,良久乃已。(有情趣,声音之美)
(4) 树竹:嘉树美箭,益奇而坚。(简洁,生动)
(5) 特点:简明、生动,突出了形象美。
2.找出文章中反映作者思想情感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悲愤之情。
提供背景:柳宗元,805年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但不久即告失败。唐宪宗李纯上台后,王叔文被杀,柳宗元等八位改革人士被贬到边远地区当司马。司马,编外闲职,实为流放;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永州,湖南零陵,在古代,这里偏远荒凉,素为贬官谪居之地。柳宗元和他的67岁的老母,刚到永州,连住的地方也没有,幸亏重巽和尚相助,在龙兴寺住下。
那么,在这篇文章中,我们能不能窥见柳宗元被贬谪居时的思想、情感呢?
明确:
①. 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别人观点,作者反对)
②. 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别人观点,作者反对)
③. 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自己观点)
第③句话有什么言外之意呢?
明确: 绝佳美景,千年无售,作者认为造物者是劳而无用。以佳胜之地被埋没,比喻自己徒有经邦济世之才却横遭贬斥,谪居荒蛮,壮志难酬的悲愤。真是“一腔心事付幽胜,多少凄楚烟水中”啊!
四、 再读课文,教师总结
这篇游记跌宕开合,尺幅千里,“笔笔眼前小景,笔笔天外奇情”。通过对景物的议论,曲折表达思想情感。
五、 作业
1. 书面翻译课文第二段。
2. 阅读《永州八记》,体会作者思想情感表达的方式。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集体朗读课文。
2.问题:柳宗元在《小石城山记》中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的?
明确:以佳胜之地被埋没,比喻自己徒有经邦济世之才却横遭贬斥,谪居荒蛮,壮志难酬的悲愤。寄情山水,曲折达情。
二、发现问题,确立课题【发现(discover)】
1. 提出话题,揭示现象
教师引导:中国历史上,著名文人当中,是不是只有柳宗元一人被贬过?还有哪些著名文人被贬?
明确:不是。柳宗元、苏轼、韩愈、刘禹锡、白居易,王安石,杜甫,欧阳修,张九龄,范仲淹等都被贬过。(PPT展示:中国被贬文人名单。)
中国古代文人,比较多的接受了儒家经世致用的思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但他们的仕途却坎坷异常。文人被贬,不是个别现象,许多著名文人都曾有被贬的经历,不少人客死贬所。柳宗元的母亲死于永州,他本人死于贬所柳州。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广东省常常是文人的贬所,根据材料记载说,仅唐宋两代,被贬谪到湛江或在湛江逗留的名人就不下20人。寇准、李纲、苏轼、苏辙、秦观、汤显祖等名臣贤相和大文豪们先后接踵而至。
由此,我们不得不想到这样一个话题:中国古代文人的被贬。(展示PPT)
余秋雨先生曾经在《文化苦旅》中提到“贬官文化”一词,并认为是“中国文化中极其夺目的一个部分”。看来,这确实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现象。围绕“中国古代文人的被贬”这个话题,我们可以想到许多问题。那么,您对这个话题的哪些方面感兴趣呢?您希望探究哪个方面的问题呢?
2. 提出问题,确立课题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每提一个问题,教师就把它提升为一个课题,并板书。(讨论充分,让学生发挥主动性,形成课堂高潮)
教师总结: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10个问题都来得更有价值。我们提出问题,然后就可以用叙述式的语言表述成一个课题。我也想了几个课题,供大家参考:(播放PPT)
(1) 中国古代文人被贬的原因。
(2) 古代文学作品中被贬文人的形象。
(3) 中国古代文人的被贬与其文学成就的关系。
(4) 古代文人被贬与寄情山水的关系。
(5) 被贬广东的文人研究。
(6) 广东贬官文化研究。
(7) 古代文人被贬前后的变化。
(8) 古代被贬文人排遣内心忧愁和愤怒的方式。
(9) 古代被贬文人在作品中表达思想情感的方式。
(10) 柳宗元《永州八记》中思想、情感的表达方式。
(11) 中国古代文人的被贬与中国文学之间的关系。
3.分析课题,选择课题
教师引导:研究课题要考虑到主观和客观的条件。由于条件限制,在课堂里,我们选择“中国古代被贬文人在作品中表达思想情感的方式”为课题,来熟悉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为大家课后研究做示范。
三、合作探究,寻找规律【探究(develop)】
1.回忆知识,拓展材料
教师提问:
(1) 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有哪些是他们在被贬期间创作的?
教师提供拓展资料:(PPT)(发被贬文人的简历与作品给学生探究)
(1) 中国被贬文人被贬期间的作品。
确定研究对象:
柳宗元、苏轼、韩愈、刘禹锡、白居易,王安石,杜甫,欧阳修,张九龄,范仲淹。
分类导航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