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25[长春宫使]长春宫的长官。长春宫是皇帝的行宫,故址在今陕西省大荔县东。 26[检校]检校某官是一种正官职之外另加的官衔。 27[礼部尚书]礼部的长官,掌管国家的典章制度、祭祀、学校、科举和接待四方宾客等事务。 28[铭]古时一种文体。29[天]刘禹锡认为天是没有意志的自然界。这里的“天”实际上是一种习惯用语,没有哲学上的含意。 30[兮]古汉语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啊”或“呀”。 31[大墓]祖坟。 32[魂无不之]语出《礼记‘檀弓下》:“若魂气则无不之也”,灵魂无处不到的意思。 (4)精华鉴赏。 此文感情真切,作者对“永贞革新”一事耿耿于怀,长年积郁在胸的情感,到此时已达“不吐不快”的地步,他回首往事,痛惜万分。文末的铭文,表明自己的一生都是光明磊落的,受谗遭毁的愤慨,溢于言表。 (5)参考译文。 刘子名禹锡,字梦得。祖先是汉景帝贾夫人的儿子刘胜,受封为中山王,谥号为“靖”,子孙因此成为中山人。七世祖刘亮,在北朝做官,担任冀州刺史、散骑常侍,遇上迁都到洛阳,成为北部都昌里人。世代以儒学做官,
传记选读《子刘子自传》课文解读,标签:综合资料大全,http://www.88haoxue.com25[长春宫使]长春宫的长官。长春宫是皇帝的行宫,故址在今陕西省大荔县东。
26[检校]检校某官是一种正官职之外另加的官衔。
27[礼部尚书]礼部的长官,掌管国家的典章制度、祭祀、学校、科举和接待四方宾客等事务。
28[铭]古时一种文体。
29[天]刘禹锡认为天是没有意志的自然界。这里的“天”实际上是一种习惯用语,没有哲学上的含意。
30[兮]古汉语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啊”或“呀”。
31[大墓]祖坟。
32[魂无不之]语出《礼记‘檀弓下》:“若魂气则无不之也”,灵魂无处不到的意思。
(4)精华鉴赏。
此文感情真切,作者对“永贞革新”一事耿耿于怀,长年积郁在胸的情感,到此时已达“不吐不快”的地步,他回首往事,痛惜万分。文末的铭文,表明自己的一生都是光明磊落的,受谗遭毁的愤慨,溢于言表。
(5)参考译文。
刘子名禹锡,字梦得。祖先是汉景帝贾夫人的儿子刘胜,受封为中山王,谥号为“靖”,子孙因此成为中山人。七世祖刘亮,在北朝做官,担任冀州刺史、散骑常侍,遇上迁都到洛阳,成为北部都昌里人。世代以儒学做官,祖先的坟墓原在洛阳北山,后来因为地方狭小不可依凭,就葬在荥阳的檀山原。从曾祖父以来,父葬在左边,子葬在右边,就像在世那样长幼有序。曾祖刘凯,做官至博州刺史。祖父刘锽,开始任洛阳主簿,察视行马外事,一年期满,转任殿中丞、侍御史,追赠为尚书祠部郎中。父亲刘绪,也因儒学在天宝末年考中进士。后遭遇“安史之乱”,全族向东迁徙,以避祸患灾难。由于被关中以东的节度使所聘用,后来担任了淮西从事。在淮西府又兼任盐铁副使,后转为殿中省官员,在埔桥主持政务。后来罢官回到浙西,行到扬州,病故。我接受父亲平日的训示,秉承他的遗教,孤独一身,侍奉母亲不敢自毁。后来我在朝廷任职,或在郡里做官,蒙受恩泽,父亲被多次追赠,直到吏部尚书。母亲卢氏,由彭城县太君追赠为范阳郡太夫人。
当初,我二十多岁,应考进士,幸而一次得中。隔了一年,又以文才经吏部取士科考试合格,被授予太子校书的官职。我官事清闲,有时间侍奉父母,问寒问暖。我当时年轻,名声超过实际,在读书人中享有盛誉。及至父亲去世,我迫于礼教而不敢轻死,因而得了久治不愈的病。我守丧期满后,正逢宰相、扬州节度使杜佑兼管徐州和泗州,由于我和他素来互相了解,就经请求后去出任掌书记。我捧着任命的文书入告母亲,母亲说:“我不喜欢江淮一带地方,你从开始就要考虑到这一点。”我就禀告丞相,以请求照顾。丞相说:“可以。”我过了几个月离开了徐州、泗州,由于河路还难走,就改做扬州掌书记。过了两年,道路畅通,前约得以实行,我就调补为渭南县主簿。第二年冬天,我提升为监察御史。
贞元二十一年春,唐德宗去世,太子李诵即位。当时有出身寒微、才华出众的王叔文,以擅长下棋,得选为翰林院待诏。因有机会与太子李诵谈论时事,李诵非常赏识他。他们这样交往很久了,众人都不知道。到这时王叔文由苏州府属官,破格提拔为起居舍人,充任翰林学士。于是他密荐丞相杜佑,任度支、盐铁等使。第二天,王叔文以翰林学士及起居舍人兼任度支、盐铁副使。不久,又特升任户部侍郎,皇帝赐他紫服,贵振一时。我以前已由杜丞相奏请委派为崇陵使判官,任职一个多月;到这时改任屯田员外郎,兼管度支、盐铁等方面的公事。当初,王叔文是北海人,自称是王猛的后代,具有远祖的风度。只有东平吕温、陇西李景俭、河东柳宗元,认为确实如此。这三位都和我交情深厚,日夕相处,称赞王叔文的才能。叔文确实善于谈论法治的道理,能以口辩服人。得到重用后,从春到秋,他所采取的革新措施,人们都认为是无可非议的。
皇帝经常患病,到这时病情加剧。下诏让位,自为太上皇,死后谥为顺宗。太子李纯即皇帝位。这时太上皇的顺宗久病卧床,宰相、大臣和百官都不得召对。宫廷事情诡秘,像东汉桓帝和顺帝那样,拥立新君的功劳完全归于宦官。于是,王叔文首先被贬到渝州,后来又诏命赐死。宰相韦执谊被贬到崖州。我被贬为连州刺史,走到荆南,又被贬为朗州司马。过了九年,召回朝廷,复授连州刺史,自连州历任夔、和二州刺史,后升为主客郎中,分司东都。第二年追回入朝,充任集贤殿学士,转任苏州刺史,赐金印紫绶,改任汝州刺史兼御史中丞。又改任同州刺史,兼本州防御使、长春宫使。以后因为足疾,改为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又改任秘书监,分司东都。一年,加官检校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活了七十一岁。在这患病的时候,自己写的铭文说:“没有早亡也不卑贱,是天生的福分啊。多灾多难,是遭遇的不好啊。天赋的才能,不让我来施展啊。即使有人诽谤,我也问心无愧啊。躺在这窗子下,我到了终期啊。葬近祖坟,还像活着一样啊。灵魂无处不到,这怎能知道啊?”
2.习题解说。
(1)第一题命题意图及参考答案。
命题意图:让学生了解刘禹锡对“永贞革新”的评价,从中正确认识“永贞革新”这段史实。
参考答案:刘禹锡在“自传”中指出:从春到秋的“永贞革新”,所采取的各项措施,人们都认为是无可非议的。这是对“永贞革新”的充分肯定。
(2)第二题命题意图及参考答案。
命题意图:让学生读懂文末的“铭文”,了解刘禹锡的内心世界。
参考答案:刘禹锡在“铭文”中对未能实现自己的革新主张感慨万分,他表明白己的一生都是光明磊落的,并流露了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痛苦心境。
学生对刘禹锡的官场生涯可能有不同的看法。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讨论。
3.相关资料。
(1)
刘禹锡长期的逐客生活,正是他青年有为的时期,最使他中心激愤,不能自平。在这样感愤忧伤之中,他写了不少讽刺诗,最有名的就是游玄都观所写的那首七绝: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上一篇:《柳毅传》教辅
分类导航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