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综合资料古典诗词的研究性阅读教学案例» 正文

古典诗词的研究性阅读教学案例

[10-21 00:01:39]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综合资料   阅读:68452

概要:一、教学目标(一)了解古典诗词的有关常识;(二)理解古典诗词的常见艺术手法和流派特点;(三)提高艺术鉴赏力。二、研究指导(以苏轼词的研究性阅读为例)(一)研究角度参考1. 苏轼生平研究;2. 苏轼思想研究;3. 苏轼词的艺术研究;4. 对苏轼某一首词的研究。(二)研究过程参考(同古典小说的程序)(三)研究提示1. 了解一些宋词的发展过程及其流派,从而了解词发展到苏轼所发生的一大转变。苏轼可以不受音律的束缚,破除成见,改变声律比词情更重的要求。2. 要尽量广泛、深入地研读苏轼各个时期的词作品。开始接触,感到喜爱,那只是初步的契合,经过深入的研究分析,来理解和感受,使这种契合达到最佳的状态。3. 在正确地阐释作品的前提下,显示读者的独创性。有了深刻的理解,才能产生独特的感受;有了独特的感受,又能再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把富有创造性的理解与感受提供出来,就完成了一个“再创造”的过程。三、研究资料1. 《中国文学史》 人民文学出版社2.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朱东润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3. 《唐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4. 《宋词精赏》王双启,百花文艺出版社5. 《历代名家

古典诗词的研究性阅读教学案例,标签:综合资料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一、教学目标

(一)了解古典诗词的有关常识;

(二)理解古典诗词的常见艺术手法和流派特点;

(三)提高艺术鉴赏力。

二、研究指导(以苏轼词的研究性阅读为例)

(一)研究角度参考

1. 苏轼生平研究;

2. 苏轼思想研究;

3. 苏轼词的艺术研究;

4. 对苏轼某一首词的研究。

(二)研究过程参考(同古典小说的程序)

(三)研究提示

1. 了解一些宋词的发展过程及其流派,从而了解词发展到苏轼所发生的一大转变。苏轼可以不受音律的束缚,破除成见,改变声律比词情更重的要求。

2. 要尽量广泛、深入地研读苏轼各个时期的词作品。开始接触,感到喜爱,那只是初步的契合,经过深入的研究分析,来理解和感受,使这种契合达到最佳的状态。

3. 在正确地阐释作品的前提下,显示读者的独创性。有了深刻的理解,才能产生独特的感受;有了独特的感受,又能再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把富有创造性的理解与感受提供出来,就完成了一个“再创造”的过程。

三、研究资料

1. 《中国文学史》 人民文学出版社

2.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朱东润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3. 《唐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4. 《宋词精赏》王双启,百花文艺出版社

5. 《历代名家词赏析》徐育民、赵慧文撰,北京出版社,1982年 8月

6. 《宋词名篇赏析》臧维熙撰,安徽人民出版社,1984年 2月

四、学生作品

啊,真美!(研究论文)

陈 绗

大概和“灯下看美人,比白日更美三分”的感觉异曲同工吧,我更喜欢和着淅淅沥沥的雨声读宋词。只觉得宋词的美一-无论是含蓄的美、纤柔的美、多情的美,还是热烈的美、豪放的美、悲壮的美一-在这穿越时空亘古不变的雨声中才能得到更完美的诠释。

宋词的美是需要用真心去体会的。初读时的惊艳只是肤浅的直觉,真情的流露才是词的魅力所在,如果说诗凝练的语言使诗富有哲理,因此直抒胸臆的诗句往往不如含义隽永的诗句脍炙人口的话,那么词则不然。词中的空间足够词人纵横驰骋,洋洋洒洒地道出切身感受。

读词的过程实际上是揣摩词人情感的过程,词的美丽也只有懂词、知词者才能领会得来。

宋词分两派:豪放和婉约。因而词中的情也分两种:抵御外侮、忧国忧民之情与山水风月、伤春怀人之情。前者振奋人心,慷慨激昂;后者朦胧浪漫,悱恻缠绵。两种不同风格的美丽构成了绝妙的宋词。

在歌舞升平的北宋盛世,苏轼的“大江东去”开豪放词的先河,贺铸以剑客气宇“少争侠气,结交五都雄”为豪放派词路披荆斩棘。靖康变起,南宋偏安,一批爱国将领和主战朝臣,在风雷激荡的斗争中引吭高歌,在中国文学史上写下辉煌的一页。然而,词中虽有“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英雄,有“弓两石,剑三尺,定襄汉,开虢洛,洗洞庭”的大将,却没有一个能促使皇帝下定决心收复失地。纵然“万卷诗书事业,尝试与君谋”到头来仍是“心在天山,身在沧州”。豪放词中最多的,便是这种报国无门的失意与无奈,其拳拳赤诚让人怆然涕下。豪放词是壮美的,更是凄然的。每读辛弃疾、戴复古、文天祥等人的词,我的心总是很沉重。这哪里是词,分明是一声声震破苍穹的呐喊,一句句以死报国的誓言!只可惜“为子死孝,为臣死节,死又何妨”的豪情支撑不起风雨飘摇的南宋。当历代豪杰一去不返,词人的背影渐行渐远的时候,这些如高天长风般不衰不朽的词作流传至今,向人们讲述一个屈辱王朝的“词史”。

我崇敬豪放词中的凛然正气,钦佩那百折不回的英雄气概,但我却承受不了豪放词的沧桑重荷。于是,我将眼光移向了婉约派,移向宋词中另一处祥和的美景,那里的天是“碧云天”,地是“黄叶地”,“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那里有长袖舞姬“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有守望的佳人“妆楼领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有多情的词人“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就连那写给朋友的信笺也因“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使得“红笺为无色……

读婉约词时,我的思想是放松的,心情是平静的。但易安却是让我心碎的词人。她作品中那种凄凉的美常使我泪水涟涟:“人比黄花瘦”的痴心,“却上心头”的深情,“寻寻觅觅”的愁苦。字字句句皆是泣血而成,读之怎不教人心酸!

婉约词是柔美的,艳而不娇,华而不俗,情深而不造作,意重而不赘人。虽无“渡江天,马南来”的威武,却有“疑是湖中别有天”的诗情;虽无“谈笑洗尽古今愁”的豪迈,却有“杨柳岸晓风残月”的画意。这就使宋词在除却铿锵韵律之外又添了几分悠扬婉转。

这就是宋词的美丽,美在词人满腔爱国热血,美在词人脉脉儿女情长。千年风霜纵是无情,但词人的感情在千年后却依旧生动,使伴雨读词的我幸运地有了一种实实在在的寄托,并拥有与词人只可意会的亲切。

词的美丽是永恒的,正像亿万年动听如初的雨声。

第三节 戏剧的研究性阅读教学

一、铺垫

学生利用一节课整理复习戏剧的定义、分类、矛盾冲突、形象塑造和语言特色等文体知识,概略地了解中外著名的悲、喜剧作品。教师还可印发一些讲义、补充有关课文的背景知识、评论文章(例如《<雷雨> 导读》《我是怎样创作< 屈原>的》等),提供几个较有影响的教育网站(http://www.k12.com等)教给学生查找、处理网上信息的方法。利用三个中午的时间,播放《雷雨》《茶馆》的话剧录像,初步感受“北京人艺”表演艺术家的演技。

由于是第一次接触,学生一般缺乏自信,教师要精当地介绍课本剧的特点和表演要领,播放《祝福》《项链》等课本剧片段,使学生充分地认识到表演并非高不可攀,从而激发自己的潜在智慧和创造才能。在语文课代表统计了导演自荐者的人数、姓名之后,利用半节课精心组织一场公开招聘会。由自荐者书面、口头地阐述“创作意图”,“意图”侧重于对剧本的整体把握和创新构思。这时有意过一把“导演瘾”的学生就会主动、认真地钻研教材,查找资料、请教老师……

《屈原》节选部分的重点是主人公长达四页的内心独白,高潮是婵娟误饮毒酒之后的情景,因此在排练中要把这两段放在关键部位。屈原的内心独白在一定的程度上要考验演员的背诵和演讲能力,而婵娟误饮毒酒则要充分考验演员的表现力。婵娟在中毒后,生理上的痛苦和心理上的高兴要同时表现出来是十分难的;屈原要表现出在婵娟临死时心中的内疚、伤心、愤怒等情绪也不容易。

[1] [2]  下一页


Tag:综合资料综合资料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综合资料
》《古典诗词的研究性阅读教学案例》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