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展开想象。想象,是指读者的形象思维活动。文学作品通过个别反映一般,往往具有概括性。读者在赏读的过程中必须通过想象,去不断扩大作品的生活画面,从而获得完整而丰富的形象美感,即从有限的描写中推测、联想,对原作品进行补充、扩展、联系、对比的想象,在作者的头脑中形成更加丰富、鲜明、丰满的文学形象。 ●深入体验。体验,是指读者的情感反应活动。文学作品的鉴赏,必须真正深入到作品的生活场景去,从人物的喜怒哀乐中体会作者感情爱憎,感受作品所描写的人物幸福与痛苦等。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强烈的情感反应,使文学作品收到应有的艺术效果。 ●力求领悟。领悟,是指读者的理智认识活动,它是进行鉴赏性阅读的高级层次。鉴赏作品既要入乎其内,又要出乎其外。如果深入体味作品是一种情感体验过程的话,那么,领悟则是理智认识的要求与结果。只有达到情感与理智的高度结合境界,才能真正鉴赏出作品艺术描写的深长意味。 以上是欣赏的主要环节和要点,至于具体教学步骤的安排,我们有以下一些建议。 每单元的第一项是“赏析指导”,就这一章所提出的学习角度,介绍相关知识和鉴赏方法。建议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之前将整本书的大框架和概貌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编写说明,标签:综合资料大全,http://www.88haoxue.com●展开想象。想象,是指读者的形象思维活动。文学作品通过个别反映一般,往往具有概括性。读者在赏读的过程中必须通过想象,去不断扩大作品的生活画面,从而获得完整而丰富的形象美感,即从有限的描写中推测、联想,对原作品进行补充、扩展、联系、对比的想象,在作者的头脑中形成更加丰富、鲜明、丰满的文学形象。
●深入体验。体验,是指读者的情感反应活动。文学作品的鉴赏,必须真正深入到作品的生活场景去,从人物的喜怒哀乐中体会作者感情爱憎,感受作品所描写的人物幸福与痛苦等。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强烈的情感反应,使文学作品收到应有的艺术效果。
●力求领悟。领悟,是指读者的理智认识活动,它是进行鉴赏性阅读的高级层次。鉴赏作品既要入乎其内,又要出乎其外。如果深入体味作品是一种情感体验过程的话,那么,领悟则是理智认识的要求与结果。只有达到情感与理智的高度结合境界,才能真正鉴赏出作品艺术描写的深长意味。
以上是欣赏的主要环节和要点,至于具体教学步骤的安排,我们有以下一些建议。
每单元的第一项是“赏析指导”,就这一章所提出的学习角度,介绍相关知识和鉴赏方法。建议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之前将整本书的大框架和概貌作一番了解,并力求对赏析指导部分能有深入的领会,从而可将几个单元的知识在教学中综合运用,增强各单元的互补性。
第二项是“赏析示例”,诗歌、散文各举一篇为例,从该单元提出的学习角度进行分析,带有举例示范性质。因为学生经过了高中的必修课阅读,对诗文有了初步的鉴赏基础,所以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自主研读赏析示例,也可以先不去阅读示例,由学生自己作一番赏析,然后将自己的赏析和示例作一比较,并由教师加以评说,这样会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
第三项是“自主赏析”,自主赏析作品注释后面列有“探究·讨论”题目,这些题目帮助学生在阅读鉴赏时打开思路、把握要点,在途径上、方法上作适当的提示或点拨。有的作品还有“相关链接”,进一步提供有关背景资料和信息。这一项类似于必修教材的课后练习,不同的是讲究“自主”二字,意即在赏析时,允许学生有多元性、开放性的解读,真正做到审美的个性化。自主阅读课文,可先尝试着由学生自己将疑难与感悟写出来,再接着阅读“探究·讨论”的题目,作一番深层次的理解,当然不是追求唯一的答案,而应力求多些不同的理解。也可利用网络资源,查找信息或设置讨论区,将某一作品探究上升到研究领域。
第四项是“推荐作品”,是给学生推荐与本单元学习内容相关的一些作品,供其课后阅读。学生们完全可以放开手脚,将每一单元提供的角度加以运用,以获得对作品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感知与把握。推荐的作品也是有限的,学生可以拓展到课外,自己多去寻找佳作名篇进行阅读。
教师可引导和安排学生多开展一些学习活动。如阅读交流,将自己对文章的感悟和质疑在班组里交流;鉴赏研究,可设置一些有价值的研究题目。古代诗歌部分,可就一些常见的意象、主题进行讨论研究;有条件的地区可结合与当地有关的名篇或著名作家,展开实地考察和讨论研究。总之,可采取多种手段,激发学生阅读古诗文的兴趣。
中国古代诗文有许多名篇,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学生阅读多了,对古代诗文就会减少畏难情绪,产生阅读探究的兴趣,在自主阅读中吸取古代诗文的思想和艺术营养。
文艺鉴赏是一种主体性很强的情感和思维活动。这本教材的“赏析指导”“赏析示例”,以及课文后的“探究·讨论”题目,用意在于启发引导,指出途径,激起兴趣,而对作品的理解和欣赏,应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文学作品是多种因素的复合体,教材在一个单元之中列举一些作品,并不意味着这些作品只能从这一单元所提供的角度进行欣赏。在具体阅读和在今后的理解运用中,完全可以引入另外一些角度,以获得对作品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感知与把握。一些作品内涵具有多义性和模糊性,理解时不必限制过死,通过自主探究,可以有多元的、开放性的解读。
愿这本教材能够做教师和学生的好朋友,能够在高中学生和古代优秀的诗文的名作、名家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让大家既感到有浓厚的兴味,又有探胜取宝的眼光和方法,怀着愉快的心情,走进中国古代名家、名作之林,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丰富的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使自己的思想情操、鉴赏能力和语言素养都能大大提高。
分类导航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