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综合资料《〈论语〉选读》之《为政以德》教案» 正文

《〈论语〉选读》之《为政以德》教案

[10-21 00:01:39]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综合资料   阅读:68506

概要:危而不持:如果盲人遇到危险却不护持。危,危险。持,扶持。颠而不扶:即将跌倒却不搀扶。颠,跌倒。扶,搀扶。尔言过:你的话是错误的。言,话。过,错误。聚敛:用重税等搜括(民财)。附益:增加,增益。附:附着。引申为增益。《荀子·礼论》:“刻生而附死谓之惑。”(对活人刻薄,对死人厚待叫作糊涂。)用不足:用度不足。用,用度,费用。其身正:他自身端正。虽令不从:即使下了命令老百姓也不服从。虽,即使。敬、忠以劝:严肃认真、尽心竭力并且勤勉努力。以,连词,而。三、通假字寻找出课文中的通假字,包括异体字和古今字。共:通“拱”,读gǒng,环抱,环绕。“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道:通“导”,读dǎo,训导。“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通“导”,读dǎo,治理。“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与:同“欤”,读yú,句末语气词,表疑问或感叹。“与”是“欤”的古字,这个意义后来写作“欤”。《论语》中均用“与”字,如:“求!无乃尔是过与?”补充说明:通假字指某一个字借用为另一个字。这两字在形、义上不一定有必然的联系,只是因读音相同或相近,才临时通用。通哪个字

《〈论语〉选读》之《为政以德》教案,标签:综合资料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危而不持:如果盲人遇到危险却不护持。危,危险。持,扶持。

颠而不扶:即将跌倒却不搀扶。颠,跌倒。扶,搀扶。

尔言过:你的话是错误的。言,话。过,错误。

聚敛:用重税等搜括(民财)。

附益:增加,增益。附:附着。引申为增益。《荀子·礼论》:“刻生而附死谓之惑。”(对活人刻薄,对死人厚待叫作糊涂。)

用不足:用度不足。用,用度,费用。

其身正:他自身端正。

虽令不从:即使下了命令老百姓也不服从。虽,即使。

敬、忠以劝:严肃认真、尽心竭力并且勤勉努力。以,连词,而。

三、通假字

寻找出课文中的通假字,包括异体字和古今字。

共:通“拱”,读gǒng,环抱,环绕。“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道:通“导”,读dǎo,训导。“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通“导”,读dǎo,治理。“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与:同“欤”,读yú,句末语气词,表疑问或感叹。“与”是“欤”的古字,这个意义后来写作“欤”。《论语》中均用“与”字,如:“求!无乃尔是过与?”

补充说明:

通假字指某一个字借用为另一个字。这两字在形、义上不一定有必然的联系,只是因读音相同或相近,才临时通用。

通哪个字,读哪个字的音。

通假字一般是单向的,如“共”通“拱”,而“拱”不通“共”。

四、古今异义

寻找课文中古异义的词。

无耻:没有羞耻心。“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古代不守礼义、不光彩、不体面即“无耻”,如寡妇改嫁、战败逃跑等。现代汉语中意思是道德水平低下,含义较窄。

有事:有战事,指采取军事行动。事,特指战事、祭祀等军国大事。“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以为(东蒙主):以之为,让(拿)它做(东蒙山的主祭者)。“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 现代汉语的“以为”是认为。

五、词类活用

形容词作名词

如杀无道,以就有道。  “无道”指无道者,不守道义的人。就,动词,靠近。“有道”,作宾语,指有道者,道德高尚的人。就:①接近,靠近,趋向。②完成,达到。③即使。

而教不能。  “善”指优秀者;“不能”指能力差的人。

补充说明:

当动词、形容词处于宾语的位置,就充当名词了。

名词作动词

君子之德,小人之德。  “风”,好比风,“草”,好比草。

补充说明:

当名词处于谓语的位置,就充当动词了。

使动用法

富之:使他们富起来。

足食,足兵,民信之矣:使粮食充足,使军备充足,百姓也就对政府有信心了。富、足,形容词作动词,使动。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所以如果远方的人不归服,就整顿礼乐教化来招引他们(使他们来)。来,不及物动词使动。

补充说明:

当主语不施行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主语使宾语施行这个动作时,就是使动用法了。

第三课时

六、特殊句式

主谓倒置

君子若人!”这个人真是君子啊!

尚德若人!”这个人真崇尚道德啊!

补充说明:

主谓倒置,即谓语前置,是一种表示强烈感情的特殊句式。

状语后置

为政〈以德〉:以德为政,用道德治理国政。

道之〈以政〉:以政道之,用政令来训导百姓。

齐之〈以刑〉:以刑齐之,用刑罚来整饬百姓。

道之〈以德〉:以德道之,用道德来训导百姓。

齐之〈以礼〉:以礼齐之,用礼教来整饬百姓。

使民〈以时〉:以时使民,按一定的时节役使百姓。使,使用,役使。

临之〈以庄〉:以庄临之,用庄重的态度来面对百姓。

补充说明:

这七个句子中的“以”都是介词,其中六个的意思是“用”。“使民以时”中的“以”意思是按照。

状语后置,也就是介词结构后置,古代的介词结构(介词+宾语)一般都放在动词谓语的后面。而翻译成现代汉语时需要将后置的介宾短语提前到谓语前面来。

宾语前置

①“既富矣,又焉?”  “何加”,即加何,下一步做什么。疑问代词作宾语,动词宾语前置。

②“百姓足,君不足?”  “孰与”,即与孰,跟谁。疑问代词作宾语,介词宾语前置。

③“无乃与?”  “尔是过”,即过尔,责备你们。是,代词,复指前置宾语。“是字句”宾语前置,即用“是”字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

七、固定句式

①“无乃尔是过与?”    恐怕要……吧?表示委婉的商榷语气,对某种情况加以推测。

②“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为什么……呢?表示反问语气。还可译为“还用……做什么”“哪里……呢”等。

③“年饥,用不足,如之何?”    对……怎么办?表示疑问语气,还可译为“怎么样”“怎么办”“怎么”。

④“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    怎么能?表示反问语气。“其”与“如之何”配合使用,加强反问语气。

八、相关成语

①众星拱北:天上众星拱卫北辰。旧指有德的君在位,得到天下臣民的拥戴。

拱,环线在周围保卫着,拱古作共。北,北辰,北极星。

②陈力就列:指贡献出自己的才能去担负职务。

陈力,献出才力。就列,归入行列。

③开柙出虎:原指看管的人没有尽责,使笼子开了,老虎出来了。

后比喻放纵坏人。

④既来之,则安之:把远人招来之后,又要使他们安定下来。“来”、“安”都是使动用法。“之”指代上文的“远人”。

现在指:既然已经来了,就应该安下心来。“之”虚化,起补充音节作用。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综合资料综合资料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综合资料
》《《〈论语〉选读》之《为政以德》教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