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未及半月,点点鹅黄变成了一片新绿,刚出巢的雏莺在枝头歌唱。玄宗出游宜春苑。李白又奉诏作《龙池柳色初青,听新莺百啭歌》。 三月里,陕郡太守兼水陆转运使韦坚,引浐水到御苑的望春楼下汇聚成潭,功成。韦坚以新船数百艘标上全国各州、郡的名称,摆上各州、郡的名贵出产,载着成百的歌伎,唱着庆贺天宝年号的《得宝歌》:“得宝弘农野,弘农得宝耶。……三郎当殿坐,听唱得宝歌。”领唱的是李白的友人崔成甫。成甫时任陕县县尉,颇得上司韦坚的赏识。他身着崭新的春装,又特地套了一件华丽的锦半臂,加以歌喉嘹亮,响遏行云,更显得人材出众。船队足长十里有余,次第来到望春楼下,向玄宗奉献各种山珍海味,奇玩异宝。玄宗也在望春楼上大摆筵席,热闹了整整一天。李白又奉诏作《春日行》。 转眼到了春暮,兴庆宫中牡丹开了。玄宗陪着贵妃,在沉香亭欣赏由洛阳新进贡来的名贵品种“姚黄”、“魏紫”。本己有李龟年率领的梨园子弟待候,但玄宗说:“对子,赏名花,何用旧词为!”于是李白又奉诏作《清平调词》三首: 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其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
《李白传》全文阅读,标签:综合资料大全,http://www.88haoxue.com未及半月,点点鹅黄变成了一片新绿,刚出巢的雏莺在枝头歌唱。玄宗出游宜春苑。李白又奉诏作《龙池柳色初青,听新莺百啭歌》。
三月里,陕郡太守兼水陆转运使韦坚,引浐水到御苑的望春楼下汇聚成潭,功成。韦坚以新船数百艘标上全国各州、郡的名称,摆上各州、郡的名贵出产,载着成百的歌伎,唱着庆贺天宝年号的《得宝歌》:“得宝弘农野,弘农得宝耶。……三郎当殿坐,听唱得宝歌。”领唱的是李白的友人崔成甫。成甫时任陕县县尉,颇得上司韦坚的赏识。他身着崭新的春装,又特地套了一件华丽的锦半臂,加以歌喉嘹亮,响遏行云,更显得人材出众。船队足长十里有余,次第来到望春楼下,向玄宗奉献各种山珍海味,奇玩异宝。玄宗也在望春楼上大摆筵席,热闹了整整一天。李白又奉诏作《春日行》。
转眼到了春暮,兴庆宫中牡丹开了。玄宗陪着贵妃,在沉香亭欣赏由洛阳新进贡来的名贵品种“姚黄”、“魏紫”。本己有李龟年率领的梨园子弟待候,但玄宗说:“对子,赏名花,何用旧词为!”于是李白又奉诏作《清平调词》三首:
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其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官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其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
李龟年领着众乐工,按曲谱,填新词,调丝竹,击檀板,演唱了一遍又一遍。帝妃二人边饮美酒,边赏新歌,陶醉在春风之中。
由于差遣频繁,李白又奉命从大明宫的翰林院迁到兴庆宫,守在皇帝身边,以便随时应诏。上面派了两名宫女专门服侍他,伙食也开得更好了。每天除了鸡鸭鱼肉,又特赐西凉进贡来的葡萄酒一坛。穿的衣服更是不愁,冬天还没完,春衣已经早早地送来了;春天还没完,夏衫又已送来了。娘娘怕他寂寞,又赐他一只陇西进贡的鹦鹉。鹦鹉站在珊瑚架上,用一条黄金做的小练系着,挂在檐前。宫女们每天用江南进贡来的香稻和终南山的清泉喂它,还教它念李白的诗哩!
作者: 凤莫忆 2005-6-22 11:27 回复此发言
--------------------------------------------------------------------------------
6 回复:《李白传》·再入长安
李白此时吃有吃的,穿有穿的,喝有喝的,玩有玩的,真是要什么有什么。不但翰林院中其他的人望尘莫及,就连三品五品的文武官员中也有人看了眼红。王公贵人常来请他听歌、观舞、赴宴,还怕他不赏脸。每逢休沐日,他更是不得闲。徐王李延年府里的宴会还没完,汝阳王李琎早派人候着了。刚从左司郎中崔宗之宅里出来,张垍兄弟三人又来接着。这个休沐日还没完,玉真公主已叫元丹丘来请他下个休沐日务必上她的玉真观去。李白成了长安城中第一个红人。
偏在这红得发紫的时候,李白感到厌烦起来。
有一个休沐日,他一大早就从翰林院里溜了出来,既不去公卿府第,也不去游乐场所,只想找个清静的去处散淡半日。他想来想去只有南门里兰陵坊一带,慈恩寺塔附近,风光不错,而又人烟稀少。虽在闹市之中,却如同乡村一样。便穿过朱雀门大街,直往南门而来。在菜畦、花圃、荷塘、鱼池之间,信步转游了一阵。走过几处竹篱茅舍,他停下来看一看。走过几处豆棚瓜架,他也停下来看一看。这些地方,自然远远不能和禁中相比,便却有它们天然的野趣。最后,在快出南门的地方,一个十分简陋,然而收拾得干干净净,桌上小土罐子里插着一丛野花的小酒家,吸引他走了进去。他要了壶极普通的米酒和几碟极普通的小菜,一边自斟自饮,一边和卖酒的老汉拉着闲话,却感到好久没有感到的舒服自在。不知不觉便喝得多了一些,也就趁势倒在酒家的小土炕上睡了起来。正睡得香甜,而且梦见平阳和伯禽向他走来。他刚把姊弟俩一手一个抱了起来,却听见有人闹闹嚷嚷进了屋里,一迭声叫:“李学士!李学士!”他心里好生厌烦,想赶快抱着孩子逃走,却迈不开步。有人上来拉他,推他,摇他,他仍然不能动弹。停了一会,没有动静了,他又蒙胧睡去,又继续做他的梦:“两个小家伙,你们怎么来的?爸爸还没有自己的住宅,你们住在哪里好呢?”突然,却听见“扑”的一声,一片冷水从他头上淋下。他正想找个地方躲雨,又是“扑”的一声。他猛地醒了过来,坐起一看,才发现几个内侍端着一碗水站在炕前,向他连连哈腰赔笑说:“李学士,你让我们找得好苦哇!万岁爷在白莲池泛舟,等你回去哩!高公公传下旨意来说,非把你找到不可。找不到,我们可不得下台。”另一个说:“别罗嗦了,赶快回吧!”
不等李白答话,他们便七手八脚地扶他上了马,簇拥着直奔兴庆宫而来。路上风一吹,李白一肚子酒涌了上来,好生难受。强熬到兴庆宫门前,终于呕吐开了,衣服上马鞍上一片狼藉。这怎能上龙舟呢?内侍们连忙去禀过高力士。高力士叫赶快弄碗醒酒汤给他灌下去,又叫把衣服给他换了,把手脸洗净。李白昏昏沉沉,由他们摆弄。他多想闭目养一会儿神,却听见小太监说:“高公公来了。”李白赶快把眼睛闭上。“怎么酒还没有醒?万岁爷等了好半天了!”这高力士说话不仅倒男不女,怎么还瓮声瓮气的?李白眯起眼睛一看,原来他站在门外就拿手绢把鼻子捂上了。李白直想唾他一口:“呸,你这给皇帝提夜壶的贱臣!”但又一想:“怎能和这种人计较?”李白只好忍了又忍,听凭内侍扶着他来到池畔。上了龙舟,正欲进舱,高力士又传下娘娘旨意,不让进去了。却吩咐内侍掇了一张小炕桌放在船头,摆了纸墨笔砚,叫李白就在那上面写《白莲花开序》。李白趴在小炕桌上久久没有动笔,他需要让自己平静一下,否则控制不住自己,就会写出这样一句话来:后世子孙切切勿为翰林待诏。
李白写完《白莲花开序》,太阳已经快落山了。他平生写诗作赋从来没有感到这样困难。
也不知是娘娘嫌他酒气薰人,还是皇帝嫌他文思迟钝了,从此李白就很少奉诏,而且奉命搬出了兴庆宫,仍到大明宫翰林院居住。这时,献上了长生秘术的张果老已经加授“银青光禄大夫”,乔迁到御赐的宅第中去了。
①杨玉环在天宝四年始正式册立为贵妃。此从一般习惯称呼。
作者: 凤莫忆 2005-6-22 11:27 回复此发言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下一页
上一篇:《新城道中(其一)》教案
分类导航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