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综合资料《走近李清照》案例写作示例» 正文

《走近李清照》案例写作示例

[10-21 00:01:39]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综合资料   阅读:68966

概要:【案例背景】在学习“第八册语文 积累 运用五 读读背背 拓展内容”时,教材为我们提供了李清照的《如梦令》这首词。在学习过程中,我和学生都被李清照清新明丽的风格和细腻的感情变化所折服。更使我们新奇的是以往在教材中,唐诗见的挺多,可宋词编入小学教材这是第一回见。仅次一首词的学习,我觉得还远远不够,因为我可是李清照的崇拜者,她前期词章,多数描写闺中的生活情趣及大自然的绮丽风光,风格清新明丽。另外,她善用朴实的白描手法,写细腻的感情变化,语言明白如话,在宋代词人中,卓然自成一家。今人来学,赏读价值极高。我个人认为,在这里引入宋词,是绝好的学习机会。于是我想再组织学生开展一个《走近李清照》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充分让学生在搜集、吟诵、想像感悟、创造的过程中去感受中国古典诗词的美,增强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奠定学生感悟语言的良好基础。【案例主题】 语文教学中的“拓展阅读” 【课堂实录剪辑】 [激发兴趣]为了激发学生的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我在课堂上挺神秘地对学生说:你们知道《如梦令》的作者李清照可是位……女词人哟!啊,孩子们个个张大嘴似乎不敢相信.在他们以前的学习过程当中,接

《走近李清照》案例写作示例,标签:综合资料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案例背景】

在学习“第八册语文 积累 运用五 读读背背 拓展内容”时,教材为我们提供了李清照的《如梦令》这首词。在学习过程中,我和学生都被李清照清新明丽的风格和细腻的感情变化所折服。更使我们新奇的是以往在教材中,唐诗见的挺多,可宋词编入小学教材这是第一回见。仅次一首词的学习,我觉得还远远不够,因为我可是李清照的崇拜者,她前期词章,多数描写闺中的生活情趣及大自然的绮丽风光,风格清新明丽。另外,她善用朴实的白描手法,写细腻的感情变化,语言明白如话,在宋代词人中,卓然自成一家。今人来学,赏读价值极高。我个人认为,在这里引入宋词,是绝好的学习机会。于是我想再组织学生开展一个《走近李清照》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充分让学生在搜集、吟诵、想像感悟、创造的过程中去感受中国古典诗词的美,增强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奠定学生感悟语言的良好基础。

【案例主题】

    语文教学中的“拓展阅读”

  【课堂实录剪辑】

   [激发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的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我在课堂上挺神秘地对学生说:你们知道《如梦令》的作者李清照可是位……女词人哟!啊,孩子们个个张大嘴似乎不敢相信.在他们以前的学习过程当中,接触到什么李白呀、杜甫呀、一系列古诗作者无一不是男性。而今天课本中居然出现了一位女词人,使他们能不吃惊吗?就着他们的新奇劲,我继续说:唐代的诗,宋代的词一直以来是闪耀在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史上的两颗璀灿的明珠。这些千古名词被后人们不断传诵,经久不衰。对于唐诗,我们接触很多,但对于宋词,却知之甚少。通过上次学习李清照《如梦令》这首词,我们就深深地被这位女词人所吸引,因而想开展一个《走近李清照》的综合性语文学习活动。你们有兴趣吗?“有”,那声音响彻整个教室,这是孩子们跃跃欲试的第一反应。

可话一旦说出口,事情一旦定下来,就不能儿戏,既然做就得做好,于是我开始思量如何开展活动?

   [初定方案]

根据教学要求,本内容最多只须一课时,初步理解,能背诵下来就行。但为了让学生积累更多的李词,我要求学生每人在课余搜集至少2首词。要求也是能读通、能初步理解。

活动效果

第二天上课时,我满怀信心来到教室准备进行“李词大反馈”。当我高兴的问同学们,你们谁昨天收集到李清照的词?同学们你望望我,我望望你,都不吱声。见此情景,我以为他们是胆小,不敢第一个发言。于是,我继续鼓劲:别害怕,大胆一点吗。平时你们都挺大方的,难道今天变小了吗。听到我的打趣,教室里仍旧一片寂静,我有点生气了,脸也耷拉下来,随便点了一个同学,他慢腾腾的站起来,小声地说:“没找到。”我更生气了,虎着个脸说:“怎么可能,你们家一本书都没有吗?”我又把眼光转向了学习委员,她很自觉地站起来,还颇理直气壮地说:“刘老师,我早上就问了同学们,情况是这样的,有的家确实没有这本书,他们的爸爸妈妈都不爱看。还有的家长曾经读过,可要他们默下来,他们又记不全。还有的﹍﹍”我打断了她的话,陷入了沉思。是呀,事先,只顾着满腔热情,就没想到:你是李清照的崇拜者,难道家长个个也是吗?家里都会准备一本宋词放着,等着你上这一课吗?

   [再定方案]

有了上次的教训,我又站在学生的角度认真地思索起来。最后我决定放宽时限,多找途径。于是,我再次宣布:为了把这次活动开展好,我给同学们一星期时间,你们可以上有关网站,可以到图书馆、阅览室去大量搜集,没有以上便利条件的可以向周围的宋词爱好者(家长、老师等)请教。行吗?我们比一比看谁收集的最多最全!话一说完,我分明看见孩子们的眼神由先前的灰色变成了亮色。

活动效果

一周后,我再次检查活动开展情况。这次,教室里果然热闹起来。孩子们纷纷拿出收集到的李词大声地念给同学们听。什么《忆秦娥》中的“断香残香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什么《如梦令》中的“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什么《一剪梅》中的“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听着一首首熟悉的词,真令我感动、陶醉。可正当我陶醉其间时,却有同学向我发问了:“刘老师,我们虽然听了,可好多我们并不理解呀。这么多又记不住。”这又把我问住了。是呀,我开展这次活动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了?难道拓宽知识面就是简单、机械似的“加一加”吗?加得越多越好吗?

  [三定方案]

一次、二次的活动总是不令人满意,总觉得做了,可似乎在走形式,没有预期的效果那样好。思虑在三,决定从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再入手。这次,我改变以往的角色,由原来的“统领者”变为“协从者”。我与同学们商量着定内容与形式。于是,有了下面的对话。

师:你最想知道关于李清照的什么知识?

生:1、关于李清照这个人的事。
    2、李清照留下了哪些诗词。
    3、李清照的诗词描绘了什么意境。
    4、积累李清照最有名的诗词。
    ……
师:除了念、抄的形式还有什么有趣的、你们喜欢的方式展示了?
生:1、可以自制“李清照词集”
    2、可以办一份“李清照诗词”小报。

    3、可以创作“李清照诗词”画集。
    4、还可以唱一唱呢,我听妈妈说,有一首词改遍成歌曲了。
    ……
师:你们是愿意单独行动了,还是与人合作?
生:1、我想一个人,能行。
    2、我想和一起妈妈完成。
    3、我想和同学合作。
    ……

    看着孩子们兴奋的表情,我相信这次的活动应该要丰富得多。

    活动效果

算是好事多磨吧。又是一周后,我们召集同学们第三次举行此次活动的展示会。这次的活动真的很丰富。有的用手抄报的形式展示了“李清照其人其事”——名字: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女词人. 号易安居士, 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生活经历: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 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 早期生活优裕, 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 流寓南方, 明诚病死, 境遇孤苦。 所作词, 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 后期多悲叹身世, 情调感伤, 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后人对她的评价:清照以一妇人, 而词格乃抗轶周柳, 虽篇帙无多, 固不能不宝而存之, 为词家一大宗矣. (《四库提要》)。还有 “李清照诗词大看台”等;有的用画画的形式展示了一首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其想象力丰富,真令人佩服。这对于学生理解词是一个很好地辅助;还有的用歌来唱词,我也情不自禁地与同学们一起唱起了《一剪梅》中“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1] [2]  下一页


Tag:综合资料综合资料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综合资料
》《《走近李清照》案例写作示例》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