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综合资料《不证自明的话——言语行为的预设》教案2» 正文

《不证自明的话——言语行为的预设》教案2

[10-21 00:01:39]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综合资料   阅读:68724

概要:第二单元 不证自明的话——言语行为的预设所谓“言语行为的预设”指的是利用语言进行交际时双方所共知的常识或根据句子的语境推断出来的信息。一般的,预设决定于人们普遍接受的逻辑规律、预设必须是客观真理、对句子进行提问或否定不影响预设的正确性。如果一句话的预设不恰当,会导致很多误解。如:一列火车要在某车站停靠时,车站上的扳道工突然发现能让这列火车停靠的两条铁轨上都有人,让这些人迅速离开的可能性已经没有了:一是距离比较远,声音不能达到那个地方;一是火车马上就要进站,时间紧迫。此时,扳道工发现在两条铁轨上,一条有七个孩子,正在玩耍;一条有一个老人,正在蹒跚行走。如果你是扳道工,应该把火车停靠在那条线上呢?这个问题,难为了很多人。因为无论把火车停在那条线上,都会有人受到身体的伤害。其实,从预设的角度看,问题本身是个伪命题,因为能指挥火车的,除了扳道工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人——火车司机。扳道工可以不选择上面的任何一个。他可以另辟蹊径,通知火车司机紧急刹车,避免灾祸的发生。由此可见,预设的不恰当,会是很多问题变得十分复杂。单元目标语文应用1.了解言语行为的预设的重要性。2.理解

《不证自明的话——言语行为的预设》教案2,标签:综合资料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第二单元    不证自明的话——言语行为的预设

所谓“言语行为的预设”指的是利用语言进行交际时双方所共知的常识或根据句子的语境推断出来的信息。

一般的,预设决定于人们普遍接受的逻辑规律、预设必须是客观真理、对句子进行提问或否定不影响预设的正确性。

如果一句话的预设不恰当,会导致很多误解。如:

一列火车要在某车站停靠时,车站上的扳道工突然发现能让这列火车停靠的两条铁轨上都有人,让这些人迅速离开的可能性已经没有了:一是距离比较远,声音不能达到那个地方;一是火车马上就要进站,时间紧迫。

此时,扳道工发现在两条铁轨上,一条有七个孩子,正在玩耍;一条有一个老人,正在蹒跚行走。

如果你是扳道工,应该把火车停靠在那条线上呢?

这个问题,难为了很多人。因为无论把火车停在那条线上,都会有人受到身体的伤害。

其实,从预设的角度看,问题本身是个伪命题,因为能指挥火车的,除了扳道工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人——火车司机。

扳道工可以不选择上面的任何一个。他可以另辟蹊径,通知火车司机紧急刹车,避免灾祸的发生。

由此可见,预设的不恰当,会是很多问题变得十分复杂。

单元目标

语文应用

1.了解言语行为的预设的重要性。

2.理解言语行为预设的内涵,了解预设的种类和条件。

3.能够分析语言中包含的预设信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 能够在实际的语言运用中准确判断句子的预设意义,并能够准确地利用预设。

语文审美

1.通过预设,完美地表达个人语言的含义。

2.能够利用言语行为的预设,在各种语言实践中准确地表情达意。

3.激发兴趣,进一步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语文探究

1.搜集生活中一些含有预设意义的对话,探讨语言预设的意义。

2.探讨预设在生活中的使用意义。

3.查找所在地广告、标语等在预设方面出现的错误。

单元概说

言语行为的预设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语言现象,可以说话语中到处充满了预设。预设也是影响语言交际效果的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当预设是假的,或者预设实际上是未知的时,话语都可能是不合适的。所以我们在说话写文章时或听话看文章时,都要留心话语中是否有预设意义,预设是否真实。否则,就可能造成误会甚至发生冲突。

1.任何言语行为都有预设,因为一句话除了字面意思外,还包含着有关说出这句话的一系列前提。如:

今天下午,我们是去看电影还是去上网?

这句话除了语言本身体现的选择疑问外,更重要的还有一个预设:今天下午,我们要出去玩。

也就是说,我们所说的话,除了字面意义外,还有其他含义,预设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字面外意义,如果预设不恰当的话,这句话就会不恰当,会让人造成很多误解。

比如:你怎么老偷拿老爸的钱。

这句话如果对一个没有拿过爸爸钱的孩子来说,就是很不恰当的,因为这句话的预设是:你拿过老爸的钱。

2.预设的特点是:不管对这句话本身是肯定还是否定,能不能是前提有所变化。如:

无论我们肯定地说“我的电脑坏了”还是否定地说“我的电脑没有坏”,这句话的预设都没有变化:我有电脑。

3.预设的种类有:存在预设、角色预设、空间预设和观念预设等。

也就是说,言语行为的预设可以包括说话者和听话者的身份、信仰、观点,说话(听话)行为发生的地点、空间等。如:

邓小平在1982年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就香港回归问题明确了中国政府的基本立场,其中第一个问题是主权问题。

邓小平说:“坦率地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

这句话包含了这样的预设:主权问题是我们国家内部的问题,不是两个国家之间的问题,收回香港主权,是中国人民的意愿,中国政府是人民的代表,中国人民早就站起来了,中国政府决不搞屈辱外交。

这里的预设就包含了说话人、听话人行为发生的地点、空间、身份、观点等。

4.任何陈述的预设其对于说话人和听话人来说都是有价值的,任何否定都预设其肯定形式已经存在或以为已经存在,任何祈使都预设某一行为能够实现、没有自己的祈使对方就不一定能做到,任何提问都必须有疑而问、特别是负面的提问。

第一节  任何话都有预设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人过生日,邀请四个好友到家中吃饭。

三个准时到达了,只有一人迟迟未来。主人有些着急,不禁脱口而出:“急死人了,该来的怎么还没来呢?”其中一人听后,很不高兴的对主人说:“我先告辞了,再见。”说完就走了。

一个人未到,另一个人又走了,主人急得又冒出一句:“真是的,不该走的却走了。”剩下的两人中的一个也生气地说:“那好,我也走了。”说完掉头就走。

又一个人走了,主人更加着急起来。最后剩下的这位就劝主人:“朋友都被你气走了,以后说话要好好想想。”

主人很无奈地说:“他们全都误会我了,我说的根本不是他们。”这位朋友听后再也坐不住了,最后也铁青着脸走了。

本来一场欢宴最后却不欢而散。

让我们思考一下,主人在表达上有何错误?为何客人都纷纷离开?

我们来分析一下主人的语言:“该来的怎么还没来呢?” 言外之意是不该来的来了;“不该走的却走了。” 言外之意就是该走的却不走;“他们全都误会我了,我说的根本不是他们。” 言外之意是说最后这位朋友。

这是语言的言外之意造成的误会,而这个言外之意就是言语行为的预设。



Tag:综合资料综合资料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综合资料
》《《不证自明的话——言语行为的预设》教案2》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