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综合资料《西行路上左公柳》阅读练习及答案[新闻·传记]» 正文

《西行路上左公柳》阅读练习及答案[新闻·传记]

[10-21 00:01:39]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综合资料   阅读:68373

概要:西行路上左公柳徐 刚 一过酒泉,西风更烈。 西行路上的荒漠与废墟,更加浓重地扑面而来,更大的戈壁更多的沙漠似乎一直延伸到了祁连山下,荒凉感震撼着我。晃动着金色叶片的小叶杨,蓬首垢面地屹立在风沙中的红柳,都留在身后了。真正高远的蓝天上,没有一丝云絮,戈壁滩上没有一只鸟,太荒凉太寂静。 华夏民族鼎盛时期产生的丝绸之路,在它的必经之地河西走廊上留下了无数重重叠叠的脚印,以及残损的、至今依然壮观的历史、地理、人文的景观。不妨说,那是人类行进的使命未竟,上苍殷殷的照拂未断。丝绸之路的相当一部分被沙漠埋没之后,河西走廊尽管历尽战乱、凋敝与风沙的进逼,至今不仅仍然存在着,且因为三北防护林①的崛起,有了再度辉煌的可能。 在兰州,在酒泉公园,不断有人告诉我这样的话:这是左公柳。 那是苍老的纪念。风雨未及卷走的站立着的斑驳。历时一百二十余年的老杨树老柳树老榆树,粗糙的树皮如同当西征丁勇的盔甲一样,那横伸枝节的树冠虽然被厚厚的尘沙压着,却有掩不住的苍老的绿色,显示着植物世界生命的强大与韧性。 因为这树,人们不能不想起左宗棠。 左宗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

《西行路上左公柳》阅读练习及答案[新闻·传记],标签:综合资料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西行路上左公柳

徐 刚

   一过酒泉,西风更烈。 
   西行路上的荒漠与废墟,更加浓重地扑面而来,更大的戈壁更多的沙漠似乎一直延伸到了祁连山下,荒凉感震撼着我。晃动着金色叶片的小叶杨,蓬首垢面地屹立在风沙中的红柳,都留在身后了。真正高远的蓝天上,没有一丝云絮,戈壁滩上没有一只鸟,太荒凉太寂静。 
   华夏民族鼎盛时期产生的丝绸之路,在它的必经之地河西走廊上留下了无数重重叠叠的脚印,以及残损的、至今依然壮观的历史、地理、人文的景观。不妨说,那是人类行进的使命未竟,上苍殷殷的照拂未断。丝绸之路的相当一部分被沙漠埋没之后,河西走廊尽管历尽战乱、凋敝与风沙的进逼,至今不仅仍然存在着,且因为三北防护林①的崛起,有了再度辉煌的可能。 
   在兰州,在酒泉公园,不断有人告诉我这样的话:这是左公柳。 
   那是苍老的纪念。风雨未及卷走的站立着的斑驳。历时一百二十余年的老杨树老柳树老榆树,粗糙的树皮如同当西征丁勇的盔甲一样,那横伸枝节的树冠虽然被厚厚的尘沙压着,却有掩不住的苍老的绿色,显示着植物世界生命的强大与韧性。 
   因为这树,人们不能不想起左宗棠。 
   左宗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从西安到兰州到新疆开辟了一条三千多里长的大道并且在道路两旁种了三千多里树木,有效地阻挡了风沙线推进的官员。 
   后人的诗赞实在不为过: 
   上相筹边未肯还, 
   湖湘子弟满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 
   引得春风度玉关。 
   左公柳后来的命运如何?当年那一块告诫人们“勿翦勿伐”的告示牌,挡得往随后的风雨和贫困吗?对大西北的人民来说,维持生计所急需的是粮食与柴薪。对于身陷贫因中的人来说,要求他目光远大是天方夜谭。河西走廊的树木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无数次地遭受到人为的滥伐,以致河西的沙漠化日甚一日,富庶之地变得穷困潦倒。而在近代惟一一次最大规模的有组织的以军队为主力的植树,实际上是改变中国西北生态环境的一次伟大的实践。然而,这“新栽杨柳三千里”,在左宗棠离任不到三十年的时间里,几乎砍伐殆尽。 
   左宗棠之后,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提出“于中国北部及中部建造森林”,主张“要造全国大规模的森林”。可惜这位高瞻远瞩的政治家受到社会、历史的种种条件的限制,孙中同先生的造林设想如同他热衷的修铁路一样,只能托付后人勉力为之了。 
   今天的安西,在公柳已经寥寥了。代之而起的是西接敦煌东连酒泉的防护林及星星点点的固沙植被。三北地区8000公里的风沙线上,如今已建设了十五年的防护林体系,可以说凝聚着民族的智慧、先人的眼光、历史的重托。其壮观景象已经不是左公柳可以同日而语的了。然而,它所面临的困扰却与当年仿佛。“西北苦,甲天下,”至今犹是。风沙沿线的人民为三北防护林所奉献的人力与热情还能维持多久?建国四十五年来汗水浇灌的林场普遍萧条,比三北防护林更艰难的三期及以后的工作又如何去完成? 
   与引同时,局部生态环境的改善并没有改变整体恶化的态势,中国每年沙漠化土地的速度与面积仍然高居世界领先地位。一个伟大的工作,开头难,坚持下去更难,使之成为真正的绿色长城,庇荫半壁河山之日,那真是中华民族最盛大的节日! 
   (取材于徐刚《中国风沙线》) 
   注解:①三北防护林:国家在西北、华北、东北这三个风沙危害、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建设的大型防护林工程。 
   18.下列对这篇文章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A.文章首句的“西风更烈”,既点明当地的天气特点和作者的实际感受,也容易使人联想到下文西行路上所见会更加荒凉。 
   B.第三段末句的“再度辉煌”呼应下文提到的曾经的辉煌,即左宗棠率领湖湘子弟改变 
   中国西北生态环境的伟大实践。 
   C.作者引用后人的诗赞,一方面直接表现、歌颂了左宗棠造福后人之功,另一方面也增强了文章的文化色彩和历史气息。 
   D.左公柳在随后很短的时间内几乎砍伐殆尽,行文至此,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当地人破坏生态环境的愤怒与谴责。 
   E.由“建国四十五年来”“如今已建设了十五年”等语句可知,本文写于1994年,三北防护林始建于1979年。 
   19.最后一段的划线句子中,“局部……改善”指什么?“整体恶化”又指什么?这句话表明了作者怎样的观点?(6分) 
   答:①“局部……改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整体恶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作者在文章最后感叹:“一个伟大的工程,开头难,坚持下去更难。”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更难”的原因是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本文的题目是“西行路上的左公柳”,请说说作者怎样用古今对比的手法写“西行路”和“左公柳”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  下一页


Tag:综合资料综合资料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综合资料
》《《西行路上左公柳》阅读练习及答案[新闻·传记]》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