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全篇诗情起伏如钱塘江潮,波涛汹涌,层见迭出,变化无穷。上联与下联,甚至上句与下句,都有较大的起落变化,例如首联“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写柔细的琴声,充满欢乐的色调,中间着一“怨”字,便觉波浪陡起,姿态横生,亲昵的意味反倒更浓,也更加富有生活气息。又如首联写儿女之情,次联拟以英雄气概,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一柔一刚,构成悬殊的形势。第三联再作起落变化,即由刚转柔,就很容易与第一联交叉重迭。诗人在实现这一起伏转折的同时,开辟了另一个新的境界,它高远阔大、安谧清醇,与首联的卿卿我我、充满私情形成了鲜明的比照,它所显示的声音也与首联不一样,一者(首联)轻柔细屑,纯指声;一者(三联)婉转悠扬,是所谓泛声。尽管两者都比较轻柔,却又各有特色,准确地反映了琴声高低疾徐的变化。 合 作 讨 论 1.《听颖师弹琴》一诗中在摹写声音方面有何妙处? 提示:这首诗摹写声音精细入微,形象鲜明,却不粘皮着肉,故而显得高雅、空灵、醇厚。突出的表现是:在摹写声音节奏的同时,十分注意发掘含蕴其中的情志。好的琴声既可悦耳,又可赏心,可以移情动志;好的琴声,也不只可以绘声,而且可以“绘情”“绘志”,
《听颖师弹琴》导学案(教案及练习),标签:综合资料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全篇诗情起伏如钱塘江潮,波涛汹涌,层见迭出,变化无穷。上联与下联,甚至上句与下句,都有较大的起落变化,例如首联“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写柔细的琴声,充满欢乐的色调,中间着一“怨”字,便觉波浪陡起,姿态横生,亲昵的意味反倒更浓,也更加富有生活气息。又如首联写儿女之情,次联拟以英雄气概,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一柔一刚,构成悬殊的形势。第三联再作起落变化,即由刚转柔,就很容易与第一联交叉重迭。诗人在实现这一起伏转折的同时,开辟了另一个新的境界,它高远阔大、安谧清醇,与首联的卿卿我我、充满私情形成了鲜明的比照,它所显示的声音也与首联不一样,一者(首联)轻柔细屑,纯指声;一者(三联)婉转悠扬,是所谓泛声。尽管两者都比较轻柔,却又各有特色,准确地反映了琴声高低疾徐的变化。
合 作 讨 论
1.《听颖师弹琴》一诗中在摹写声音方面有何妙处?
提示:这首诗摹写声音精细入微,形象鲜明,却不粘皮着肉,故而显得高雅、空灵、醇厚。突出的表现是:在摹写声音节奏的同时,十分注意发掘含蕴其中的情志。好的琴声既可悦耳,又可赏心,可以移情动志;好的琴声,也不只可以绘声,而且可以“绘情”“绘志”,把琴声所表达的情境,一一描摹出来。诗歌在摹写声音的同时,或示之以儿女柔情,或拟之以英雄壮志,或充满对自然的眷恋,或寓有超凡脱俗之想和坎坷不遇之悲,如此等等,无不流露出深厚的情意。
2.《听颖师弹琴》诗中在造境或遣词造语上有什么独到之处?
提示:这首诗无论造境或遣词造语都有独到之处。以造境言,它为读者展示了两个大的境界:一是曲中的境界,即由乐曲的声音和节奏所构成的情境;一是曲外的境界,即乐曲声在听者(诗人自己)身上得到的反响。两者亦分亦合,犹如影之与形。从而使整个诗歌的意境显得深闳隽永,饶有情致。以遣词造语论,不少诗句新奇妥帖,感染力极强。例如开头两句押细声韵,其中的“女”“语”和“尔”“汝”声音相近,读起来有些绕口。这种奇特的音韵安排,恰恰适合于表现小儿女之间那种缠绵纠结的情态。后面写昂扬激越的琴声则改用洪声韵的“昂”“场”“扬”“凰”等,这些都精确地表现了弹者的情感和听者的印象。
随 堂 作 业
1.下列诗句中加点的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
A.未省(shěng)听丝篁 昵(nì)昵儿女语
B.喧啾(jiū)百鸟群 颖(yǐng)乎尔诚能
C.推手遽(jù)止之 勇士赴(fù)敌场
D.划然变轩昂(áng) 湿衣泪滂(pāng)滂
2.下列诗句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天地阔远随飞扬 自闻颖师弹
B.失势一落千丈强 勇士赴敌场
C.浮云柳絮无根蒂 忽见孤凤凰
D.挤攀分寸不可上 恩怨相尔汝
3.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嗟余有两耳 嗟:叹息。
B.失势一落千丈强 强:强壮。
C.推手遽止之 遽:急忙。
D.未省听丝篁 省:懂得。
4.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划然变轩昂 划然:突然。
B.起坐在一旁 起坐:忽起忽坐,激动不已的样子。
C.恩怨相尔汝 尔汝:表示亲密。
D.未省听丝篁 丝篁:竹林。
5.从对仗角度看,下列诗句最不严格的一项是( )
A.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B.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C.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D.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你还会背白居易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吗?
B.电视以自己强大的冲击力,推出了众多引人注目的明星——歌星、体坛明星、舞星……等众多的星。
C.苏洵和他的儿子苏轼、苏辙都以文学著名,后人并称他们为“三苏”。
D.《听颖师弹琴》选自《全唐诗》卷340(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影印版。)
教 材 挖 潜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7—10题。
听颖师弹琴
韩愈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7.韩愈听颖师弹琴有何感受?
答:
8.“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用什么手法表现了琴声的特点?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你还能想到哪些诗句有类似手法?试举一例。
答:
9.本诗前十句用了什么艺术手法,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答:
10.“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这几句表现了什么思想感情?对比前面诗句,你认为琴师的高超技巧是怎样体现的?
答:
创 新 实 践
11.按照下面规定的情景,以“太阳”为重点,分别扩展一段话,每段不少于30字。
情景一:冬天 早晨 太阳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综合资料,综合资料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综合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