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综合资料《登临词二首》教案(粤教版选修)» 正文

《登临词二首》教案(粤教版选修)

[10-21 00:01:39]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综合资料   阅读:68141

概要: 八、 鉴赏《念奴娇 登多景楼 》 1.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 陈亮 (1143一1194),字同甫(也写作“同父”),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学者称之为龙川先生。一生没有做过官。宋光宗绍熙四年(1193)考取进士第一名,授签书建康府(今南京)判官,未赴任就去世了。他为人才气超迈,喜谈兵,议论政治注重事功,思想出入于王霸之间,具有积极的用世精神。平生极力主张抗金收复中原。在他的作品里,处处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思想,意气凌厉,感情激越,锋芒逼人。擅长政论文,大都具有精辟独到的见解。他的词与辛弃疾同调,其气概之豪迈,甚至比辛更高一筹,但文采略逊于辛,是辛派词人中重要的一员。 2.基本解读: 全词翻译: 登上多景楼,环望四周,这长江就像鬼设神造得 一般,能攻能守,简直是向北伐金的天然凭借。 然而,长江的这个意义,古今有几个人能领会呢?他们只是把长江认作天然形成的南北分界线。 你看,一条大江横卧面前,东、南、西三面都有山峦环绕,形成了争雄中原的有利地形。 唉!六代王朝,你们凭借着这样的优势干什么去了呢?偏安一隅,苟且偷安,各谋私利,忘记了南北统一的大业。

《登临词二首》教案(粤教版选修),标签:综合资料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八、 鉴赏《念奴娇 登多景楼  》   

 1.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     

 陈亮 (1143一1194),字同甫(也写作“同父”),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学者称之为龙川先生。一生没有做过官。宋光宗绍熙四年(1193)考取进士第一名,授签书建康府(今南京)判官,未赴任就去世了。他为人才气超迈,喜谈兵,议论政治注重事功,思想出入于王霸之间,具有积极的用世精神。平生极力主张抗金收复中原。在他的作品里,处处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思想,意气凌厉,感情激越,锋芒逼人。擅长政论文,大都具有精辟独到的见解。他的词与辛弃疾同调,其气概之豪迈,甚至比辛更高一筹,但文采略逊于辛,是辛派词人中重要的一员。     

 2.基本解读:   

 全词翻译:   

 登上多景楼,环望四周,这长江就像鬼设神造得 一般,能攻能守,简直是向北伐金的天然凭借。   

 然而,长江的这个意义,古今有几个人能领会呢?他们只是把长江认作天然形成的南北分界线。   

 你看,一条大江横卧面前,东、南、西三面都有山峦环绕,形成了争雄中原的有利地形。    

 唉!六代王朝,你们凭借着这样的优势干什么去了呢?偏安一隅,苟且偷安,各谋私利,忘记了南北统一的大业。   

 我笑啊,那时的王石和谢安之辈,还敢跑到这儿,登高望远,故作姿态,流下了所谓的英雄泪。   

 其实,他们只不过是为保护自己家族和个人利益,而不愿凭借长江天险,收复中原失地的小人物而已。   

 我们应该学习当年的祖狄,下定决心,长驱直入,收复中原。用不着犹豫不决,瞻前顾后。   

 象这样,年轻人善于用兵,即可拿下,无需老将出马,当年的淝水之战不就是很好的战例吗?抗金的优势在我,那用管敌人是否强悍。    

 1问:《念奴娇》中用了哪些典故?有何表达效果?   

 提示:这首词用了“新亭对泣” “中流击楫”和“淝水之战”等典故,或讽刺尖刻辛辣或决心克复中原或抒写必胜信念,都与作者所表达的主旨有关,加强了词情的表达,丰富了内容,增强了气势。   

 2问:《桂枝香》 《念奴娇》都写及长江,但详略有异.说说两者在写法上的不同.   

 提示:《桂枝香》中用斜阳.帆樯.彩舟.白鹭来衬托长江之美,虽是秋色却无萧瑟之感,反而充满了生机与气势,运用的是白描手法. 《念奴娇》一词是突出了长江的险要,借批判六朝统治者缺乏争雄的远略与勇气来揭露批判现实中当权者凭借天险以求苟安的政策.是以议论为主。   

 3问:这两首词都涉及了六朝故事和其他古代人物故事,这对表达作品的情志有什么作用?   

 提示:这些六朝故事和其他古代人物故事既可使词的语言精炼,又增加了内容的丰富性,增加了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收到了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比如《桂枝香》中用了门外楼头后庭遗曲等故事,对六朝统治者因为竞逐豪华而导致相继败亡的历史,发出了深沉的慨叹. 《念奴娇》用了三个典故自然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   

 全词解读:   

 这是一首政治色彩非常强烈的登临词。写景、怀古都为议论作准备,在议论中申明了自己鲜明的政见,表现出抗敌报国的迫切心情、坚定立场和昂扬斗志。(主旨)     

 开头两句,直接进入议论。登楼四望,不觉百感丛生,可叹自己的这番心意,又有多少人能理解呢 ?“此意”,即“恢复意”,总摄全文,全词都是围绕这个主旨展开。与此相关的,还有对南北形势和整个抗金局势的看法。接下二句,从江山形势的奇险引出对“天限南疆北界”这种错误主张的批判。“鬼设神施”,极言其险要。然而这样的险要江山,当时的统治者,并没有将它看作进取的凭借,反而错误地认为是天设的南疆北界。这是对当时的当权者的尖锐批判。“一水”三句,指出这样的地理条件,进可攻退可守,正是足以与北方强敌争雄的形胜之地。可惜当朝者,没有这样的见识和胆略。接着借对六朝统治者的批判,来揭露南宋统治者苟安的思想实质是“只成门户私计”。原来他们媚敌主和,都是因为考虑到统治集团中少数人的利益。词锋犀利,鞭辟人里。     

    

   

过片三句,借对六朝王谢诸人只知洒所谓英雄之泪,却没有抗敌的实际行动的批判,讽刺南宋统治集团中某些人,空有慷慨激昂的言词,而没有北伐的行动。“也学英雄涕”,讽刺辛辣尖刻。下接“凭却江山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对统治者“只成门户私计”进一步批判。他们以为凭着长江天险就可以长保偏安,根本不管中原地区广大民众在侵略者的统治压迫下的苦难。     

 “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正面申明作者的“登临意”。在词人看来,凭借这样有利的江山形势,正可长驱北伐,无须左顾右盼,应当像当年祖逖那样,中流起誓,收复中原。词锋犀利,意气风发,充分体现了词人豪迈的襟怀和气度。     

 结拍二句,承上“长驱”,进一步阐明必胜的信心。作者认为,南方不乏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帅才,也不乏披坚执锐、冲锋陷阵的将才,完全有条件战胜北方敌人,应该具有当年谢安那样的胆略和信心,不必顾虑重重。     

 3.鉴赏要点:领会词中雄辩的议论特色。词中将慷慨纵横的论辩融会于热血激荡的诗情之中,诗情与政论熔为一炉。这是政论的形象化,是形象化的政论。既有鲜明的战斗性,又有强烈的感染力。     

 4.相关资料     

 这首词表现了作者卓越不凡的观点和坚定的爱国立场。他坚决要求恢复中原,并指出当前“正好长驱”北伐的胜利前景。向来写怀古词总不免夹杂一些抚今追昔的伤感成分,而这是一个例外。他批判了东晋士大夫悲观、失望的情绪,重申祖逖的中流誓师、义无反顾的决心。这种积极豪迈的精神,在南宋词人中是不多见的。     

 附:教学反思  


上一页  [1] [2] [3] 


Tag:综合资料综合资料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综合资料
》《《登临词二首》教案(粤教版选修)》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