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管鲍之交》说课稿一、 说教材1、 所处的地位《管鲍之交》是选修教材《史记》第二单元中的自读课文。课文篇幅短小,浅显易懂,非常符合《高考考试大纲》中要求的“能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要求;并且学生对管鲍之交的故事较为熟悉。据此,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2、说教学目标⑴、知识目标:熟读课文,疏通文意;重点掌握“游”、“进”、“多”三个词语的意义及本文的特殊句式,主要有判断句和被动句。⑵、能力目标:分析管仲、鲍叔牙的人物形象。⑶、情感目标:通过分析两个人物形象来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通过学习两人的交往方式来引导学生如何呵护自己的友情。3、 说重、难点(1)、(2)目标为重点,(3)为难点。二、 说教法主要采取分组讨论、当堂评定的方法。三、 说学法引导学生以诵读为主线,学会圈点、勾画、批注浅易文言文。四、 说教学程序(一)、导入:由《论语•季氏》篇中曰: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导入本文。(二)、诵读全文,整体感知。1、课前让学生借助学案来了解《管晏列传》的基本内容及管仲、鲍叔牙的相关情况。2、学生自读课文,圈点、勾
《管鲍之交》说课稿,标签:综合资料大全,http://www.88haoxue.com《管鲍之交》说课稿
一、 说教材
1、 所处的地位
《管鲍之交》是选修教材《史记》第二单元中的自读课文。课文篇幅短小,浅显易懂,非常符合《高考考试大纲》中要求的“能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要求;并且学生对管鲍之交的故事较为熟悉。据此,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2、说教学目标
⑴、知识目标:熟读课文,疏通文意;重点掌握“游”、“进”、“多”三个词语的意义及本文的特殊句式,主要有判断句和被动句。
⑵、能力目标:分析管仲、鲍叔牙的人物形象。
⑶、情感目标:通过分析两个人物形象来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通过学习两人的交往方式来引导学生如何呵护自己的友情。
3、 说重、难点
(1)、(2)目标为重点,(3)为难点。
二、 说教法
主要采取分组讨论、当堂评定的方法。
三、 说学法
引导学生以诵读为主线,学会圈点、勾画、批注浅易文言文。
四、 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由《论语•季氏》篇中曰: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导入本文。
(二)、诵读全文,整体感知。
1、课前让学生借助学案来了解《管晏列传》的基本内容及管仲、鲍叔牙的相关情况。
2、学生自读课文,圈点、勾画出拿不准的断句。
3、男女生诵读比赛,在此过程中指出错音及断句有问题的地方。
4、留2分钟再次快速阅读,总结段落大意,从而达到整体感知的目的。学生回答,学生评价,老师及时点评、鼓励。
(三)、疏通文意,掌握重点文言词汇及特殊句式。
1、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来疏通文意,并圈点不懂之处。小组内部讨论并由组长记录,仍有不明白之处,汇总上交。
2、根据学案,借助工具书解决“游”、“进”、“多”三个词语的意义及本文的特殊句式,主要有判断句和被动句。讨论,汇总,上交不明白的地方。
3、老师精讲学生的疑惑之处。
4、练习巩固。
(四)、问题研讨
1、立足课文,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分析管仲、鲍叔牙的人物性格。学生思考2分钟,小组讨论,竞争发言。学生互评,老师点评。
2、拓展延伸
⑴自选角度来分析作为中学生应如何呵护自己的友情?
⑵进一步挖掘鲍叔牙一切行为的出发点。
要求:任选一题,独立思考,动笔写成100字左右的短文来发言,老师及时引导、深化。
(五)、小结本课所讲内容。
(六)、作业:搜集有关“友谊”的名言警句及典故。
上一篇:《管鲍之交》知识要点
分类导航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