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孟子虽然主张限制君权,但对操作层面上的问题,即由谁和怎样判断君主是否已沦为“独夫”,却不置一词 众所周知,西方社会契约论的核心要义是对君主以及后来的非君主制政府的权力加以限制,其中最重要的内容便是这种限制如何获得逻辑和历史的正当性。近读罗伯逊的《弑君者》一书(新星出版社,2009年3月),看到在对查理一世的起诉和审判中,以库克、布兰德肖为代表的英国的法律职业者,比洛克和卢梭提前好几十年就提出了社会契约论的基本内容。我不免想起我们的历史上的限制君主权力的种种努力,在《国王在自己的王国里可以成为被告吗》一文里,我曾提及孟子与齐宣王对话,认为其中展现了值得注意的理论资源。这里不妨略作展开。且先看对话: 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 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曰:“臣弑其君,可乎?” 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孟子的这种说法在当时甚至在后世都是相当激进的理论。不避夸张,我们可以说这是比卢梭和洛克早了近两千年的社会契约论。孟子逻辑的关键在于将“君主”与“一夫”(或后世更常说的 “独夫”、“独夫民
《限制君权的孟子困境》说课案,标签:综合资料大全,http://www.88haoxue.com孟子虽然主
众所周知,西方社会契约论的核心要义是对君主以及后来的非君主制政府的权力加以限制,其中最重要的内容便是这种限制如何获得逻辑和历史的正当性。近读罗伯逊的《弑君者》一书(新星出版社,2009年3月),看到在对查理一世的起诉和审判中,以库克、布兰德肖为代表的英国的法律职业者,比洛克和卢梭提前好几十年就提出了社会契约论的基本内容。我不免想起我们的历史上的限制君主权力的种种努力,在《国王在自己的王国里可以成为被告吗》一文里,我曾提及孟子与齐宣王对话,认为其中展现了值得注意的理论资源。这里不妨略作展开。且先看对话:
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
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曰:“臣弑其君,可乎?”
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
孟子的这种说法在当时甚至在后世都是相当激进的理论。不避夸张,我们可以说这是比卢梭和洛克早了近两千年的社会契约论。孟子逻辑的关键在于将“君主”与“一夫”(或后世更常说的 “独夫”、“独夫民贼”)作出区分:当一个君主贼仁残义,沦为
不过,困难依旧存在。孟子学说在后来的一个回声是司马迁在《史记》里记录的辕固生与黄生之间的对话。辕固生,齐人也,是研究《诗经》的专家,更是一个惯持异见的人。那一天他和黄生一起跟汉景帝聊天,话题扯到了汤放桀、武伐纣的事情。黄生义正辞严地驳斥那种认为汤武所为是受于天命之说:“汤武非受命,乃弑也。”辕固生马上反驳:
不然。夫桀纣虐乱,天下之心皆归汤武,汤武与天下之心而诛桀纣,桀纣之民不为之使而归汤武,汤武不得已而立,非受命为何?
黄生同样不以为然,他用比喻说事,曰:
冠虽敝,必加于首;履虽新,必关于足。何者?上下之分也。今桀纣虽失道,然君上也;汤武虽圣,臣下也。夫主有失行,臣下不能正言匡过以尊天子,反因过而诛之,代立践南面,非弑而何也?
这样的比喻真的难以把道理说通。拿帽子和鞋来比
必若所云,是高帝代秦即天子之位,非邪?
可以想见,辕固生的这种“归谬法”论证一定让黄生张口结舌,无法回应。但是,拿这样的敏感事例说事势必让景帝感到为难,于是他也以比喻对比喻就把这场辩论给草草“和谐”了:“食肉不食马肝,不为不知味;言学者无言汤武受命,不为愚。”“是后学者莫敢明受命放杀者。”司马迁如此感叹。
不过,即便后世可以讨论,也还是无法走出这种一
至
上一篇:《六一居士传》课堂实录
分类导航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