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综合资料贾岛诗二首《题李凝幽居》《剑客》学案(鲁人版高二选修)» 正文

贾岛诗二首《题李凝幽居》《剑客》学案(鲁人版高二选修)

[10-21 00:01:39]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综合资料   阅读:68124

概要:一、课内阅读1、阅读《题李凝幽居》一诗,填空:⑴本诗通过对李凝居处的什么描写,暗示了李凝怎样的身份? ⑵从环境来看,李凝的居处有什么特点?从作者的心理活动来看,“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表现作者对李凝什么样生活的向往?2、有人说,《题李凝幽居》一诗都围绕一个“幽”来写,你是否赞同,谈谈你的看法。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列两题.(1998年全国高考试题)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1)、对这首诗中的语句的解法,不恰当的一项是:A 《题李凝幽居》中“题”字的意思是“写”,“幽居”的意思是僻静的居处。B “闲居”中的“少邻并”的意思说李凝自小就有邻居紧挨着作伴。C “僧敲”句中的“敲”,传说也曾想作“推”,“推敲”一词即来源于此。D “幽期”句中的“幽期”指归陷的约定,“不负言”表示不违背诺言。(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第一联用简洁的语言勾画出了李凝居处的环境,并暗示出他隐者的身分。B “僧敲月下门”句以响衬静,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C 中间两联重在叙事和写景,首尾两

贾岛诗二首《题李凝幽居》《剑客》学案(鲁人版高二选修),标签:综合资料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一、课内阅读

1、阅读《题李凝幽居》一诗,填空:

⑴本诗通过对李凝居处的什么描写,暗示了李凝怎样的身份?

⑵从环境来看,李凝的居处有什么特点?

从作者的心理活动来看,“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表现作者对李凝什么样生活的向往?

2、有人说,《题李凝幽居》一诗都围绕一个“幽”来写,你是否赞同,谈谈你的看法。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列两题.(1998年全国高考试题)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1)、对这首诗中的语句的解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题李凝幽居》中“题”字的意思是“写”,“幽居”的意思是僻静的居处。

  B “闲居”中的“少邻并”的意思说李凝自小就有邻居紧挨着作伴。

  C “僧敲”句中的“敲”,传说也曾想作“推”,“推敲”一词即来源于此。

  D “幽期”句中的“幽期”指归陷的约定,“不负言”表示不违背诺言。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第一联用简洁的语言勾画出了李凝居处的环境,并暗示出他隐者的身分。

  B “僧敲月下门”句以响衬静,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

  C 中间两联重在叙事和写景,首尾两联都明确写出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D 全诗所写之事虽然不大,感情亦无跌宕,但由于注重炼字,故读来回味无穷。

  

4、阅读《剑客》一诗,做下面的题目。

  (1)诗中的“剑客”指谁?“剑”比喻什么?

  (2)这首诗着力刻画了一位“剑客”的形象。这是怎样的一个形象,试作分析。

 

  (3)概括说明这首诗的主旨以及主要的表现手法。

 

 

二、相关知识理解

1、贾岛(779~843)

    中国唐代诗人。字浪仙,一作阆仙。范阳(今北京附近)人。曾出家为僧,号无本。元和六年(811),谒韩愈,以诗深得赏识。传说贾岛在长安跨驴背吟“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炼“推”、“敲”字不决,后世乃以斟酌文字为“推敲”。后还俗,屡举进士不第。文宗时任长江(今四川蓬溪)主簿。开成五年(840),为普州司仓参军。武宗会昌三年(843),卒于普州。

   贾岛在韩门时,与张籍、孟郊、马戴、姚合往来酬唱甚密。他擅长五律,苦吟成癖。其诗造语奇特,给人印象深刻,常写荒寒冷落之景,表现愁苦幽独之情。如“独行潭底影  ,数息树边身”,“归吏封宵钥,行蛇入古桐”等句。这类惨淡经营的诗句,构成他奇僻清峭的风格,给人以枯寂阴黯之感。也有于幽独中表现清美意境的诗和语言质朴自然、感情纯真率直、风格豪爽雄健的诗。其集中300多首存诗,绝大部分是寄赠酬唱之作,题材狭窄,偏重炼句,忽视完整艺术境界的创造。

   贾岛诗在晚唐形成流派,影响颇大。晚唐李洞、五代孙晟等人对他十分尊崇。贾岛著有《长江集》10卷。

2、《题李凝幽居》鉴赏

这首五律是贾岛的名篇。全诗只是写他拜访友人未遇这样一桩生活琐事,它之所以流传人口,主要在颔联。

首联描写友人幽居环境:一条野草丛生的小径通向荒芜不治的小园;近旁,亦无别的人家。用笔轻淡、洗练,已点醒诗题中的“幽居”二字,暗示出李凝是一位隐士。

颔联描写自己步入幽居所见所闻的景色。句中的“ 僧”,是作者自称,作者早年曾皈依空门。诗人写景,难在捕捉稍纵即逝的“瞬间”景致,此即北宋诗人苏轼所谓“作诗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后难摹”(《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是也。此诗巧妙地抓住了一个富于诗情画意的瞬间。请看,月色皎洁,池水潋滟,池边浓绿的树林里闪动着斑驳月光,鸟儿在树上栖宿。在这万籁寂寂的荒园里,一个僧人在轻轻敲门,其声笃笃,俨然一幅有声有色的图画!“鸟宿”在高处,是静景,“僧敲”在低处,有动态,有音响,一高一低,一静一动,相互配合得多么和谐。而且,我们还可以想象,这敲门的“笃笃”之声,定会惊动宿鸟,或引起它们零乱不安的啼鸣, 惊而飞出,察看动静后复又返巢栖宿。十个字,意象密集,境界幽绝。

关于这一联中的“推敲”二字,有一个几乎家喻户晓的故事。据《唐诗纪事》卷四十记载,贾岛在长安等待应举,某日,骑驴上街,忽得此二句诗,初拟用“推”字,又思改为“敲”字,在驴背上引手作推敲之势,恍惚间冲犯了当时任京兆尹的诗人韩愈的仪仗队,当即被捉问。贾岛具实回答。韩愈立马思之良久,对贾岛说:“作‘敲’字佳矣。”二人遂结为诗友。由此可见贾岛作诗锻字炼句的刻苦严谨,一丝不苟。这段故事,后来成为文学创作中讲究斟酌字句的佳话。但是,在这联诗中,究竟是用“敲”字好,还是用“推”字佳?有唐诗专家云:“推门无声,敲门有声;‘推’字音节哑,‘敲’字音节亮;四野静谥,皓月舒波,此时着一缁衣僧,举手笃笃敲门,声响回荡空间,境界倍见幽迥。”(马茂元、赵昌平《唐诗三百首新编》)这是说“敲”字胜于“推”字。多数人或许都赞成这意见。画家吴冠中云:“敲则有声,与静对照。但这情境中突出了静与闹之对照是否破坏了整体调子?夹进了音响反而在画面落下了败笔。推门,无声,不写声,只着笔于推之动作,画出了运动中的线,与‘宿’相对照,显得比‘敲’更和谐,不失画面的统一。”他从绘画的角度提出异议,指出“推”胜于“敲”,亦是妙解。

诗的颈联,写回归路上所见。诗人走过一条小桥,但见月光照耀下的原野,色彩斑斓;晚风轻拂,云脚飘移,仿佛山石在移动。这一联以幻写真,亦真亦幻,更显出月色的迷离,环境的清寂,造化的神奇。

尾联是抒情,点出全篇主旨。诗人面对友人幽居周围的幽美迷人景色,对隐逸生活无比神往。他在心里说,我暂且离去,不久当会重来,一定不负共同归隐的相约。

贾岛诗的主要风格是僻涩寒瘦,有时字句过于刻意推敲,难免留下斧凿的痕迹。这首诗所写景色可谓清幽奇崛,诗用白描手法,朴素自然的语言,使人读来流利顺口。诗中“宿”、“敲”、“分”、“移”、“动”等字,虽经过精心锤炼,但不觉其雕琢,应是贾岛诗中的上乘之作。

[1] [2]  下一页


Tag:综合资料综合资料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综合资料
》《贾岛诗二首《题李凝幽居》《剑客》学案(鲁人版高二选修)》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