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综合教案资料韩愈《答张籍书》阅读练习及答案(翻译)» 正文

韩愈《答张籍书》阅读练习及答案(翻译)

[10-21 00:03:42]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综合教案资料   阅读:68488

概要:(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答张籍书①韩愈 愈始者见吾子于人人之中,固有异焉;及聆其音声,接其辞气,则有愿交之志;因缘幸会,遂得所图。岂惟吾子之不遗,抑仆之所遇有时焉耳。近者尝有意吾子之阙焉无言,意仆所以交之之道不至也;今乃大得所图,脱然若沈疴去体,洒然若执热者之濯清风也。然吾子所论:排释老不若著书,嚣嚣多言,徒相为訾。若仆之见,则有异乎此也! 夫所谓著书者,义止于辞耳。宣之于口,书之于简,何择焉?孟轲之书,非轲自著,轲既殁,其徒万章公孙丑相与记轲所言焉耳。仆自得圣人之道而诵之,排前二家有年矣。不知者以仆为好辩也;然从而化者亦有矣,闻而疑者又有倍焉。顽然不入者,亲以言谕之不入,则其观吾书也固将无得矣。为此而止,吾岂有爱于力乎哉? 然有一说:化当世莫若口,传来世莫若书。又惧吾力之未至也。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吾于圣人,既过之犹惧不及。请待五六十然后为之,冀其少过也。 吾子又讥吾与人人为无实驳杂之说,此吾所以为戏耳。吾子讥之,似同浴而讥裸裎也。若商论不能下气②,或似有之,当更思而悔之耳。其他俟相见。 薄晚须到公府,言不能尽。愈再拜

韩愈《答张籍书》阅读练习及答案(翻译),标签:教案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答张籍书

韩愈

    愈始者见吾子于人人之中,固有异焉;及聆其音声,接其辞气,则有愿交之志;因缘幸会,遂得所图。岂惟吾子之不遗,抑仆之所遇有时焉耳。近者尝有意吾子之阙焉无言,意仆所以交之之道不至也;今乃大得所图,脱然若沈疴去体,洒然若执热者之濯清风也。然吾子所论:排释老不若著书,嚣嚣多言,徒相为訾。若仆之见,则有异乎此也

    夫所谓著书者,义止于辞耳。宣之于口,书之于简,何择焉?孟轲之书,非轲自著,轲既殁,其徒万章公孙丑相与记轲所言焉耳。仆自得圣人之道而诵之,排前二家有年矣。不知者以仆为好辩也;然从而化者亦有矣,闻而疑者又有倍焉。顽然不入者,亲以言谕之不入,则其观吾书也固将无得矣。为此而止,吾岂有爱于力乎哉?

    然有一说:化当世莫若口,传来世莫若书。又惧吾力之未至也。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吾于圣人,既过之犹惧不及。请待五六十然后为之,冀其少过也。

    吾子又讥吾与人人为无实驳杂之说,此吾所以为戏耳。吾子讥之,似同浴而讥裸裎也。若商论不能下气,或似有之,当更思而悔之耳。其他俟相见。

    薄晚须到公府,言不能尽。愈再拜。

(选自《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辞典》,中国妇女出版社1991年版,有删改)

【注】①《新史》载:籍性狷直,尝责愈喜博塞,及为驳杂之说,议论好胜人,其排佛老,不能著书若杨雄孟轲以垂世。②下气:态度恭顺。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岂惟吾子之不遗              遗:遗留

B. 嚣嚣多言,徒相为訾          訾:讥刺

C. 吾岂有爱于力乎哉            爱:吝惜

D. 薄晚须到公府,言不能尽      薄:将近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今乃大得所图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洒然若执热者之濯清风也        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C.宣之于口,书之于简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D.似同浴而讥裸裎也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7.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针对张籍的质疑,作者一一给予答复或给予照应,阐述了他对著书传世等问题的看法。

B.首段先扬后抑,先赞赏张籍,并盼望对方的意见,既表示谦恭,又指明意见不能苟同。

C.韩愈面对张籍之“讥”据理力争,但也坦然承认自己的态度时常不够恭顺,当求改进。

D.本文叙述句、并列和递进的排比句式、反问句式和谐交织,使文章跌宕多姿,气势充沛。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若仆之见,则有异乎此也!(3分)

译文:                                                              

(2) 顽然不入者,亲以言谕之不入,则其观吾书也固将无得矣。(4分)

译文:                                                              

(3) 吾于圣人,既过之犹惧不及。(3分)

译文:                                                              

 

答案:

5.A(遗:嫌弃)

6.A(A项均为连词,“竟然、却”;B项,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的”;C项,介词,“在”/介词,“对于”;D项,转折连词,“但是,却”/递进连词,“而且”。)

7.C(原文说“或似有之,当更思而悔之耳”,“或似”意为“有时好像”,是一种可能性,所以C项理解为“时常”错误。)

8.(1)至于我的看法,却和你的这种说法完全不同啊。(“见”1分,“异乎此”句式1分,语意1分。)

(2)固执而听不进的,(即使)亲自用言语来教导(或“使他们明白”)也还是听不进,那么他们阅读我所著的书本来就将毫无收获。(“顽然”“不入”“谕”“得”各1分。)

(3)我相对于圣人而言,早就超过了圣人当年(立业、不惑)的年纪(或译为:已经超过了圣人所说的时光),却又害怕学问方面赶不上。( “过之”1分,补出“犹惧不及”的省略成分1分,语意1分。)

 

参考译文:

    我在人群中最初见到你,感到你本来与众不同;等到听到你的声音,感受到你的语言内涵,就有想与你交往的心愿;凭借缘分有幸与你见面,于是实现了自己的意愿。哪里只是你不嫌弃我,也还是因为我遇到你刚刚合时啊。近来曾感到你的信件不多,猜想是我用来与你交往的方法还不周到;现在(得到你的来信)竟然全部实现了我的愿望,轻松得就像是顽疾痊愈,潇洒得就像是酷热的人沐浴着清风。然而你所谈论的:排斥佛老不如著书,说了很多话,只是相互讥刺而已。至于我的看法,却和你的这种说法完全不同啊。

[1] [2]  下一页


Tag:综合教案资料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综合教案资料
》《韩愈《答张籍书》阅读练习及答案(翻译)》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