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课题:作文·故事新编 课时:2分析及反思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讲评和指导,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训练要点,反思上次作文中的不足,并适当加以修改;总结杂文单元写作技能,学习如何运用故事新编的方法进行写作。2、 过程与方法:通过个性作文展示和理性对照,理解写景的技巧和作用;总结“故事新编”的写作技巧并尝试使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从典型形象中发现新的主题的能力,训练创新性思维。全文点评前2篇,片断点评其他篇目,突出每篇作文的特点,适当兼及不足之处。教学重点明确训练要点,反思上次作文中的不足,并适当加以修改;学习故事新编的写作技巧。教学难点对经典人物形象的把握;创新思维的培养。教法教具1、评议、练习2、PPT课件教学过程一、作文讲评1、上次作文训练要点:如何写出事件的波澜,训练题目是《头发的风波》。2、特色作文点评⑴班:谢剑凤:反复手法,悬念设置,平淡的中产生心理上的波澜。庄芳:用歌曲《短发》贯串全文,表达特定的情感。黄茂峰:选取生活中事件,多种描写手法的综合运用。李若雁:准确的心理把握,多种手法描写人物心理
作文《故事新编》教案,标签:同步作文教学,http://www.88haoxue.com
课题:作文·故事新编 课时:2
分析及反思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通过讲评和指导,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训练要点,反思上次作文中的不足,并适当加以修改;总结杂文单元写作技能,学习如何运用故事新编的方法进行写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个性作文展示和理性对照,理解写景的技巧和作用;总结“故事新编”的写作技巧并尝试使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从典型形象中发现新的主题的能力,训练创新性思维。
全文点评前2篇,片断点评其他篇目,突出每篇作文的特点,适当兼及不足之处。
教学重点
明确训练要点,反思上次作文中的不足,并适当加以修改;学习故事新编的写作技巧。
教学难点
对经典人物形象的把握;创新思维的培养。
教法教具
1、评议、练习
2、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作文讲评
1、上次作文训练要点:如何写出事件的波澜,训练题目是《头发的风波》。
2、特色作文点评
⑴班:
谢剑凤:反复手法,悬念设置,平淡的中产生心理上的波澜。
庄芳:用歌曲《短发》贯串全文,表达特定的情感。
黄茂峰:选取生活中事件,多种描写手法的综合运用。
李若雁:准确的心理把握,多种手法描写人物心理。
苏进福:前后呼应,能够表达复杂的情感。
林映树:语言非常优美,且有许多哲理性语句。
吴守纲:作文有创意,让不同身份的人的头发自述自己的感情。
童联炎:夸张手法的运用,前因后果环环相扣。
林泽明:采用新闻速写的手法,突出事件的即时性、真实性。
陈欣莉:叙事清晰,在叙事中表达感情,语言细腻。
曾冠男:故事的趣味性,人物语言的设计很有个性。
⑶班:
赖文平:故事内涵丰富,心理描写、环境描写相得益彰。
蔡惠华:诗一般的意境和戏剧化结尾。
郭棋明:用人物对话的方式结构全文。
陈婷、林福源:奇特氛围的营造。
蒋小芸:以和尚为写作对象,表达人心浮躁的主题。
黄文涛:较完整的叙事和内涵开阔的结尾。
教学过程
赵栗:复杂情绪通过平淡的语言来表达。
陈宁昕:选取生活事例,多个片断组合成文。
李心扬:将头发拟人化,表达对不同生活方式的评价。
孙路加:表现两代人的审美冲突,环境与心境相呼应。
赵一:个性十足的语言。
林雅芳:以生活入文。
3、写作中的不足
⑴想象作文套路化。许多作文为了追求“波澜”落入了武侠、车祸等空泛的故事中,没有真实感。
⑵现实作文平庸化。只是选取生活事例,平平叙述,没有进行艺术加工,真实但不感人,更谈不上波澜。
⑶思维展开单一化。拿到话题,联想到的事件只有自己,或者就是身边的事情,不能由己及人,由今及古,充分展开联想。
⑷文章主题表面化。很多同学在主题的挖掘上停留在个人感情抒发的层面,对生活、制度、审美观缺少深刻的思索。
从上次作文里,我们应该看到,如何调动各方面的资料进入作文、如何增加作文的深度和厚度,应该成为我们思考的一个课题。www.88haoxue.com(www.88haoxue.com)
二、写作指导
1、“故事新编”的概念:
所谓故事新编法,即在作文中,根据古典名著、外国名著、民间故事或名人名作中的人物,重新演绎故事,反映社会生活。这些带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可以放在过去的时代,也可把他放到现实生活中来。或借古说今、折射现实,或透过他们的眼睛去看现实,写他在新环境中所经历的故事,以此歌颂社会进步或暴露问题,批判丑恶现象。这种作文形式,好就好在它翻了花样,出了新意,令人耳目一新。
2、“故事新编”的基本原则:
⑴继承性原则。就是要以原来的形象为基础,即要保持故事主要形象的基本特征。譬如,《孙悟空打假》、《孔乙己断腿之后》。
⑵创新性原则。就是要结合原形特点,创造性地编出一个新故事。
⑶意义性原则。就是编出的故事要有中心、有主题。故事新编,往往是有感而发,讽喻现实。尤其是历史故事新编,如果没有明确的现实意义,就失去了新编故事的价值。
上一篇:作文《论证材料的选择》教案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