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找准问题 逐个击破——《作文修改》教学案例一、案例提出的背景考场作文,实际上就是限时作文:给一个固定的题目,要求在六十分钟内写出一篇六百字以上八百字以下的文章——用准确、灵动的语言,描述生动、感人的细节,凸现鲜明、集中的主题,而且字里行间还要流淌着真实、淳朴的情感。要实现这一目标,如果没有平时有条不紊地写作训练,仅仅依靠考场上的灵感突现就想妙笔生花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因此,毕业班的作文教学,我认为应把主要精力放在“翻新”上。即把以前写过的随笔、日记、大作文等收集起来,从中挑选出生活气息浓厚、有真情实感的可以“入文”(指考场作文)的素材,运用谋篇布局与剪裁、表达等写作技能,重新进行包装、打造。目前,学生在作文上存在的比较明显问题是:事件的铺垫不到位;人物的对话啰嗦;中心的张显过于直白有时甚至生拉硬拽。我设计的这节作文修改课,就是试图解决这些问题的。二、案例描述师:今天,我们一起看篇例文。(例文略)师:请大家谈谈看完后的感受。生1:有生动的细节描写。生2:主题比较集中。生3:能模仿我们学过的文章中的语言。生4:有真感情。师:相比较而言,这已经是一篇比较成功的作文了。
找准问题 逐个击破——《作文修改》教案,标签:同步作文教学,http://www.88haoxue.com找准问题 逐个击破
——《作文修改》教学案例
一、案例提出的背景
考场作文,实际上就是限时作文:给一个固定的题目,要求在六十分钟内写出一篇六百字以上八百字以下的文章——用准确、灵动的语言,描述生动、感人的细节,凸现鲜明、集中的主题,而且字里行间还要流淌着真实、淳朴的情感。要实现这一目标,如果没有平时有条不紊地写作训练,仅仅依靠考场上的灵感突现就想妙笔生花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因此,毕业班的作文教学,我认为应把主要精力放在“翻新”上。即把以前写过的随笔、日记、大作文等收集起来,从中挑选出生活气息浓厚、有真情实感的可以“入文”(指考场作文)的素材,运用谋篇布局与剪裁、表达等写作技能,重新进行包装、打造。
目前,学生在作文上存在的比较明显问题是:事件的铺垫不到位;人物的对话啰嗦;中心的张显过于直白有时甚至生拉硬拽。
我设计的这节作文修改课,就是试图解决这些问题的。
二、案例描述
师:今天,我们一起看篇例文。(例文略)
师:请大家谈谈看完后的感受。
生1:有生动的细节描写。
生2:主题比较集中。
生3:能模仿我们学过的文章中的语言。
生4:有真感情。
师:相比较而言,这已经是一篇比较成功的作文了。不过,此文共875个字,已经大大超过了中考考场作文的字数限制。那么,修改是必须的。我们一起讨论,如何把已经比较好的作文修改成更精彩的文章,达到“语言具体而准确,有鲜明、生动的细节,而且主题鲜明自然”的要求呢?
【评析】上课之前,我对代卫煜同学说选定了他的文章作为修改的对象,他非常吃惊地问:“还有什么问题吗,我已经很用心了!”这也是学生普遍存在的自我满足心理,自以为很用心的构思就不需要再认真修改了,作文的提高也就较容易停滞不前,因此本节课的导语设计,首先是肯定了这篇文章的可取性,让代卫煜同学认识到他选的这件事就是很好的写作素材。其次是引导学生们注意写作上的细节,从而达到提升学生写作素养的目的。
师:下面,我们就此文中存在问题比较集中的三个部分进行修改。首先,看这部分212个字的文字叙述。结合全文,从本部分文字中找出必不可少的要点。
(我和父亲的关系一直都是淡淡的,从小学到中学,从我记事起,爸爸好像就对我不管不问,更谈不上父爱。长大了,我毅然选择了离家——就这样,我住校了。
离开了那冰冷的家,面对茫茫无知的前途,我曾一度迷失,但直到她的出现……我却一直瞒着爸爸。
可纸是包不住火的。上周六,经过长时间的车载颠簸,我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了那个令我厌倦的家,迎接我的却是爸爸一阵劈头盖脸的臭骂,是关于她。就在阵阵责骂、质问声中,我爆发了:“从小到大,你凭什么现在管我!”)
生:我与父亲关系的平淡、住校、她的出现、父亲的责骂。
师:这是必不可少的四个点。我们尝试着把这四个要点用较简洁的语言流畅的表述下来。
(学生修改文章)
师:请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修改。
生1:我和爸爸的关系一直都是很冷淡的,我们就如同两个形同陌路的人,我没有感受到过父爱的存在,长大了,我便毅然选择住校,离开这个家,我与他之间的关系更加冷淡……
师:你虽然没写完,但只听这一段就知道你是在扩写而不是在追求简洁。
生2:在记忆中父亲总是对我漠不关心,直到长大了我选择了离家去住校。在迷茫之中庆幸与她相识,而我却因父亲对我的冷淡没有向父亲透露。瞒得过初一瞒不过十五,那日终于东窗事发,父亲得知了事情。
师:你已经做到了简洁,有进步。
生3:从小到大,父亲与我的关系是条平行线,平淡之中没有交点。我一直十分迷茫:家,亲情对于我存在吗?直到她的出现,我有了倾诉的对象,不知不觉中喜欢上了她。而一向对我漠不关心的父亲竟然知道了这件事,结果可想而知——父亲对我一顿狠批,心里越来越难受,对他的恨在那一刻爆发:“你凭什么管我!”
师:我很喜欢你修改的“我一直十分迷茫:家,亲情对于我存在吗?直到她的出现,我有了倾诉的对象,不知不觉中喜欢上了她。”非常巧妙的处理了“她的出现”这一情节。和我心有戚戚焉。请看我的修改:
(印象中,父亲似乎从不关心我,住校后,我们的关系更是淡如白开水一般,有时甚至无话可说,很是尴尬。
她的出现,让我有了倾诉的对象,但成绩却一落再落……我一直以为爸爸不知道。可上周六……
拖着满身的疲惫,没想到,一进门,迎接我的便是爸爸一顿劈头盖脸的臭骂。爸爸知道了。我所有的委屈在一瞬间迸发了:“从小到大,你为什么现在才管我!”)
【评析】这部分文字的作用是铺垫。恰当的铺垫,可以渲染气氛,促使读者产生期待的急迫心情,增强作品的吸引力。通过交流,我发现学生虽然绝大多数达到了语言表述简洁的要求,但还只是将要点做简单的连缀,缺乏整体的思考,因此所改的文字不像文章的开头了,只有第三位同学的好一些。这说明学生在剪裁和表达上还需要再进行专项训练。
师:老舍先生说:“对话很重要,是文学创作中最有艺术性的部分。”(《关于文学的语言问题》)精炼得体的对话,不仅彰显人物的特点,更主要的是有利于揭示文章的主题。下面请修改这段97字的人物对话,要做到语言精简。也可在情节上作出适当的修改。
(“给个中碗,你多吃点,还有羊腿,这些有营养,比那羊肉串强多了……”爸爸竟然记得我最爱吃羊肉串。
“不,羊腿你吃吧!”说着我又推了回去,但爸爸却又推了回来。
推来推去,爸爸烦了“你快吃,待会儿凉了。”
“爸!……”我的眼泪再次流下。)
(学生修改文章)
师:请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修改。
生1:只见父亲将中碗推过来说:“开吃吧,这羊腿营养多,比那羊肉串强多了。”在惊讶爸爸记得我最爱吃羊肉串之余,我顺手将碗推了回去,谦让着。
生2:“给你中碗的吃,多吃些,这比那羊肉串营养高。”父亲说着将碗挪到了我旁边,我不由自主地又顺势推了回去,推来推去,父亲有些烦了。
生3:“这碗给你,羊腿可比羊肉串的营养多多了……”爸爸依旧没有多说话,只是把那较大的一碗推到我面前,爸爸竟记得我喜欢吃烤肉串,心里泛起一丝感动。
师:同学们的修改中都提到了“羊肉串”,但此处只强调羊肉有营养就足以表现父亲对“我”的关心早已有之,只是被“我”忽略掉了而已;有两名同学依旧延续了原作者的“推来推去”一情节,而这一情节的处理恰巧冲淡了此时情感应该达到的高潮,是需要删去的。看一下我的修改: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