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同步作文作文指导课教学案:精心锤炼,点石成金» 正文

作文指导课教学案:精心锤炼,点石成金

[10-21 00:03:42]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同步作文   阅读:68192

概要:作文指导课教学案一体化设计(教案)精心锤炼点石成金训练目标: 1、让学生形成从语言的锤炼着手美化文章的意识。 2、了解语言锤炼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训练重点:炼字(词语)、衔接与照应、句式的变化。训练难点:在写作中恰当运用锤炼语言的方法。课前准备:积累所学课文中运用好词、好句、好段。课时建议: 2课时训练过程:一、活动导入:师:语言是思想的外衣,任何新颖的素材,精巧的构思,深刻的立意,最后都要以语言作为载体。语言的训练非朝夕之功,必须在平时多下功夫。今天我们学习如何在众多词语、句式、语言风格间进行选择、调整,让表达更好地传递我们的思想感情。二、例文导学1、教师质疑:比较下面几组句子,你觉得哪个好?请说说理由。(1)桌子上,蜡烛在燃烧。(2)桌子上,蜡烛在含蓄地燃烧。 (3)我呆呆地盯着窗外,只见长长的雨丝不断地飘落。 (4)长长的细雨不断地飘落。雨细长,愁丝更长! (5) 天啦,要迟到了。我掀开被子,从床上爬起来,拿过衬衣,穿上鞋子,几步跑进厨房,找出牙刷,挤上牙膏,胡乱刷了几下,然后拿起毛巾,在脸上洗了几把,飞快地跑出屋子。 (

作文指导课教学案:精心锤炼,点石成金,标签:同步作文教学,http://www.88haoxue.com

作文指导课教学案一体化设计(教案)

精心锤炼 点石成金

训练目标:

    1、让学生形成从语言的锤炼着手美化文章的意识。

    2、了解语言锤炼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训练重点:

炼字(词语)、衔接与照应、句式的变化。

训练难点:

在写作中恰当运用锤炼语言的方法。

课前准备:

积累所学课文中运用好词、好句、好段。

课时建议:

    2课时

训练过程:

一、活动导入:

师:语言是思想的外衣,任何新颖的素材,精巧的构思,深刻的立意,最后都要以语言作为载体。语言的训练非朝夕之功,必须在平时多下功夫。今天我们学习如何在众多词语、句式、语言风格间进行选择、调整,让表达更好地传递我们的思想感情。

二、例文导学

1、教师质疑:比较下面几组句子,你觉得哪个好?请说说理由。

(1)桌子上,蜡烛在燃烧。

(2)桌子上,蜡烛在含蓄地燃烧。

 (3)我呆呆地盯着窗外,只见长长的雨丝不断地飘落。

(4)长长的细雨不断地飘落。雨细长,愁丝更长!

(5) 天啦,要迟到了。我掀开被子,从床上爬起来,拿过衬衣,穿上鞋子,几步跑进厨房,找出牙刷,挤上牙膏,胡乱刷了几下,然后拿起毛巾,在脸上洗了几把,飞快地跑出屋子。

(6) ……我蹬开被子,翻下床来,拉过衬衣,套上鞋子,几步蹿进厨房,抽出牙刷,涂上牙膏,在口中胡乱戳几下,然后扯下毛巾,在脸上抹了几把,飞快地钻出屋子。

2、学生讨论

3、集体交流:句(2)加上“含蓄地”三个字,充满了情味。句换序后重复一下,韵味顿生。句(4)加上“雨细长,愁丝更长!”这一句,情景交融。句(6) 换用了几个动词,生动具体,魅力大增。  

4、师小结:句(1)(3)(5)文字的表达非常一般,但稍加雕琢,就已点石成金。上例告诉我们:语言表达不可轻视,只有努力锤炼,作文语言才能独具魅力。

三、要点点拨:

1、精心锤炼词语。

恰当地选用有表现力的词语,能够逼真地再现对象的情状,引起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感染读者。如说晴天,“晴朗”是一般的表达,“万里无云”就形象化了,而“响晴”更有表现力。

(1)动词是最具生命力的词,写作时应多推敲,多使用。

如《社戏》中有一段描写水乡少年撑船的语言:“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一 “点”一“磕”,极其形象地表现出水乡少年架船技巧的娴熟老练。

鲁迅作品中“排出九文钱”的“排”,踱进店里的“踱”,“用手罩住”的“罩”都是动词运用的典范。

(2)形容词往往赋予人物或景物以具体、丰富的情态、形状和色彩。它的恰到好处的运用能使文章的语言生动。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描写“百草园”一段,用“碧绿”、“光滑”、“高大”、“紫红”、“肥胖”、“轻捷”分别形容“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黄蜂”、“叫天子”。这些形容词,从色彩、外形、情态等多种角度,多个方位描写百草园的美丽可爱,生动传神。

(3)虚词的运用巧妙得当,同样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作家董桥《中年是下午茶》一文中有这样的妙句:“总之,这杯下午茶是搅一杯往事切一块乡愁,榨几点希望的下午”。“杯”、“块”作者采用活用量词法,既新颖贴切,又具体可感。

又如“太阳嘎吱嘎吱升起来”中的“嘎吱嘎吱”是一个平常的拟声词,但用在这儿,把太阳上升的力量,朝气描写得淋漓酣畅,十分生动。

(4)仿词,使语言具有新鲜、风趣美。

如:有人在县“抓点”,索取土特产品价格一千一百多元……群众说:“这哪是‘抓点’,明明是 ‘吃点、喝点、拿点’啊!”这里以“抓点”为基础,仿用出“吃点、喝点、拿点”,借以讽刺那些以“抓点”为名,大搞违法乱纪的人。在内容上一针见血,在表达上也幽默风趣。

(5)灵活采用生活中人们常用的活字活词,尤其是当今新产生的字、词。

如学会运用电脑就拥有了进入21世纪的“护照”。这里的护照就是透着时代气息的新词。其他诸如“点击”、“扫描”、“链接”等新词汇,如能运用得当,也能为文章增光添色。

2、灵活选用句式。

(1)整句与散句的综合运用

排比句、对偶句:句式整齐,句子长短大体一致,语意相关,气势贯通,结构匀称,富有韵律,增添文章气势,展示语言风采。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我们看待事物不能只盯着一个方面,否则就犯了“盲人摸象”的错误。国色天香的牡丹虽好,但香气远远比不上茉莉;“铁榔头”郎平拳头虽硬,但不一定能绣花;一位门门功课优秀的学生虽令人称羡,但在运动场上却甘拜下风。所以,只看一个方面是不能匆忙下结论的。这段文字中间运用了整齐划一的排比句式,列举了三个事例,从不同的角度论证了中心,同时也为文章增添了文采。

(2)长句与短句的综合运用

长句与短句各有千秋。恰当地使用长句,严谨而舒展;恰当地运用短句,则简洁而明快。长句与短句交错使用,则一张一弛,文采尽显。

如:《列夫·托尔斯泰》中“无疑,这张脸平淡无奇,障碍重重,没法弥补,不是传播智慧的庙堂,而是禁锢思想的囚牢;这张脸蒙昧阴沉,郁郁寡欢,丑陋可憎。”(3)假设句与反问句的综合运用

假设句式是议论文中常用的一种句式。当一个事物从一个角度无法深入讨论时,用假设句换一个角度,会使论据“柳暗花明又一村”;如果在末尾配上一个反问句,会使说服力更强。

如:古往今来,彪炳史册的杰出人物,都曾做出过非同寻常的努力,因而在事业上创造了辉煌的业绩。试想,如果没有李时珍的跋山涉水,遍尝百草,没有他数十年如一日的整理、搜集,笔耕不息,哪里会有医学巨著《本草纲目》的问世?

3、注重衔接照应。

文章的“前后照应”,既是一种写法,又是一种结构。运用得当会使文章的主题更加突出、深化,又使文章的结构严谨紧凑,浑然一体。常见的照应方法有三种:首尾照应,前后照应,文题照应。

(1)首尾照应:如《小桔灯》开头写道“这是十几年以前的事了。”“在一个春节前一天的下午……”结尾呼应:“但是从那时候起,每逢春节……十二年过去了……”

[1] [2] [3]  下一页


Tag:同步作文同步作文教学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同步作文
》《作文指导课教学案:精心锤炼,点石成金》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