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8. 作者写莲的具体内容(作者爱莲的原因):方面对应句子莲的品质君子应该具有的品质(AB)生长环境(A)出淤泥而不染,(B)濯清涟而不妖(A)高洁(B)质朴比喻君子(A)不与恶浊世俗同流合污,(B)又不以孤高自诩。(C)体态(D)香气(C)中通外直,不蔓不枝,(D)香远益清(C)正直(D)芳香比喻君子(C)通达事理,行为端正,(D)美名远扬。(E)风度(F)气质(E)亭亭净植,(F)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EF)清高比喻君子(EF)志洁行廉,仪态庄重,令人敬佩而不敢轻侮。 谈一谈你对“出淤泥而不染”一句的理解(可以参考上表回答):这句话从莲的生长环境的角度描写莲花,突出它高洁的品质,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俗同流合污。9. 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第二段结尾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该放在“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的前面。作者将它放在结尾,目的是什么?引人注意和思考,突出作者的写作目的,表明他对追名逐利、贪图富贵的人的鄙弃。10. 本文将花的形象比拟人的品质,莲比拟不睦免得,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菊比拟隐逸的生活态度;牡丹比拟贪慕富贵的生活态度。作
2017中考文言文知识点集锦,标签:中考指导,http://www.88haoxue.com8. 作者写莲的具体内容(作者爱莲的原因):
方面
对应句子
莲的品质
君子应该具有的品质
(AB)生长环境
(A)出淤泥而不染,
(B)濯清涟而不妖
(A)高洁
(B)质朴
比喻君子(A)不与恶浊世俗同流合污,
(B)又不以孤高自诩。
(C)体态
(D)香气
(C)中通外直,不蔓不枝,(D)香远益清
(C)正直
(D)芳香
比喻君子(C)通达事理,行为端正,
(D)美名远扬。
(E)风度
(F)气质
(E)亭亭净植,(F)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EF)清高
比喻君子(EF)志洁行廉,仪态庄重,令人敬佩而不敢轻侮。
谈一谈你对“出淤泥而不染”一句的理解(可以参考上表回答):这句话从莲的生长环境的角度描写莲花,突出它高洁的品质,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俗同流合污。
9. 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第二段结尾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该放在“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的前面。作者将它放在结尾,目的是什么?
引人注意和思考,突出作者的写作目的,表明他对追名逐利、贪图富贵的人的鄙弃。
10. 本文将花的形象比拟人的品质,莲比拟不睦免得,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菊比拟隐逸的生活态度;牡丹比拟贪慕富贵的生活态度。
作者把莲和牡丹对举,用意是批判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风,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品格。
11. 写出几个与莲花有关的诗句:①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②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2. 短文赞扬莲花“出污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则是作者思想感情的抒发。可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看待的?
这两种观点各有道理。两种观点实际上讲的是人与环境(或社会)的关系问题。一个人如果自控力强,能不受环境影响,就可以做到“出污泥而不染”,保持自己的高尚情操。反之,一个人如果自控力弱,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就有可能跟着坏人学坏人,也就是“近墨者黑”。
13. 作者借本文表达了怎样的人生志趣?你认为这种思想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面对是否随波逐流的选择。我们要学习作者的君子之风,高洁而庄重,这样可以让我们的人生之路上多一些高尚之举。
小石潭记 柳宗元【唐】
一、文学常识
1. 文章选自《柳河东全集》。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人称“柳河东”、“柳柳州”。
2.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曾巩、王安石、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
二、理解性默写
1. 侧面写出小石潭人迹罕至的四字短语是:伐竹取道。
2. 暗示小石潭人迹罕至的原因的句子是: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3. 从侧面衬托水清的句子(游鱼和潭水的特点):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4. 从听觉角度写流水的四个字:如鸣佩环。
5. 写小溪曲折蜿蜒的四个字:斗折蛇行。
6. 逼真地描绘出溪岸状貌的几个字是——其岸势犬牙差互。
7. 写潭水源头神秘莫测的句子: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8. 小石潭的全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9. 文章正面写石潭特征的语句: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照应此特征的语句是:如鸣佩环、水尤清冽、其岸势犬牙差互。
10. 小石潭得名的根据: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11. 写游鱼自由轻灵游动的姿态的句子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12. 写游鱼静态的句子: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13. 写游鱼动态的句子: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14. 作者描写小石潭周围景物的句子是: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15. 表现地理环境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的句子是: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16. 久坐潭边游人会有怎样的感受: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17. 文章的点睛之笔是: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18. 抒发作者愤懑的句子: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9. 表现“喜”的句子:① 心乐之; ② 似与游者相乐。
三、简答题
1. 概括每段的段意:
2. ① 写潭,写树; ② 写鱼,写水; ③ 写源头,写岸势;
④ 写感受,抒愤懑; ⑤ 写同游者。
3. 概括本文中心:
本文描写了小石潭及其周围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因政治上受挫遭贬谪的忧伤愤懑、孤凄悲凉的思想感情。
4. 本文的写作顺序:空间顺序(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潭源→氛围)。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
上一篇:人教版中考复习:课内外名句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