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第三段——写战后。记叙庄公问、曹刿答,从而揭示曹刿非凡的战略思想和卓越的军事见解。3. 概括曹刿和鲁庄公的人物形象。曹刿——有深谋远虑的政治远见、敢于负责的态度,沉着果断,有高超的战略思想、卓越的军事才能的爱国的平民军事家。鲁庄公——平庸的国君,但不是昏君。政治上无能,军事上无知,急躁、轻率;他敢于并善于纳谏,知人善任,用人不疑,是一个较为开明的国君。4. 出自本文的成语:一鼓作气、彼竭我盈、辙乱旗靡。5. 本文的对比手法是怎样运用的?好处是什么?本文将曹刿与鲁庄公进行对比,这样可以突出曹刿有高超的战略思想和卓越的军事才能。6. 曹刿说:“忠之属也。可以一战。”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忠于职守是当今社会每位公民必备的素质,我们都要做到忠于职守。7. 曹刿的“远谋”表现在哪几个方面?① 注重战前的准备,强调的是取信于民。充分表现了他的政治远见和战略思想。② 战中采用了“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战术,两个“未可”和两个“可矣”表现了他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③ 战后通过他的论述,既交代了他指挥若定、判断正确的原因,
2017中考文言文知识点集锦,标签:中考指导,http://www.88haoxue.com3. 概括曹刿和鲁庄公的人物形象。
曹刿——有深谋远虑的政治远见、敢于负责的态度,沉着果断,有高超的战略思想、卓越的军事才能的爱国的平民军事家。
鲁庄公——平庸的国君,但不是昏君。政治上无能,军事上无知,急躁、轻率;他敢于并善于纳谏,知人善任,用人不疑,是一个较为开明的国君。
4. 出自本文的成语:一鼓作气、彼竭我盈、辙乱旗靡。
5. 本文的对比手法是怎样运用的?好处是什么?
本文将曹刿与鲁庄公进行对比,这样可以突出曹刿有高超的战略思想和卓越的军事才能。
6. 曹刿说:“忠之属也。可以一战。”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忠于职守是当今社会每位公民必备的素质,我们都要做到忠于职守。
7. 曹刿的“远谋”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① 注重战前的准备,强调的是取信于民。充分表现了他的政治远见和战略思想。
② 战中采用了“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战术,两个“未可”和两个“可矣”表现了他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③ 战后通过他的论述,既交代了他指挥若定、判断正确的原因,又进一步表现了他的“远谋”。
8. 文章在材料取舍上有什么特点?作用是什么?
课文剪裁详略得当,本文是以曹刿为中心,详细地描写了他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面对双方对峙交锋是略写,这样安排有力地突出了曹刿的“远谋”。
9. 有人说长勺之战的胜利曹刿功不可没,但从某种意义上说,鲁庄公也有一定的功劳。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① 有功劳——鲁庄公知人善任,虚心听取曹刿的意见,做出正确的决策,所以他有一定的功劳。
② 没有功劳——他是一位平庸鄙陋的君主,他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神灵上,可见他政治上无能;作战中他急切求战,说明他军事上无知,所以他没有功劳。
10. 列举古代以少胜多的战役:赤壁之战、官渡之战、淝水之战、马陵之战等。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齐策一》
一、文学常识
1. 选自《战国策·齐策一》。
2. 《战国策》是战国时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的汇编。初有《国策》《国事》《短长》《长书》《修书》等名称和本子,西汉末刘向编订为三十三篇。宋时已有缺佚。
二、理解性默写
1. 描写邹忌外貌的句子: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2. 写邹忌经过思索,找出妻、妾、客认为自己比徐公美的原因: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3. 写齐王受邹忌启发,用悬赏的方法广泛征求臣民意见的句子: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4. 在课文第二段找出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相对应的语句: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5. 文中邹忌先从切身经历设喻,再将家事与国事进行比较,最后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使得齐王心悦诚服地采纳了他的谏言。这以后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取得了“皆朝于齐”的成效。
6. 邹忌的讽谏最后收到了怎样的效果: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三、简答题
1. 概括课文段意。
第一段——邹忌与徐公比美以及邹忌的冷静思考。
第二段——写邹忌入朝讽谏。
第三、四段——写齐威王纳谏及齐国大治,从侧面表现出邹忌的精明能干、治国之才。
2. 概括全文中心。
课文记述了邹忌从与徐公比美中悟出治国的道理,进而讽劝齐王纳谏,使齐国大治的故事。
3. 概括邹忌和齐威王的人物形象。
邹忌:① 善于思考,实事求是;② 深谋远虑,真知灼见;③④ 精明能干,治国之才。
齐威王:勇于听取不同意见,进行大胆的政治改革的一个有魄力的君主。
4. 邹忌的妻、妾、客是怎样评价邹忌与徐公之美的?邹忌从中悟出了一个什么道理?
评价:他们都认为邹忌比徐公美。
道理:人们由于种种原因,往往不会说出事情真相,由此他进一步悟出了治国的道理,即要广开言路,虚心纳谏,让人们都敢于说真话,这样才能实现大治。
5. 邹忌是怎样分析“王之蔽”的?从中可以看出邹忌的讽谏艺术有哪些特点?
分析:邹忌先从自己的生活小事(与徐公比美)说起,引出“人可能受蒙蔽”这个话题,继而话锋一转,转到齐王身上,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三个方面指出“王之蔽甚矣”。
特点:① 设喻说理,从日常小事入手,以小比大,以家比国,寓治国安邦之道于形象的比喻之中。贴切自然,入情入理,让人听得心悦诚服;
② 在语言上,排比句的运用营造了一种步步进逼的语势,一环紧扣一环,给人以无可辩驳之感,有力地阐明了自己的论点。
③ 运用委婉的劝说方式,劝说中充分尊重齐王,使之明白道理,愉快地接受批评意见,最终使齐国强盛起来。
6. 邹忌讽谏运用了什么说理方法?好处是什么?见“5. ①”。
7. 文章主要运用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见“5. ②”。
8. 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有哪些?
① 齐国是个大国,齐王位高权重;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
上一篇:人教版中考复习:课内外名句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