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高考复习辅导“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复习教案» 正文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复习教案

[09-13 03:39:30]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高考复习辅导   阅读:68174

概要:② 观点材料统一。 有的议论语段开头提出问题或论点,接着举事例,摆材料,进行分析。这里的"观点""问题"也可以说是话题,话题必须统领后面的事例、材料;反过来说,事例、材料、语句表达要符合前面的话题,与其相一致。如: 常言道:勤能补拙。居里夫人在法国读书时,每一早晨,总是第一个来到教室;每天晚上几乎都在图书馆里度过。图书馆到十点就关门了,她便回到自己的小屋里,在煤油灯下读书到后半夜两点钟,如果她不是惜时如金,能取得成功吗? 这段话开头提出的问题是"勤能补拙",接着摆出的事例却只讲了"勤",而没有讲"补拙",论点与论据不一致。 末尾"如果"那句话强调的是爱惜时间,跟前面的话题和后面的事例都不完全一致,倘若要讲"勤能补拙"的道理,就必须另找材料,重新组织词语。(2)、表达要合乎事理、语境① 表达要合乎事理。意思表达要符合客观事理,融,上下句在整理上出现"裂痕",衔接不上。例2:1。选出与上句衔接恰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复习教案,标签:高考复习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观点材料统一。

    有的议论语段开头提出问题或论点,接着举事例,摆材料,进行分析。这里的"观点""问题"也可以说是话题,话题必须统领后面的事例、材料;反过来说,事例、材料、语句表达要符合前面的话题,与其相一致。如:

    常言道:勤能补拙。居里夫人在法国读书时,每一早晨,总是第一个来到教室;每天晚上几乎都在图书馆里度过。图书馆到十点就关门了,她便回到自己的小屋里,在煤油灯下读书到后半夜两点钟,如果她不是惜时如金,能取得成功吗?

    这段话开头提出的问题是"勤能补拙",接着摆出的事例却只讲了"勤",而没有讲"补拙",论点与论据不一致。 末尾"如果"那句话强调的是爱惜时间,跟前面的话题和后面的事例都不完全一致,倘若要讲"勤能补拙"的道理,就必须另找材料,重新组织词语。

2)、表达要合乎事理、语境

① 表达要合乎事理。

意思表达要符合客观事理,融,上下句在整理上出现"裂痕",衔接不上。

21。选出与上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她,已经年过50,对于演员年龄是大了些,可是

A. 只要听她唱,就会觉得她还很年轻。

B. 只要听她唱,就会发现她还很年轻。

C. 只要看她的外貌,就会发现她还很年轻

D. 只要看她的外貌,就会觉得她还很年轻。

    这里只有A项才恰当。一个女演员,年过50,年龄大了,不再年轻,这是客观事实。唱起歌来,使人主观上觉得她年轻,情理上讲的通,B项说"发现"她年轻,变成了事实的年轻,DC两项的问题在于"外貌",虽然外貌与实际年龄会有差距,但是上文说的是"演员",外貌超出了演员活动的范围(唱、跳、演戏等艺术活动),因而背离了这句话强调艺术生命还年轻,还能大放光彩的本意。

②表达要合乎语境。

对于写景的复句或语段,要注意语境因素,要分析景物、情调、写法的特点。景物,有远、近、动、静的不同;色彩,有鲜明、暗淡的区分;气氛,有热烈、凄清之分;视角,有高、低、俯、仰之异感情或悲或喜;态度或褒或贬。这一切,在同一文字里都应该保持和谐和一致。       

       例如2。为划线处选句子,使上下文衔接。

    ____崖壁下有几处坟地,坟前立着石碑,许多已经破碎,字迹模糊;枯水季节,伏在江里的石头有的已经露出水面,周围一片寂静。

    A、一列青黛崭削的石壁夹江高矗,被夕阳烘炙成一道五彩的屏障。

    B、没有太阳,天气相当的冷,藤萝叶子多已萎落,显得这一带崖壁十分瘦削。

    C、在夕阳的照射下,枯草和落叶闪着不定的光,崖壁像一道巨大的屏障,矗立在江对岸。

    D、一行白帆闪着透明的羽翼,从下游上来;山门半掩,一道阳光射在对岸的峭壁上。

    题中“坟地”“残碑”“枯水”,渲染的是一种凄凉的气氛。A项“五彩”“夕阳”“烘炙”渲染的是一种热烈的氛围;D项“透明”格调清新,也与原文不谐,故A、D项要排除。C项虽也有“枯草”“落叶”之凄凉感,但既然“崖壁在江对岸”,那“字迹模糊”就显得不合清理了,不能做答案。只有B项,“冷”“萎落”“瘦削‘含凄凉感,与原文气氛一致,为正确答案。

3)、 表达要语脉贯通

思有路,语有脉,表达一个意思总得按照一定的先后顺序,这样才会脉络分明,语气贯通,不跳脱,不紊乱。

例3:所谓"文章",指的是按一定章法组织起来的能够表情达意、首尾完整的书面语言形式。

      A. 尽管历史上对文章的称谓不尽相同,但自汉代以来,关于"文章"这个概念的含义,一般人还是清楚的。

B. 根据表达内容的需要,按照一定的章法将语言文字合理地组织在一起,才能构成一篇结构完整的文章。

C. 构成一篇文章的基础单位是字,然而一篇文章又不是语言文字的随意堆砌。

D. 这就是说,将文字联缀起来表达一定的意义构成句子,将若干句子按一定的思路组织起来而成"章",再按一定的"体"--体式章法,将章与章联结起来才成文章。

     原文是对文章下的一个定义。能放在它前面的只有引出"文章"这一概念并与原文中的"所谓'文章'"上下呼应的A。B句说的是构成文章的条件,不仅内容与原文重复,而且语肪无法贯通。C句谈的是字,与后面的文章根本联系不上。D句的内容是对文章的进一步阐发,加上开头有"这就是说"与之衔接。把它放在末尾再恰当不过了。

4)、看句子结构是否一致。

    例4:与原句衔接最好的一项是:

    她年纪大约二十六七,____,两颊却还是红的.卫老婆子叫她祥林嫂。

       A、青黄脸色  B、脸色青黄  C、青黄着脸色  D、现出青黄脸色

  横线前后的分句都为主谓结构。A项为偏正结构,C、D两项为动宾结构,只有B项为主谓结构,与原句相符,为正确答案。

5)、看关联词搭配是否恰当。

    例5:选择与原文衔接最好的一项。

         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_____。

        A、就是缺少发现  B、就是要去发现  C、而是缺少发现 D、但是要去发现

   解析:习惯上,“不是”不能跟“但是”搭配,由此排除D项。因原句有“美是到处到有的”,故不存在选择关系,A、B两项“就是”与“不是”构成选择关系,与句意不符,要排除。只有C项“而是”与“不是”构成并列关系,符合句意,为正确答案

6)、看语序是否一致。

    例6;与下面的话衔接最顺当的一句是

    生产衬衫的关键工序是上领子和上袖子。二厂和三厂这两家衬衫厂各有所长,

 A、二厂上领子的技术比三厂强,三厂上袖子的技术比二厂强。                B、三厂上领子的技术没有二厂好,上袖子的技术比二厂强。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下一页


Tag:高考复习辅导高考复习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 高考复习辅导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复习教案》相关文章